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谷成果初现 大鹏新区引入上百生物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 肖玫丽 深圳报道
2016-10-09 12:14

截止至2016深圳国际BT生物领袖峰会闭幕,已有61个生物产业项目落户大鹏新区,意向落户项目达42个。

10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深圳大鹏新区获悉,该区围绕国际生物谷发展规划成果初现,截止至2016深圳国际BT生物领袖峰会闭幕,已有61个生物产业项目落户大鹏新区,意向落户项目达42个。

据了解,生态保护是大鹏新区发展的基石,也是难点。

“保护生态、保育海洋是生物谷绿色开发的一大重点,怎么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创新发展也是当下的新课题,”深圳市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局长段晓伟告诉记者,“我们在海里十几米深的地方种了三千株珊瑚,珊瑚是海里的森林,是海中生物的栖息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大指标。大鹏作为整个深圳市海域面积比较丰富的区域,也是生态区,所以在发展过程要想办法保护生态。”

资料显示,大鹏新区地处深圳东南部的大鹏半岛,东临大亚湾,与惠州相接,西抱大鹏湾。记者获悉,大鹏新区成立至今,已转移的企业数量达160多家,占了新区总数的一半。

段晓伟表示:“有一些企业的产值和经营还可以,但是在大鹏新生态的要求下,可能不太适合区域发展。但我们整个新区的产值不降反升,这就是靠新产业支撑的,一方面有序退出和迁移,一方面引入。”

深圳国际生物谷作为大鹏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重点涵盖生命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生命健康服务、生物资源开发和生物环保与制造等,产业支撑包括国家基因库、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园。

其中,今年九月底,国家基因库正式开业。而海洋生物产业园则在2015年底完成园区内建筑的基本改造工作。

资料显示,海洋生物产业园成立于2009年10月,是国家发改委首批批准成立的国际级生物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建有7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面积不等的孵化、中试和生产单元供海洋生物类中小企业租用。同时,建成面向企业和科研机构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仪器设备共享、仪器使用培训等服务。

“我们也设了引导基金,是个规模15亿的母基金,现在遴选了几个项目,”段晓伟说,“上半年发改委制定了准入的标准,不是经济指标,而是创新指标,一个是团队、知识产权等,另一个是环境友好指标,比如低排放,我们的指标会很严格。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机构、研发团队、产业化公司等都会引进来,我们也正在引进国际最先进的项目,跟国际接轨。”

(编辑:张伟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