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找寻“地之肚脐”

21世纪经济报道 Emma Han
2016-08-06 07:00

导读:“香格里拉”,在藏传佛教中,是“净土”,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传说中,它隐藏在高原深处,被双层雪山环抱,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沟通。“地之肚脐”,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我们的香格里拉自驾之旅自然也是以此作为心中的目的地。

这是一次跌宕起伏的旅程。无论对身体,还是灵魂。

我们自驾从北京出发,直奔云南,3000公里长路漫漫,但真正的探险却是从抵达迪庆(香格里拉)的克纳村开始的,“松赞”品牌位于大香格里拉环线上的5个精品酒店,串起了深入香格里拉的这次自驾之旅。

雪山、高原、江河、峡谷、森林、草甸、梯田……时隔1个月,回到北方平原城市的我,只要回想起旅途中看到的香格里拉的种种,总是会联想起那个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尽管一路险峻,也有一路奇观相伴。

迪庆-克纳-奔子栏  95km:画一只木碗

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落——松赞林寺脚下的克纳村,位于迪庆以北5公里的佛坪山下。建于公元1679年的松赞林寺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被誉为“小布达拉宫”。克纳村因其而显贵,曾是宗教和经济的中心,今天却安静得有些落寞。

松赞绿谷是酒店主人白玛先生的第一间酒店,也是他集大成的第一个作品,一座毫不张扬的藏式土木结构的小楼里,如同松赞林寺,蕴藏着丰富的藏文化收藏,是一个真正可以接近和触摸的博物馆。

入住松赞绿谷的那个下午,跟随着白玛先生,我们找到了欣赏松赞林寺最好的角度,并不是进入寺庙顶礼膜拜,而是驱车从寺庙的身后探访,当车刚刚开到松赞的另一个酒店——松赞林卡的时候,从一片正笼罩在寺庙上方的乌云中射出几缕金光,正逢夕阳时分,金光而至,如沐佛恩。

早拜松赞林寺之后,我们踏上滇藏茶马古道。开始的路修得还不错,只是弯弯绕绕很多,只有松赞配备的专用司机熟悉地形才会让人放心前行。

尼西村距香格里拉古城只有20公里,是大山谷中一个风景绝美的村庄,远远望去,白色村寨特别纯净。尼西以黑陶最为著名,至今还沿袭着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民间制陶工艺,我们拜访的是该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孔诺七林的家,大师已去,他的儿子洛桑恩主和孙女婿拉绒都在从事制陶,可以感觉到,这个民间手工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尊重。

滇藏公路要冲奔子栏小镇曾是茶马古道由滇入藏、入川的咽喉驿站。在抵达松赞奔子栏酒店前,我们经过了一个叫“幸福村”的村庄,转进去别有洞天,山坳中的村庄安静祥和,大片大片的三角梅攀爬在白色房子上,恍惚中有到了西班牙小镇的错觉。不过,2013年的地震让村民一直不敢搬回家,他们一直在附近的帐篷里生活。以我们拜访的卓玛家为代表,奔子栏以“手绘漆器木碗”而闻名藏区。茶马古道上一首民谣有唱:世上最美的碗是奔子栏木碗。木碗是藏族人一天也离不开的生活用具。不赶路的人,可以静下心来,在卓玛的指导下好好地画一只木碗。

奔子栏-梅里-茨中 130km:日照金山

海拔在一点点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开始头痛。过了金沙江大拐弯,很快就是东竹林寺,这个场院不大的寺庙,以三楼的坛城而闻名。与松赞林寺不同,这里很少游客,院子里一个僧人正靠在墙壁上休息,二楼有小喇嘛正在做糍粑,浓浓生活的气息。当我走出来时,本地人正在绕着庙宇转经,招呼我一起,既亲切,又虔诚。

离开东竹林寺,翻过海拔4292米的白马雪山垭口,大片大片的经幡扑面而来,冷空气稀薄而纯净,而我也彻底被高反的头痛击倒。

松赞梅里酒店,坐落于海拔3600米的云岭山腰之上,位于谷几浓,在国道G214沿线的一个只有5户藏民村庄里。住在这里,仿佛梅里雪山是属于你一个人的。梅里雪山一共有十三座山峰,每一座山峰都有一个拟人化的藏语名称和传奇故事。其中,主峰卡瓦格博最具有传奇色彩,至今没有人类能够征服,而且它大部分时间处于云朵遮蔽中,游客大多难得一见。我们是何其幸运,第二天一早6点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日照金山——这是每一个抵达梅里雪山的人最期盼的时刻。

峭壁峡谷,从梅里到茨中这一段路好似在山壁岩石里开凿出来的,不断有塌方、滑波。但三江并流的这另一奇观澜沧江大拐弯的山,相比金沙江那里,葱郁了很多。茨中是澜沧江边一个依山傍水、美丽幽静的村子。100多年前曾有许多欧洲传教士跋山涉水来传教。我们到达茨中教堂的那天牧师不在,但据说村里的人每周日都会来做礼拜,在虔诚的藏传佛教氛围里,这个教堂的存在显得尤其突兀。中西合璧带有浓厚的藏式民居风味的教堂周围,种满了大片葡萄藤。茨中村不少人家按法国方式酿的葡萄酒,在香格里拉藏区仍远近闻名。

茨中-塔城160km: 对视滇金丝猴

塔城是一个现代版的世外桃源,海拔不高,处处梯田,充满诗意和梦幻。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塔城的森林里,与滇金丝猴近在咫尺的对视。在塔城的萨马阁自然保护区,有一群保护滇金丝猴的护猴人志愿者团队,这群被保护下来的金丝猴近几年已经恢复到了50多只。

我们去探访的那个早上,它们一开始还远远地在树与树之间跳跃,然后慢慢地靠近我们这群在它们眼中俨然另一群“猴子”的人类。滇金丝猴体形粗壮,毛又厚又长,在所有灵长类中,拥有除人类外仅有的红色嘴唇,而且脸较平呈粉红色,因此在面孔上是最像人类的动物。它们并不怕人,但如果靠得太近,护猴人会尽量把它们赶远些,志愿者也会提醒游客远离。

香格里拉的天与地、云与水、花与草、人与动物,在藏族神话里,都是有神守护的,他们不仅有物性、人性,更有灵性、神性。大香格里拉环线自驾一圈下来,正是这种灵性与神性,引领着我们一路找寻“地之肚脐”的入口,找寻自己心中的那个“香格里拉”。(编辑 马红斌)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