对话主持:财经评论员、知名媒体人、学者 吴伯凡对话嘉宾: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顾云昌 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伯君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董事长 郭莹辉 物联天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阎峰 迦南资本创始合伙人、建银精瑞资本集团董事长 李晓东以下为对话全文:吴伯凡:我们这个环节...
对话主持:财经评论员、知名媒体人、学者 吴伯凡
对话嘉宾: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顾云昌
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伯君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董事长 郭莹辉
物联天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阎峰
迦南资本创始合伙人、建银精瑞资本集团董事长 李晓东
以下为对话全文:
吴伯凡:我们这个环节的题目叫百家争鸣之智慧微城市建设各方角色。我们刚才听了各位专家的演讲,以后能够初步感受到微型发展,同时又是更加智慧的城市的好处,这是对很多人生活的城市的改变。有一个学者说“一个城市的设计和建筑,如果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这个城市一定变得庞大而笨拙”,如果一个城市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幸福,它一定有内在的类似与中国的道家之道的东西。
有一个很关心的问题,我们从微城市,从智慧城市里边,大家得到了什么?一个好的改进,一个好的优化,一定是各利益相关方都得到了好处,它才可以推进,这个改革才可能成功。
大家来自不同领域,大家的见解肯定是不一样的,能否从自己的角度看一看,微城市和智慧化的微城市,到底靠的是什么?到底是不是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真实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是某些人的价值?
顾云昌:刚才听了几位介绍了,我是学城市规划的,后面搞了房地产,现在看来,城市是有生命的,中国的城市发展得很快。今天,中国提出叫城镇化,目的是说发现了大城市的生命力,希望把我们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速度不要太快。比如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冰火两重天,为什么一线城市发展这么快?因为人口大、需求多。这时候,提出智慧微城市的概念,如果生活体都很健康,大家就不用到北京和上海。中国几十年,各种名字都来,现在提出智慧城市,在我的理解,我说城市化的过程中有两种,一种是好的城市化,一种使坏的城市化,好的城市化是想办法让城市可持续发展,健康的成长。目前为止,更高的层面是智慧城市,无论如何,最后是落到人的身上。
幸福是阶段性的,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幸福。现在有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我们到了今天,在数据面前,每一个人小生命体在大的生命体中,都幸福的生活中,这就是智慧城市。
今天在房地产的论坛上,我觉得首先一点,让我搞了30多年的房地产,有一个很大的体会,我们今天不仅要关注如何盖房子,需要关注的是生命体,房地产今天的开发过程中,实际上为居住者打造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居住空间,而居住空间应该是如何的?应该是充满着智慧的,应该是生态化的,应该是智能化的,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
我刚才还和我们的博士说,中国的城市化是否成长得太快?很多问题我们都没有想明白,但是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我们的智慧,从小学、大学、博士慢慢上升,但是一下子,小学就到了博士,这就乱套了。我们如何一步步的,从比较智慧,到智慧,再到非常智慧的过程,这还是比较可行的途径。我们一定要通过智慧城市的打造,让新型城镇化走上健康的道路。
吴伯凡:一定要落到痛点上。智慧城市就是一个更好的城市,让我们拥有更好的城市。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们能够给别人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什么?和别的城市、几十年以后,再来看的话,他的价值是不是和别人一样?
陈伯君:这个话题,虽然说简单,但是很难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我们的主营业务是主承包,面临市场环境的时候,转型升级是我们十二五规划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是咱们中国城市化现在的形势,需求非常大,也是房产动力的根源何在。为什么说微城市?这也是我们创新发展的渠道。房地产的行业目前的竞争非常激烈,高品质的房子打动消费者是不够的,还是要提倡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万达有自己的出发点,万科也有自己的出发点,我们也一样。
我们最初的设想是和政府合作,把城市建设好,拿到我们相应的有价值、能够提升城市品质的土地。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把硬件做得再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软件支撑,硬件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建设过程中逐渐升级的品位。我们和物联天下合作,也做智慧城市的理念。我们的意图在于希望通过微城市的建设,真正能够给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提供高端、便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我们的街区的管理水平。其次,以后在规划的层面上,去掉了围墙化,很多公共安全的问题,如果没有智慧的手段,如何保证街区的安全?这是非常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要走在前面,这事都是必须要做的,社区和街区的公共安全问题很难通过物理和传统的手段实现的。
第三,我们作为城市运营商,我们最大的特色是和政府有充分的诉求关系。在这个区域里面,有一个原则,给我们这些理念的植入和实现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我们能够把智慧城市落地的根本所在。
郭莹辉:智慧城市提出了10年,今天由我们这几个在这里,央企和国企,都是从地产的角色看待城市的运营。智慧城市在我们两个运营商的眼里,就是实现城市运营的手段,而这个手段,方向很好,但是从政府 推动了277个城市试点到我们,或者是中建新塘的项目,我们都有一些碰撞。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根本的进步是,第一个理念层,政府作为指导方,对智慧城市实现的功能、追求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政府作为发标方,企业作为投标方,未来要实施的,这个比较务实。第二是技术层,我们要在我们的项目,实现开发商的利益,要实现居民使用的利益,还要实现政府的利益。这些技术层次,包括技术体系,设备硬件能够互联互通共享。第三个是利益层,我们缺少了商务层,我们的这套体系,对运营商来说大问题是我发生了增量的成本,政府委托我作为 运营商,我们的PPT合同如何约定建设标准、将来验收?这三个层次是我们这10年来一直考虑的,最后保证所有的理念在所有城市建设运营过程中落地。
吴伯凡:我们做分析的时候,经常听到“帮助别人之前,先自己系好安全带”,这个很重要,要不然,前景都很美好,结果缺乏真正经营的经济实体的能力,其他的都是空谈。
阎峰: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从另外的角度讲,我从智慧城市起步,最早是2011年的时候,那时候IBM刚刚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那时候没有标准,你可以做了一个新开发,你都可以说是智慧城市。我们通过几个试点,把评价体系做出来,那时候很兴奋,花了半年的时间,找了一个试点,作出了标准,如果没有标准的话很难去实现。但是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就是商业模式,能不能用。
我们也一直思考,现在的智慧城市,都是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实现,解决了政府内部的管理体系,但是如果想落地的话,非常难,没有真正的商业模式落地,没有盈利模式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我们最担忧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不是从城市的角度,我们找了城市非常有机的组成单元,大家现在一说社区,就是住宅小区,微城市就是一个城市单元。它是一个有机的组成体,基本定义是单元式的,细胞式的,可内部生长,也可自我优化,它的交通体系和城市的供应体系都是独立的,里面可能延伸更大需求的东西。是以长期规划为主,复制到一个城市,这边是居住区,这边是生活去,这边是教育区,一系列的城市,都是出现了城市形态的不合理。比如塘沽湾是非常合适的,从人口规划、用地面积,都是非常的合适,在这样的城市形态下我们尝试可落地的,我们走的路是至下而上,而不是悬在空中,这样的话它的价值更大。
我们和中建合作,找到了城市运营,很多的城市运营是政府做,但是政府做的话,在很多地方是有所缺失的。只有把它建得更好,土地才有可能升值,有了这个逻辑,运营商就有积极性,因为未来价值会提升,因为做了很多更大的附加值,聚集了更多的要素。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社区。
吴伯凡:阎总的角度也非常好。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对中国的危害,我们其实低估了它对中国的影响。莫斯科是最堵的城市,这和它的规划有关系。由于把每一个地方都变成了功能化,使得你做任何一件完整的事情都要跑很远的距离。
李晓东:我坐在这里,有点突兀,因为大家都是建设方、运营方、管理方。好像我坐在这里 很突兀,但是后面我之所以在台上,也是多一点不同的声音。
我站在城市使用方、投资方谈,为什么智慧城市重要?从新一届政府上台之初,把城镇化提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中国城镇化的以20%的速度往上提,也要把城市化率到哪一年到提到哪一个程度。而政府原来的想法,是把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解放到三、四线城市为主,而实际上的实行,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全世界最后走的都是大城镇化。而我们现在都是政府影响,在郊区弄上田园生活,环境也不错,规划了很多这样的小城镇,但是实际的结果,使用者并不买账,他情愿早北京、上海住群租房,因为人首先是要生活的。你住在那,不能天天在家里面上网,一辈子就过了。
我们现在做的是,如何把在大城市的人再吸引回去?包括地产商,比如碧桂园、恒大也去了三、四线城市,现在房地产变成了好的地方,地价都非常的贵。地价便宜的地方,市场又不好,房子卖不出去。
吴伯凡:一个地方没有能量的时候,不会聚集很多的生命体,所以贫民窟是能量最富足的地方,贫穷的人往那,就有工作,不是因为那里有工作,而是人群往那涌,那就有工作。我们的美好设想,是想把人口更加均匀的分布。其实北京也是不平等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各个区之间分布不一样,大家都往北京,是因为是大家都在过渡的集中。请大家自己总结一下。
顾云昌:我觉得城市是有生命的,生命哪里?就是城和市,城就是住人的地方,市就是有市场的地方。所以必须是产融城,城融产,大的生命体必须是产城融合,融就是融合资金,谁来运作?开发商、运营商来运作,才能够真正成为每一个生命体,而每一个生命体都是没有的有生命力。
陈伯君:我希望中建新塘和合作伙伴利用好微城市的平台,打造好微城市的真正城市,能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刚才各位领导也说了,智慧微城市只是我们的手段之一,或者是我们的属性之一,产融融合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也正在按这个方向走。中建新塘最大的特点是市场化的微城市。
郭莹辉:我们把土地、产业、人口、金融、政策五中要素和资源炒菜,满足人们就业、消费、居住,这是城市运营商和开发商的区别,希望我们在地产中,我们先试,给大家走出一条新路。
阎峰:我们的城市构成是多种单元,有社区、园区,我们交给客户的不仅仅是硬件,更多的是要素的聚集、资源的聚集和信息的聚集。
李晓东:中国的城镇化,过去30年一直都在持续的进步,政策的制定应该是因势利导,让一切自然发生,我相信中国的经济,房地产和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应该还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吴伯凡:总而言之,城市是有生命的,它是能够让人们找到工作,城市不是造出来的,它一定是长出来的,各位嘉宾从自己的角度阐释了一个真正的城市,而不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城市,它需要的各种要素,我相信,今天我们的探讨,范围可能不大,但是在今后的房地产话语体系中,应该会占很重要的位置,因为这就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方面,单纯的盖房子的时代过去了,它需要的因势利导,根据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而设计新的城市形态,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大家。
(编辑:梁宇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