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如何补偿?遇到延误咋办?交通部这样定了
日前,交通运输部在其官网上发布《航班正常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
“我们抱歉地通知您,您乘坐的xxxx航班延误。”这句话可能是候机中的乘客最不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多年来,因各种延误原因,航班正常率饱受诟病。由航班延误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望得到进一步解决。
日前,交通运输部在其官网上发布《航班正常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都有哪些内容?
旅客食宿怎么办?
交通运输部:从2017年1月1日开始,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非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承运人应当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由旅客自理。
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包括机务维护、航班调配、机组等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延误或取消,航空公司应当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务。
非航空公司原因,包括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因素,航空公司应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由旅客自理。
航班在经停地延误或取消,无论何种原因,航空公司均应负责向经停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服务。
飞机在停机坪停多久,必须安排乘客下机?
机坪长时间延误,航空公司应每30分钟向旅客告知一次航班动态信息,包括延误原因、预计延误时间等 。
机坪延误期间,航空公司应保证盥洗设备的正常使用,必要时提供医疗服务。
机坪延误超过2小时(含)的,航空公司应为客舱内旅客提供饮用水和食品。
机坪延误超过3小时(含)的,航空公司应在不违反航空安全、安全保卫规定的情况下,经空管部门同意后,将飞机返回停机位安排旅客下飞机等待。
涉及经济赔偿怎么办?
航班延误后发生在航空公司和乘客之间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是经济补偿问题,不少旅客并不清楚补偿的额度。对此,《规定》明确指出:
航空公司应制定并对社会公布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方案, 方案中应明确是否对航班延误进行补偿、 补偿的范围、条件、标准等内容。
航班延误时,承运人应严格执行经济补偿方案。
航空公司应制定并对社会公布机坪长时间延误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包括机坪延误时的信息告知、餐饮服务提供时间、下机的条件及限制。
航空公司、机场管理机构、地面服务代理人应在收到旅客投诉起7日内,向旅客作出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回复。投诉记录至少保留2年。
专家说法:《规定》有较强执行力
民航专家张起淮认为,在航空客运关系中,旅客始终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由航空公司自行制定赔偿和补偿标准,不利于保护旅客的合法权益。
《规定》的实施预示着民航主管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将首次就民航客运服务的“老大难”,即航班延误问题,作出统一的、明确的规范。规范的效力级别为部门规章,具有较强的执行力。
【新闻链接】
遇到延误,怎么办?
一确认航班变更信息
当雷雨等特殊天气对机场航班正常起降造成影响后,航空公司会通过短信以及现场值机人员等形式发布的航班变更信息提示。除了上述方式,你也可以通过联系航空公司客票服务,确认所乘坐航班因天气原因而导致延误或取消。
各大航空公司电话:
二开具《航班延误证明》
一般来说,在确认所乘坐航班因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后,你需要前往航空公司值班经理柜台开具《航班延误证明》。
三办理退改签业务
如果你需要选乘其他交通方式,可凭有效证件、《航班延误证明》、电子客票行程单及购票时用于支付票款的银行卡(仅限于使用银行卡支付的旅客),联系原客票销售点;拨打航空公司客票服务热线;登录航空公司官方网站或相关售票网站进行办理。
航班延误原因不能自说自话
央视财经评论员韩复龄认为,首先得区分清楚到底什么原因,极端天气等不可抗力,那让乘客费用自理尚属情有可原,而其他的非不可抗力因素如空中交通管制、安检造成的航班取消或延误,如果航空公司单方面加以界定,旅客无从考证,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由航空公司自说自话,何以服众。
航班延误岂能旅客买单?
央视财经评论员庄芮同样认为,旅客购买了票,航空公司未能如约履行职责,旅客作为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按照市场原则,未能如约履行职责的一方理应做出补偿。空中交通管制、安检等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由于信息不对称,旅客根本无法判断,即使是可以接受的原因,航空公司也应尽到及早告知旅客并妥善安置的义务。责权利益如何分配,应该由契约双方共同参与决定。
“航班延误食宿自理”可以,但应给予监督
《封面新闻》认为,航空公司和机场如果能做好信息沟通工作,乘客或许可以理解。如果真要乘客来负担,建议相关部门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对航班延误的问题,设立监督处罚机制,如果航空公司存在问题,机场服务存在问题,航空旅客存在问题,监督部门发现一个处罚一个。
有竞争有服务,消费者才会买单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认为,航班延误不是一个规定就能解决的,航空公司实际上是竞争的机制,可以有很多的竞争方式和手段,可以鼓励承运人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不是不提供什么服务这种生硬的做法。
机场应当配合承运人做好预案,对于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大面积延误要做好公共安全疏导和其它相应的工作。机场、民航、承运人应该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去保障航班能准点按时起飞。
(来源:央视)
(作者:21Plus 编辑:曾静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