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B20基础设施工作组联合主席、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 中国引领基建互联互通 “中国速度”他国难以企及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青亭
2016-09-05 07:00

导读:在欧洲,修一条高速公路平均需要20到25年,这主要不是建造时间,而是完成行政手续、化解反对情绪的时间。中国是唯一可以两年就完成一个基建项目的国家。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是唯一的、最好的方式,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路径。但必须看到,“中国速度”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都无法达到的。

对话21抬头-07.png

201609050617193188.jpg

■ 郑青亭 杭州报道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正在G20平台上大力推动基础设施投资。”9月4日,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Hans-Paul Bürkner)在杭州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说,“中国短时间就在国内完成了大量的基建投资。之前从来没有国家可以达到这样的速度。基于这些经验,中国正在海外推动基建投资。”

今年以来,博克纳作为重量级嘉宾先后出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经济论坛和B20杭州峰会的现场,为中国如何进一步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建言献策。在今年的B20会议中,博克纳担任基础设施工作组的联合主席。

中国在基建方面扮演领导角色

《21世纪》:你对今年以来的G20会议有什么印象?在G20的框架下,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治理的领导者了吗?

博克纳:今年,中国在推动增长、改善基础设施、增加互联互通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亚投行)。在我访问过的很多亚洲国家,中国都参与了大量的基建建设,包括高速公路、公路、机场、油气管道等。这些努力说明中国希望让世界发生实实在在的改变。

在全球经济中,中国早已扮演重要的领导角色,即便是在今年G20之前。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中国就一直是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

《21世纪》:作为B20基础设施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你希望向G20领导人提出哪些建议?

博克纳:我想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更多融资性强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基础设施方面,对资金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有些落地项目要等10年、20年才能投运,而大多数银行都不可能支持这样的项目,周期太长,风险太高。

因此,我们需要让更多多边开发机构和银行参与进来,比如,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这些新的机构并不是要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已有机构发起挑战,新旧机构实际上是互助关系,因为我们需要更强大的融资能力。

另外,我们需要一些成功的模板,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原因。这个倡议有力地说明,中国对基础设施的重视并不是说说,而是认认真真地在做。“一带一路”是中方做出的一个很勇敢的尝试,致力于促进亚洲、欧洲、非洲之间的互联互通。

《21世纪》:这并不是基础设施议题第一次在G20成为焦点。今年有什么特别?

博克纳:回顾历史,全球经济为何在2008、2009年以前能实现巨大发展?那是因为我们在基建、贸易、就业、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中国用很短的时间在国内完成了大量基建项目,此前没有其他国家有这样的成绩。利用这些经验,中国还向亚非拉国家提供了帮助,不仅提供资金,还帮它们搞建设。要推动基础设施发展,我们不仅需要新的想法,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国做出的努力是一以贯之、实实在在的。

“中国速度”他国难以企及

《21世纪》:2014年,G20布里斯班峰会提出在悉尼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时至今日,它在推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有哪些挑战?

博克纳:GIH在2015年成立,已经开始工作了。它在有关基建项目的经验分享、支持PPP投资等方面起到作用。每个国家在基建方面都希望采用自己的法律法规。这个机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充当全球信息共享和协调的中心,让投资基建项目变得更容易、更有成效。

在欧洲,修一条高速公路平均需要20到25年,这主要不是建造时间,而是完成行政手续、化解反对情绪的时间。中国是唯一可以两年就完成一个基建项目的国家。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是唯一的、最好的方式,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路径。但必须看到,“中国速度”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都无法达到的。

《21世纪》:今年的G20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希望增强基础设施计划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你所在的B20基础设施工作组对此有何反应?

博克纳: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因为很多基础设施项目是跨境的,比国内项目更难实施。以欧洲为例,一条跨境公路项目可能在一个国家可以完成,但在另一个国家却无法推进。互联互通意味着要通过合作来化解反抗情绪。具体来说,互联互通可能会带来竞争者,让一些人失去垄断地位。

《21世纪》:你觉得“一带一路”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博克纳:它已经开始推进了,加深了中国与周围国家的联系,如缅甸、泰国、印尼、巴基斯坦,还有远在非洲的项目。中国不仅提供资金,而且参与建设。这些投资将提升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水平。中国企业在卢旺达、安哥拉建造机场和高速公路,在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建港口,到处都是中国的印记。

这是中国企业的优势,但同时这也可能是劣势,因为你不能指望所有事情都由中国企业完成,还需要让当地人参与,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

明年G20依然聚焦增长、就业和全球化

《21世纪》:市场普遍看到基础设施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博克纳:这就是多边开发机构重要的原因之一。它们不仅能够发起融资,而且可以提高政策保障,并有助于建立规则和规范。如果某个政府不愿为融资项目如约支付利息,这些机构对该政府的施压能力要远远高于私营银行。通过与多边开发银行合作,基础设施领域将有机会吸引到更多私营部门的资金,甚至动员保险公司、退休基金等长期投资机构的资金。

《21世纪》:作为下一届G20主席国,德国明年还会继续讨论今年中国提出的重点议题吗?如果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明年的G20会不会被欧洲自己的问题主导?

博克纳:我不觉得明年会成为一届“欧洲峰会”。实际上,我不久就会前往柏林,参加明年B20工作的启动仪式。据我所知,德国提出来的优先议题与中方十分相近,会继续聚焦增长、就业、贸易、投资、数字化等内容。德国希望在数字化、工业4.0方面扮演领导角色。

作为继美国和中国后最大的经济体,欧盟也会愿意继续推动世界的发展,毕竟这和我们的利益紧密相关。我们确实还有金融危机,比如在意大利、希腊等,但这仅是部分问题。欧盟还会关注中东和北非的危机,会继续支持非洲的发展,正如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帮助。

未来几年,增长、就业和全球化将始终是核心问题。过去25年中,各国从全球化中获得巨大好处,包括市场开放、科技进步、国际合作等。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反全球化浪潮开始兴起。我们需要做的是继续开放,推广新科技,化解冲突,让人们重拾对未来的信心。我想,德国总理默克尔非常相信这一点。中国今年提出的重点议题将继续被讨论。

(编辑:林虹)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