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收入1.9万亿,实际上2015年超过4万亿。
“目前发展趋势有三点结论:景区景点增加、消费结构变化以及社会资本的参与,显示旅游目的地发展和消费趋势开放式的发展方向。” 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与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亚洲旅游产业年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所长李仲广作出如上总结。
“从旅游目的地数量来看,2015年全国景点21.6万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一线东部地区的景区景点数量超过一万个。”据李仲广介绍,在景区结构和类型方面,除了故宫、黄山以及华侨城等景区和主题公园受到市场欢迎以外,一些休闲度假的古镇、乡村、开放式创意地点、旅游综合体已经在市场当中占了同等的比例。
这是对旅游目的地供给侧方面的观察结论,“A级景区的体系之外,主题公园、度假区和各种非传统、创意的景区已经取得同等的产业影响力。”
从消费来看,中国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出游人次与美国、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也是我们的潜力。”
1998年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但实际上在“十五”期间就已达到了这一目标。2009年预测2015年旅游收入1.9万亿,实际上2015年超过4万亿,“实际的发展大大超乎预测的数值。”
同时,景区消费增长迅速。“十二五”期间,景区消费五年翻番,为各个旅游消费结构里增长最快,比例由2011年的5%增长到2015年的6%,规模大概为2400亿,比2011年翻了一番。
从消费者角度看,出游次数增加,周边游、深度游、度假兴起,“主题公园、乡村旅游、古镇已经成为主要的旅游需求。休闲度假景区相比山水观光景区,占主导的地位,后者已退居次要位置。”
根据中国旅游财富信息数据,A级景区营业收入占比下降。2014年5A景区平均营业收入比2011年下降1078万元。A级景区占国内旅游收入从2011年的5.13%下降到2015年的2.68%,A级景区占景区的份额不足一半。2015年国庆期间,在民航、铁路增长幅度巨大的情况下,景区接待量下降3.26%。
从目的地消费方式来看,游客到景区的方式由过去75%靠旅游团组织转变为现在75%靠自驾;消费观光由2004年的45%下降到28%,度假和休闲由19.7%上升到24.4%,同时商务会议由5.5%上升到14.2%。
最后,从开发主体和开放项目来看,“社会资本已经成为景区开发的主导力量。”李仲广给出了一组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旅游产业促进会的数据,2015年超过一万亿的旅游投资,50%以上是民营投资,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休闲度假类的项目。“我们的旅游目的地发展目前进入创意驱动、科技支撑、多元发展的新阶段。投资主体方面,除了目前的华侨城、宋城之外,地产、煤炭、农业、水电、保险也都进入旅游行业投资。”
(编辑:袁一泓)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