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圳样本: 创新“加长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帆
2016-08-11 07:00

2016年上半年经济增速8.6%,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这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标兵深圳交出的成绩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

2.jpg

2016年上半年经济增速8.6%,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这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标兵深圳交出的成绩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上,这座城市面临着与全国截然不同的形势和使命。在几乎无重化工业、房地产库存相对较低、政府债务很低的情况下,深圳更致力于“降成本”和“补短板”,包括关注高房价带来的影响,加快发展高校、科研机构等,继续培养新经济动能。

曾出席7月8日中央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的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表示,严格意义上说深圳应该是“加长板”,比如深圳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在谋划更长远的创新布局。

制造业“保卫战”

上半年,深圳经济的一个亮点是,二三产结构由上年同期的41.1:58.9调整为38.9:61.1,这也是深圳的三产比重首次超过六成。

三产比重往往被视作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标志,但深圳政经界大多持较审慎的态度。吴思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现在已经是比较合理的状态,二产比重不宜再降低。深圳的定位是创新型城市,创新一定要有制造业的支撑,否则,创新容易成为无本之木。

历来,制造业在深圳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以IT业为例,据深圳科创委官员透露,2015年深圳生产了约1.5万亿产值的IT产品,占全国IT制造业的将近1/8。

伴随着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的升级,先进制造业更是成为支撑深圳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350.11亿元,增长9.6%,占GDP比重27.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93.9%,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

然而,在产业空间资源日渐短缺,以及由此衍生的土地等要素价格攀升的情况下,深圳制造业也正在“渡难关”。

龙岗区统计局在今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与2005年相比,区内厂房类房屋租赁租金的涨幅已超过2倍,地理位置优越的厂房租赁租金涨幅更高。厂房租金的大幅上涨,对工业企业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最为明显。

吴思康直言,“降成本要抓住主要矛盾,对于深圳而言,最关键就是要降房价,当前房价有虚高的成分。”

他同时指出,深圳不久前提出“十三五”期间供应30万套人才住房,正是针对高房价问题的对策。这一前所未有的力度,将会对房价起到调节作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深圳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降成本的另一个表现是保障工业用地供应,增加产业载体。

今年3月深圳发布的改革配套文件《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中,深圳市提出,研究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确保中长期内工业用地总规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30%。这是深圳首次提出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

上述措施还提出探索采取公告协议方式供应产业用地,降低企业初始用地成本,年租金不超过租赁签约时该地块出让评估价的3%-5%。

此外,深圳通过直接资助等方式鼓励工业企业扩产增效,对年增加值增速超过15%的工业企业给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争取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落户深圳。

重塑创新驱动新优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日前在深圳演讲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新旧产业的交替。

从这一角度来看,深圳的新产业已颇具规模。深圳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市新兴产业(包括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增加值3439.26亿元,增长12.1%,占GDP总量达到40%。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新经济是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重点培育的力量。深圳发改委一位官员此前透露,在全国和广东省的规定动作之外,深圳会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突出创新驱动的战略,重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优势。

在吴思康看来,下一步,深圳要更加强调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他指出,“在一些新兴的领域,像干细胞、基因检测等,如果制度跟不上,很多东西没有标准,还怎样领先?在像深圳这样的创新活跃地区,可以授权先行试点。”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深圳已经在某些科技创新领域跨越了追随阶段,从“跟跑”转向“领跑”,这使得在新业态出现时,制度供给直接影响相关产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

也正是基于“领跑”阶段的特点,深圳积极致力于创新“补短板”。

长期以来,因为缺乏大院大所等国家重点科研资源,深圳在基础研发上一直较为薄弱。资料显示,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而企业较多承担的是以产业化为主的应用研究。

但据深圳市长许勤不久前透露,政府正在牵头筹建包括数学在内的10个基础研究所。许勤解释,在深圳过去的发展阶段,靠应用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已经足矣,但要着眼于未来,必须要从基础研究领域突破。

3月出台的《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也明确提出,集中优势资源、整合各类办学力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重点学科;支持各类主体创办新型科研机构。

2015年,深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40家,和“十一五”相比增加了三到四倍,机构的研发实力有了大幅跃升。

某种程度上,这称得上是深圳的又一轮升级。在经历了以引进“三来一补”起步,到发展以电子信息业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再到多点布局未来产业,当前的深圳更希望通过基础研究为引领式创新积累力量。

深圳科创委主任陆健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基础研究所至少要5到10年后才可能见成绩,这说明,对于科技创新这件事,深圳在做更长远的打算。

(编辑:张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