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委书记刘忠诚:“绿色新供给”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探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2016-08-11 07:00

导读:近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基础领域研究团队一直帮助欠发达地区探索通过绿色转型加快发展,湖北省石首市是中部传统欠发达农区的一个典型代表。如果这种探索能够成功,对其他欠发达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同类地区,都有借鉴意义。

8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基础领域、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可持续研究院、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在湖北省石首市举办了“中国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及其全球性含义”国际研讨会。

近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基础领域研究团队一直帮助欠发达地区探索通过绿色转型加快发展,湖北省石首市是中部传统欠发达农区的一个典型代表。如果这种探索能够成功,对其他欠发达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同类地区,都有借鉴意义。

作为荆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石首市地处长江中游岸边,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结合部,湖北省中轴线南端,是长江经济带中重要节点城市。

2016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制定了《中部传统农区(石首)绿色发展试验示范总体方案》,提出试验示范区将以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文化挖掘、生态乡村社区、绿色经济活动等四大支柱作为切入点,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积极探索在中部传统农区走出一条“越保护、越发展”的绿色发展新路。

“我们在试点绿色发展试验半年之后越来越意识到,在石首1427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大量在传统发展理念下不曾发掘的各种绿色资源和发展机遇,它们都具备形成各类高附加值‘绿色新供给’的潜力,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新的重要因素。”石首市委书记刘忠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希望石首的探索可以为中部传统农区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传统农区的绿色机遇

《21世纪》:为什么石首要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试点?

刘忠诚:简单地说,石首走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可行,绿色发展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是我们作为后发地区进行赶超的历史机遇。

传统工业化道路带来了不可持续的环境和社会代价,这在中部传统农区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以石首为典型的欠发达中部传统农区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凸显。如果不尽快找到新的发展出路,有可能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21世纪》:开展这一试验示范创建工作,石首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刘忠诚:我们的主要优势有两点。第一,我们全市上下对绿色发展的决心非常大,敢于大胆探索。现在领导班子和群众的思想统一,认识到石首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第二,石首具有独特的绿色资源禀赋,具有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前提条件。作为示范起步的28平方公里试验示范创建区的秦克湖区域,是一个生态闭合区域,保留有非常原生态的环境,具备多样化的地貌特征。

过去由于湖河密布,石首交通十分不便,经济难以发展。但是,也正是得益于过去交通不便导致的不发达,石首反倒避免了走上传统高污染的工业化道路,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了绿色发展的优势。现在江南高速穿境而过,距离京广、沪汉蓉两大高铁干线均在一小时车程,跨长江大桥开通在即,交通已经非常便捷。

石首是全国唯一一个行政区域被长江一分为二的县域,境内长江故道湿地群、世界最大的天鹅洲野生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和豚类国家自然保护区,都是世界级的“绿色瑰宝”。

江南绵延45里的桃花山,是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交汇处的唯一山脉;石首还拥有44个大小湖泊,森林覆盖率位于湖北省平原地区前列,除有大量传统作物产出外,还盛产银鱼、笔架鮰鱼肚、六虎山绿茶、东山猕猴桃等农特产品。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石首还具有收入水平较低、农业面源污染有待深入整治、大量劳动力到沿海务工、老人儿童留守现象严重、空心村等传统农区的典型特征。这也正是石首开展试验示范创建工作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以市场化撬动绿色经济

《21世纪》:《中部传统农区(石首)绿色发展试验示范总体方案》提出绿色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就是绿色经济,你们计划具体怎么做?

刘忠诚:根据试验示范区的特点,我们将重点开发四大类绿色经济形态:一是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及其加工业;二是开发当地丰富的自然材料,做强特色手工产品开发;三是发展生态建筑及其相关产业;四是发展乡村休闲文化等新兴服务业。

石首将通过试验示范区创建这一途径,以市场上迅速增长的绿色需求为导向,发展新的绿色内容,走高附加值路线,将“绿水青山”切切实实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21世纪》:预计未来5年需要多少投入?其中哪些由政府负担,哪些由市场解决?

刘忠诚:资金投入当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要强调两点:首先,绿色发展不同于传统高投资的发展道路,它更多地依靠知识、品牌、创意等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而不是靠大量的投入;其次,绿色发展主要靠市场力量,政府、市场各司其职,政府将环境、文化、社区、互联网等软硬件方面的公共服务做好,把投资环境做好,把商业机会创造出来,投资者就会过来。

我们设计了绿色实体经济和绿色金融支持两大体系,按照“先实体,后金融”的顺序,以市场化的方式,撬动试验示范区绿色经济发展。

一是促进绿色实体经济发展。按照完全市场化的原则,组建负责示范区开发管理的平台机构,该机构履行规划设计、地理品牌提升、资产管理、孵化和招商引资、对区域内市场主体进行赋能等职能。在平台架构下,按照“新理念、新资源、新模式和新内容”的思路,由平台机构催生各类互联网生态农业、生态建筑、乡村民宿、工艺品设计公司、特色产品开发等专业经济,突出做好“一村一品”或“一村一亮点”工程,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二是探索设立市场化的绿色发展基金。由政府投入少量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金成立绿色发展基金,对区域内符合绿色标准的市场主体进行金融支持。

三年打造绿色发展模式

《21世纪》:石首的绿色经济试验还面临哪些挑战?

刘忠诚:首先是相较于发达地区,人才不占优,发展绿色经济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和新思维、新理念等“智库”资源缺乏;其次是受地方财力限制,发展绿色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匮乏,不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第三是地方经济水平、发展水平落后,消化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存量”还任重道远。

《21世纪》: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新型人才和基础设施,未来你们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刘忠诚:人才方面,我们将借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这个外脑,全面实施绿色发展“引智”工程,以合作的方式集聚大量外部高层次人才助推石首绿色经济发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提升公共服务覆盖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积极运用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破解资金难题。除继续夯实水电路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外,加大对互联网设施、生态环境治理、村庄景观设计、乡村社区改造、社区活动中心以及干部群众教育培训等新型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力度,通过“筑巢引凤”催生新兴绿色经济活动。

《21世纪》:绿色经济是一种发展范式的转换,需要当地领导一届一届地接力推动。如何避免人事变更给这一战略带来不利影响?

刘忠诚:绿色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是石首市跨越发展必须要走的道路。作为地方领导,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担当。石首“十三五”规划按照“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全域生态文明新突破”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未来五年以至更长时间全市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路线图”。我们还将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列入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清单,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责任领导,以改革的强劲动力推进试验示范区建设。

《21世纪》:你预计石首的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多长时间可以初见效果?

刘忠诚: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石首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创建项目,初步设计3年为第一个周期:第一年“着重打基础、搭框架,愿景初见成效”,第二年“形成初步模式,部分内容在全市推广”,第三年“形成并总结出对全国其他同类地区有借鉴意义的绿色发展模式”。在此之后,将进入完善阶段。

因此,我们现阶段的工作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力争一年内试验示范区在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和乡村生态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前,一些代表性的专业龙头机构陆续成立运行,基于乡村生态社区的相关经济活动也开始出现。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wangjk@21jingji.com,libo@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