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推动着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化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因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新技术的不断突破而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消费、投资、进出口三驾马车的重要引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的增长点。”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与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亚洲旅游产业年会上,华侨城副总裁、全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姚军在演讲时表示。
在大众度假时代及“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运营机制赶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痛点,旅游目的地的创新和突破势在必行。
旅游产品结构性失调、有效供给不足一直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旅游目的地已难以满足庞大的国内游客需求。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使得旅游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姚军认为,从产业链和产业生态视角来看,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整合行业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驱动产业融合。同时,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也显示出了多重特点。
首先,旅游目的地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有报告披露2016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2.3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0.47%。在当前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新的消费热点不多的情况下面,旅游产业仍然表现出了强大的经济活力。
其次,旅游目的地的业态发展多元化,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乡村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游艇邮轮等新的业态不断地呈现;且越来越呈现多业态聚集的特征,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化,以及综合效益最大化。从市场投资的角度看,不仅华侨城集团这样传统的旅游企业广泛参与地方旅游投资项目,更多的跨行业的企业集团也开始转型涉足旅游业投资。
第三,经济新常态下旅游目的地面临新机遇。政策红利加快释放,国家旅游局采取强有力的治理市场,人们收入不断提高,进一步刺激旅游需求。
“大众旅游时代来临,旅游已经从‘有没有’的初级阶段向‘好不好’的中高级阶段进行演化,消费者更加重视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这既是政策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市场、行业发展的要求。”
最后,文化旅游新城镇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新模式。“今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一千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等特色小镇。”
在“全域旅游”的新概念下,文化旅游小镇成为了推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关健词,对文化旅游小镇来说拥有诸多开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可以作为国内“全域旅游”的示范田和示范区。
(编辑:袁一泓)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