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贯通培养把学段连接起来,如果能够从中职阶段开始整体设计培养方案,促进中职提高培养质量,是一个可以继续探索的模式。专家建议,不仅要考虑吸引人前来就读中职,也要更多去想如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2016年中考招生季进入尾声,北京市的贯通培养项目录取情况再次受到关注。
作为对北京市职业教育突围的一次尝试,“贯通培养”是北京市教委自2015年开始力推的项目,打通普、职、本,并引进优质学校资源,目的在于对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新路径。推出以来,受到学生、家长和媒体的热切关注,今年的招生类别和招生人数都有很大增加。
8月18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贯通培养把学段连接起来,如果能够从中职阶段开始整体设计培养方案,促进中职提高培养质量,就是一个可以继续探索的模式。但从根本上说,职业教育应该是就业导向。
“不仅要考虑吸引人前来就读中职,也要更多去想如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王烽建议。
打造人才培养的新通道
贯通培养,是北京市教委2015年开始力推的项目,现由高中、职业院校、本科高校、企业联合参与,由中职、高职或本科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大多为7年。且学生无需参加高考,在学业合格后,可以获得大专文凭,此后通过专升本考试,还可以获得本科学历。
具体而言,学生在被录取后,先要接受2-3年的基础文化课程教育,再接受2-3年的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教育,最后两年接受本科专业教育。至于在哪个学校学习,要看学生选择的项目而定。
2016年,北京市贯通培养项目增设为五个类别,包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高级外语人才培养项目、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项目、中外国际学院贯通培养项目等。
每个项目对应不同的培养方式。
例如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项目,是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招生单位,学生前3年在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及相应职业教育,后4年由高职院校、市属高校及各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培养。中间2年保留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籍,最后2年保留市属高校学籍。
在学校资源方面,贯通培养项目引入了优质高中和本科教育院校,其中包括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市属高校。
据了解,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就和北京市三十五中联合,以三十五中为主来进行高中阶段的教育培养,按照优质高中示范高中的教学标准和教师的上岗标准来进行教学。
同时,项目对生源也有一定控制。今年贯通培养的招生计划就设置了最低分数线,从430分到520分不等。并要求报考学生具有北京市户口且具有升学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贯通培养项目设置了退出机制。
学生可以在就读三年之后选择中途退出,参加高考;也可以在五年之后,选择直接就业或读本科。经过选拔合格,也可以去国外的应用技术大学接受本科阶段的教育。
职业教育“突围”
2015年的贯通培养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考生和家长的热捧。
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中考志愿填报贯通培养试验计划的考生达到10232人,报录比达到4.5:1。
2016年,招生计划录取人数进一步扩大至8252人。实验范围扩大不仅体现在计划和项目的增加,参与进来的院校也由5所扩大到12所。
有专家把这形容为对北京职业教育的一次突围。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职业教育的培养总是跟“成绩差”、“只能做技术工人”挂钩。但随着贯通培养项目的推进,跨越高考的培养模式受到了更多学生的青睐。
接受贯通培养的学生,不仅能接受文化课教育,还能争取到出国访学的机会。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德国、法国的职业学校在机电、汽车等专业的水平很高,这些专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访学将对未来就业增加竞争砝码。
“我觉得这个项目适合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有想法的人。”韦绪珊5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
在2015年中考中,毕业于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的韦绪珊中考得分为533分,按这个成绩,她可以考取一所不错的普高,但她报考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基础学院的财会专业。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表示报考学校的理由很简单:该校的财会专业不错;财会专业技能会为以后的工作提供较好的保障。
韦绪珊说,选择这个项目前,和家人、朋友进行了反复的沟通。她的母亲与职业学校有过不少接触,得知这个培养项目后觉得定位比较高,推荐她选择。
但也有家长表示犹豫。
一位刘姓家长认为,贯通培养的好处,在于这是教改方向,且有政策倾斜。学生可以兼顾技能和知识,提早规划就业,还能拿到本科学历。
但该家长也透露出担忧:“专升本的学历还是不够硬气,以后求职的时候,用人单位会买帐吗?”
另一名陈姓家长则表达了对于职业院校的环境和课程的担心。
一位贯通培养项目录取的学生则认为没必要想太多。“尽管说贯通培养是近几年的新政策,但国家毕竟会给我们一个交代的吧。我们刻苦努力就好了。”
贯通项目遇冷?
目前,中考招生已近尾声,但贯通培养实际录取4319人,仅达到招生计划的52.3%。于是,贯通培养项目近来被质疑遇冷。
事实上,2016年北京市教委增加了项目类别,因此计划招生大幅度增加。数据对比可见,这两年的录取率其实差距并不大。
此外,尽管总体的招生计划完成率不高,但部分学校的热度并不低。
目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高级翻译、非通用语项目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贯通培养项目最受考生青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高级翻译贯通培养项目录取最高分甚至达到565分,与普高重点高中学校不相上下。
在所有院校中,首都师范大学100%完成招生计划,首医大附属卫校和北京联合大学也分别完成了计划的94.3%和90%。北二外的高级翻译和非通用语项目以及首师大学前教育贯通培养项目,录取平均分均达到500分以上。
据了解,2016年贯通培养项目的招生计划分三个类别。第一类包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外培班、非通用语和高级翻译项目、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外国际学院贯通培养项目;第二类包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内培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语+”项目;第三类包括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招生好的是“贯通一”和“贯通三”,遇冷的是“贯通二”,特别是其中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内培班。
“对于任何一项改革,我们都不能急于求成,更何况是一项贯穿7年的人才培养计划,评价尚需时日。”在中国教育报这则报道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说,虽然目前贯通项目招生没有完成预期计划,但并不能以此作为否定它的依据。
孙诚认为,从大的趋势上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未来趋势。但是,因为大众对职业教育有偏见等原因,人们选择职业教育就学状况仍不容乐观。
王烽认为,贯通培养把学段连接起来,如果能够从中职阶段开始整体设计培养方案,促进中职提高培养质量,就是一个可以继续探索的模式。但从根本上说,职业教育应该是就业导向。
王烽建议,不仅要考虑吸引人前来就读中职,也要更多去想如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编辑:李二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