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抢人”战略哪家强?
“创新环境可以激发高校学子创新、创业潜能,使人才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邵黎明表示,“有些研究人员在研发中有违规、激进的表现可能源于对失败的恐惧,创新可以增强其信心、规范操作。”
近日,由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以及包括复旦大学药学院、共青团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在内的张江高校共同举办了张江创新医药人才发展论坛。
该活动亦为2016年“罗氏创新医药人才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分为三个阶段:罗氏核心部门的见习岗位开放、张江创新医药人才发展论坛暨罗氏创新节以及创新讲堂走入高校。
罗氏方面表示,罗氏制药将为张江地区提供医药人才实习基地,开设包括药品研发、销售与市场、财务、市场准入等部门,定点面向复旦药学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
罗氏内部高管担当实习生导师,一对一从职业规划、创新发展、战略思维、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实习生指导。实习后对学生出具评估报告,分析其行为、心理、认知以及需求,为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趋势分析。
罗氏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拥有16个产品,覆盖8个治疗领域,包括抗肿瘤、抗感染及移植。在大型跨国药企中,罗氏已在中国建成包括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罗氏制药不经营仿制药和生物类似物。2015年罗氏研发投入93亿瑞士法郎,占当年收入的19%。今年6月,Evaluate Pharma对全球11家大型制药公司的研发产品线的净现值做了评估,罗氏研发产品线净现值的估值排名第一。
2004年,罗氏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2015年追加投资8.63亿元人民币在张江园区建造罗氏创新中心,以此“加速和本土研究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全球顶尖研究人才来中国发展。”
罗氏方面表示,“中国市场一直是罗氏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是继巴塞尔和旧金山之后的罗氏全球第三大战略中心。”
创新人才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向来是各家企业争夺和重点培养的资源。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虹表示,“罗氏希望借助自身平台和资源,扎根张江、与多方共同建设适合未来医药人才发展的创新生态圈。创新往往需要打破常规、勇于承担。即便一些项目在推进中会遭遇挫折,但项目组并不会受到批评,相反会被鼓励从失败中寻求新的突破,开始下一次尝试。”
(编辑:陆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