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A轮融资数千万:维宁体育欲借社区经济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吴燕雨
2016-09-02 07:00

近日,维宁体育获得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本轮融资来自于棕泉资本、达晨创投、体奥动力。在体育创业火爆的今天,...

近日,维宁体育获得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本轮融资来自于棕泉资本、达晨创投、体奥动力。在体育创业火爆的今天,这家以体育社群起家的公司,计划利用本轮融资,打造国内第一个服务体育产业B端的社区经济平台。

随着体育产业大热,相关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从目前获得融资的几个方向来看,体育大数据、赛事IP等都是资本青睐的方向。

与此不同的是,维宁体育避开了这些路径,选择了从社区经济切入。维宁体育CEO纪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公司提供产业B端服务,主要包括媒体、教育、会展、咨询、社群,核心环节都已盈利。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咨询服务,今后将扩大教育和会展,其中教育占比将达到一半以上。

紧跟政策

纪宁对公司业务的把握与国家推出的体育产业政策密不可分,他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2009年,从去年转型至体育社群,到现在几次转型都是紧跟政策的大方向。

去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46号文),提出了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

结合两个大方向,纪宁立刻联想到了互联网+体育,并在很快的时间内注册了“互联网+体育”的商标,维宁体育的第一个流量入口——“互联网+体育”媒体平台就形成了。

其间,维宁体育会定期推出一些免费的行业报告,和针对部分用户的付费咨询服务。之后,相关的会展和线下活动也陆续展开。今年1月,维宁体育发起了维宁体育国际商学院的一期课程,共招揽了一百位体育精英,开展人才培训业务。

今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到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

600万人,这个数字给纪宁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告诉记者,自己此前对公司发展方向有所迷茫。由于自己此前从事体育人才培训,有很多相关经验,行业资源也比较丰富,教育是他一直想做的一项事业。

目前,国内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350万人左右,距2020年实现600万目标,还有很大的缺口。而国内的体育人才院校并不多,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民间力量的加入。纪宁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

“在看到那段话的时候,我决定了要做教育。”他说。公司以后的发展中,将会以体育人才培训为主,希望未来这块业务能占到一半以上。

体育培训为主

国内体育公司,目前大多数以买赛事版权、投资球队、俱乐部、运动员等路径为主,但这些玩法目前都还在烧钱的阶段,短时间内看到回报很难。

相比于购买赛事版权,纪宁更重视能够创造版权的人。为了占领体育人才市场,他规划了一套体育商学院课程,包括EMBA、快培训和入职培训等。

但体育培训并不是一门新生意,国内的玩家也不止一个。如今年6月,中欧商学院开设体育产业课程、及已开课多期的体银商学院等。

相比于同行,维宁体育目前只开展了第一期百人课程。但纪宁对这门生意很自信。

在与妻子创办维宁体育之前,他已经担任过一家港股上市传媒集团公司和一家国内互联网A股上市公司副总裁、持续做了十几年体育营销、城市品牌、体育产业MBA教授与国家体育经纪人教师,拥有丰富的行业人脉和资源。

而公司的三个社群产品“互联网+体育”媒体、 “互联网+体育”中国会线下活动、 “维宁体育商学院”,也为其提供了入口。在目前的客户群中,包括主流体育公司的高管,也有大批体育创业公司和学生。

利用这些资源,维宁体育签约了一些业内大咖担任教师,招生也并非难事。纪宁透露,大规模的培训业务将在年底展开,这部分业务由于盈利模式清晰,如果保证生源,就将带来收入。

对于维宁体育的模式,一位体育产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其社群虽做的不错,但社群模式有些复杂,实质是为体育产业链服务。

与维宁的模式在媒体表现上有些相似,懒熊体育也开展体育产业服务,今年3月,懒熊体育已获得了1200万Pre-A轮融资。

相比之下,维宁体育的社群经济方向已经比较清晰,除了教育为主,还将继续加大会展业务。

纪宁透露,公司创立以来,有很多机构建议自己转型购买IP、赛事;也有影视公司前来商量体育真人秀等,但他都拒绝了,自己并不打算跟风,且目前逐步开展起来的这些业务,都已经实现盈利。

随着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对产业服务的刚性需求正在扩大,不管是成熟的体育公司,还是创业公司,都需要专业高效的服务平台。如果其后续的业务能做到专业化运作,或许就把握住了机会。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