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一: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战略
10月14日,2016年中国智造业年会在北京举行。
现在时代和我们的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在这样的重新分工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以及什么样的挑战?我们如何进行转变呢?这是首场圆桌对话《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战略》要为大家带来的主题。
对话主持:
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校长、法国里昂商学院亚洲院长 王华教授。
对话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王金照 先生
北京市经信委经济社会信息化处副处长 薛继斌 先生
德勤中國工业产品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 董伟龙 先生
智谷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梁海明 先生
北京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理事长 闫[yán]同柱 先生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 姚项军 先生
老板电器副总裁 何亚东 先生
对话内容:
王华: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请到一个阵容强大的圆桌嘉宾团队,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阵容组合包括了我们的政府官员、非常一流咨询公司顾问,包含了我们在中国制造业领先的、从全球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已经相当高的公司,当然还有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像老板等这样的公司。
我们圆桌对话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战略,我们也清楚在中国的整个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政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未来的2020,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战略过程当中,从政府的角度,怎么来让我们的企业充分领会国家的发展战略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我想首先有请王金照先生,能给到我们一些这个领域相关的信息。
王金照:谢谢王院长,非常荣幸能来参加这个座谈会,我有十年产业研究的经验和经历,我从这个角度来谈一下我对全球价值链中国制造的看法。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基点主持人也说了,中国还是以制造业立国,无工不富,也是一些衍生需求的发源地,包括金融、物流的发源地。从全球来看,虽然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按照民意GDP的测算方式来讲占比比较低,但是如果要按照不变量测算,从整个GDP的占比是相当大的。日本如果按照不变量的比重能占到40%,我想想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制造业立国。第二、着眼于全球价值链的提升中国所处的位置,过去30年,我们利用了全球价值链的益处,利用我们的低成本,特别是劳动力低成本快速发展,现在劳动力各种成本快速上涨,我们下一步怎么考虑我们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我觉得非常关键。首先还是要积极全球价值链,这也是一个基点,但是有所不一样的地方,我想几个地方不太一样。第一、我们的企业立足于就地生金,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中国现在有号称低端的产业,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劳动力提升的空间,我也到了不少企业看过,如果不改变生产线,现在成本是没有竞争力的,如果改变生产线,特别是工业4.0进行改造以后,他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
我见过一个轮胎的生产线,原来一千多人,用了工业4.0改造以后只需要200人,这样通过新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一块还是一个基础,对国家来说是一个基础,因为我们有大量的人员就业。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基础,为什么呢?因为在全世界很难找到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这么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有这么大的市场规模是非常难的,我想这是一个基础,通过技术的改进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这是一个基础。
第二、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高端的制造业,特别是一些重要零部件的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应该说我们有这个优势。因为我们现在整机的生产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我们这些年每年有很多大学生毕业,理工科大学生毕业量在全球来说是少有的,有200多万理工科大学生,而全世界其他国家,德国是40多万,日本大学生是60多万,我们有大量的劳动力,我们可以吸引一些高素质的是有新的比较优势的,我们可以吸引他们来中国从事关键流水线的生产,与这一块关联的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形成我们新的比较优势,这是第二条。我们还是要积极吸引外资。
第三、构建我们自主主导的价值链,我们以前参与别人的价值链,我们能拿到的东西只能是说拿不到垄断,价值链我不展开。第一、我们可能要到国外并购先进的技术和品牌,这些进展比较快。第二、我们要着眼于一带一路,构建我们销售网络和构建我们服务网络,第三、我们要平稳处理好产业转移到国外投资的关系,如果在中国不能再升级的,我们可以转移到周边国家,跟中国形成一个产业链的分工关系,还可以保持中国产业的竞争力。
王华:您给我们指出的路一条在是中国的路,中国的路怎么样从粗放式的生产走向更为精密化的生产。第二、中国整个产业链的集聚,仍然有这种集聚效应,所以国外的技术仍然有被引进的可能性。未来的工科男变成更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走出去的这条路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我想就这一点,我们梁海明也想给我们谈一下。
梁海明:我有三点的建议对于咱们中国如何调整战略的思路,尤其是咱们企业走出去。第一、咱们首先要了解国际上的最新需求是什么?不要埋头造车。简单来说国际市场上最新的需求是既要理性需求,更要感性欲望。现在国际市场上新的需求的方向已经逐渐由拥有转变为感受,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尤其是中东、欧洲、美国、北美等等国家来说,他们的吃、穿、用度样样不缺了,他们乐意花钱买体验。有研究报告指出民众他们这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这种追求,每年可创造出2万亿美元的市场需求,而这种市场需求咱们中国很多企业暂时没有捕捉到。
第二、打造更多的知心和暖心的产品。中国要提升中国制造业产品价值中的地位就要找寻世界各国民众的痛点、痒点和兴奋点,只有这样的产品才有更大的竞争力。我打一个比方,欧洲卖来卖去是三样东西以及后面代表的时尚文化,高端的制造工艺,还有精细的制造工艺。美国迈向全球,企业走向全球就是三样东西,我把它称之为“三片”,薯片麦当劳、肯德基,这代表着美国的快餐文化。还有影片,后面代表着美国的文化价值观。第三、芯片。大家所用的苹果手机、苹果电脑他们的芯片,代表着美国高端创新的文化。咱们中国未来走出去也需要几个片或者是几个名,包括日本卖来卖去也是那三个东西。他们的动画片、电子游戏、汽车。
第三、咱们的科技智能制造不仅在于高大上,更在于运用和普及,再高级的技术缺乏应用、缺乏、普及接地气,最后也是放弃了,因为没有应用的地方。因此我们在追求高科技的同时,应该将新科技以既有的中国元素,还有童年回忆、少年回忆传统产业结合,并且进行活化,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智能制造才能进一步的发展。
王华:刚才讲了一个西方的成熟市场,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另外讲了中国技术的领先度以及我们到底从哪一些路径,比如说单纯谈技术,还是应用的商业化来创造价值,我想就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京东方姚向军先生非常有发言权了。因为据我了解他们在屏幕这个领域,手机和平板电脑全球销量已经占到了第一位,在笔记本等领域销量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第二位。我们尽管没有听到京东方,但是事实上已经做到了一方面是在技术,按照王总的讲法是进入了无人之地。从另外一个角度,你们依然在思考的是当我们技术也走到了全球领先的时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来做?像刚才姚先生讲的一样,我们做应用还是说有一些其他的技术路径呢?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
姚向军:谢谢王校长,王校长所说京东方做了十几年专注做一件事,就是解决人眼睛怎么接收信息的问题。确实一路走过来不容易,我们有20亿的公司做到了2000亿的公司,现在大家对于京东方这样的品牌不是很熟悉,但是大家每天用的、看的东西几乎都会接触到我们的屏幕,因为我们每年出的液晶屏,从电视到手机到一些公众的显示大大小小超过5亿片,现在全球正在用的京东方的屏应该超过10亿片,但是我们也在想这个问题,屏做到极致以后,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呢?我自己总结起来,京东方现在最核心的转型,可能也是现在中国很多制造业都面临的关键词就是转型,必须要转型。为什么呢?一个从需求端来看,现在出现的产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变化,需求变了,我们做这些核心部件也好,做制造企业必须跟着迅速变化。另外从技术演进的方向来看,大量的技术,跨界的技术整合以后会对整个制造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如果我们跟不上潮流,可能我们现在看到很漂亮的工厂,五年、十年以后可能会被淘汰,所以必须主动适应和拥抱这种变化。
再一个也提到全球化的格局促使我们必须变,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确实已经过去了。我们自己有一个很清晰的数据,十年前和现在相比,我们人工成本占我们总成本的比重上升了四倍,非常大,但是做制造还是需要人。我们如果不去变革,一定会转到低端的制造转到更便宜的地方去。像美国高端的回到欧洲和美国,所以作为中国的企业,虽然现在大家提的很多互联网的东西能够迅速的成长的业务也很多,我觉得人在社会上面生活还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实务的东西,所以制造业刚才我们的主题也说到立国之本,绝对是不能丢,我们也是做这个行业的本分。所以未来我们转型基本上从范围上会是一个方向,从一个只做显示的公司往物联网和解决方案的方向转型,也是延伸我们的技术传感器,延伸我们的价值链从器件做到整机做到系统,但是不管怎么转,制造绝不会丢。因为过去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曲线叫做微笑曲线,所以做前端研发的人赚很多钱,但是中国做制造的一定是在最底下。我们想现在物联网的时代,包括很多新技术的出现给我们制造业其实除了挑战之外还有很大的机会,我们可以让制造业,让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或者觉得是一个没有太多想象空间的东西也会变的非常有想象力,非常有意义。
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想象做电视机、显示器组装的工厂,其实大量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之前全部是靠人,我们四年前就想一件事,怎么样用机器以及智能化来替代人?确实很难,因为很多零碎的东西组合在一起,我们经过四年的努力,结果发现我们现在终于用一个比较合理的成本可以把这个事情实现了。我们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130多个人,到现在第一期智能化去做以后,人员直接减到了只剩35人,但是我们自己觉得才是开始,后面还有一系列的项目,我觉得智能制造带给我们的变化还是非常有未来的。
王华:刚才姚总讲的例子非常有意思,如果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大家如果还记得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叫做亚洲四小龙的衍生理论(音),实际上暗指当我们的生产方式不进行变化的时候,我今天还是这种生产方式,我还用这么多的人机比率,如果我不变,我一定会去搬到制造成本更低的地方去,刚才姚总讲暗指了一件事,让我们把生产线搬到另外一个人工成本更低的时候,我们所谓的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背后倒逼你的是做技术革新。第一、技术革新是人与机器之间比例的提升。第二步就变成了机器变的更为智能化,甚至通过智能服务创造这样的价值。我们讲工业制造的过程当中,不光是在产品制造的环节,还有在服务环节创新也能够创造价值。这点我想我们董伟龙先生有一些心得愿意来跟我们做一些分享。
董伟龙:谢谢王校长,刚才梁总他提到一个经验非常重要,现在来说客户群的经验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开始,我在十一的时候,我们在阿姆斯特丹创建了一个会议,那也是谈创新的,他带我们阿姆斯特丹,我相信是一个体验店,戴上耳机,你就可以感受到完全是纯景的VR技术,我很震撼,因为我把这些东西做下来以后,我感觉只是一个平板,只是一个耳机,本身这些东西不是特别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好象都是很简单的,但是带给你的惊艳是非常不一样的。现在来说我不单单是带着冰冰冷冷的机器出去,这是我们制造业的第一代,不管怎么样把我的产品推出去就可以了。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二代或者是第三代。第二代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服务的配套把我们的产品跟其他竞争者的产品分割开,让我们更个性化,更有特色。如果到第三代,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是三星的平板也好,苹果的平板也好,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感受没有惊艳,那个是客户付款的一个动机,他可能付款从我们以前的调研来看,他们的满意率是很高的,我们肯定也有一些数据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2015年进行了在中国地区的调查,装备制造业的企业,我们发现当中有80%以上的企业,他们本身通过服务带来的收入跟利润只是占他们大概10%不到的水平,但同期我们在全球做的调研当中,同样的一个情况我们会发现有80个企业,他们的收入有超过四分之一是从服务来的。另外这些服务的收入他占利润比例高达50%,他能创造50%的利润,我只是单单做一个冰冷的产品出去还需要找地方进行一个低价成本的定价,如果我们真的有创意,真的可以感受惊艳带给客户,这个毛利对于企业家是非常有吸引的。
我想举一个例子,我大概在两年前在新加坡参加一个会议的时候,有一家是全球知名发动机的生产商,他们在新加坡那边有一个分区总部给我们带来一个演讲,当然我们认识他是因为他造的发动机实际上在很多民航的飞机上都在采用,但是他们也是在转型,三年五年不是说我要制造一台发动机出来,而是我怎么样通过远程检测,包括发动机本身有没有出什么毛病,我在远方就可以知道,预期这个才是他们主要的利润来源,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
王华:我们从商学院的角度,因为我本人也教MBA、EMBA这样的课程,我们在跟中国制造型的企业的企业家做交流沟通的时候,你跟他讲服务领域的创新和提其产品领域的创新的敏感度和兴奋度是不太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对技术的服务创新是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做的事,所以刚才你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全球一流企业或者说更为成熟的企业,他们会考虑怎么样通过服务创造价值,而且服务背后的利润率远比制造产品高很多,所以拉回来讲,让大家很多企业家近期除了今天的技术之外,我再要往前迈一步的技术的战略路径,这个我们就会提到按照中国的讲法叫做两化融合话题,所以我们现在请北京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的理事长闫同柱跟我们分享一下,如果一个领域跟另外一个领域技术的融合怎么来实现?怎么来创造这个价值?能否通过一个具体鲜明的例子来说,中国的一些领先本土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确实迈出了一步,而且为公司创造了价值。
闫同柱:我想解释一下两化融合实际上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实际上两化融合也是中国的工业4.0,因为德国叫做工业4.0,美国叫做工业互联网。中国的切入口从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入口切进去的,德国是智能制造切进去的,美国是从互联网切进去的,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怎么打造一个智慧型的企业。北京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也干几个事情,干三件事,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园区,还有一类是政府,一个是帮助企业打造一体化的智慧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还有帮助地方政府打造智慧产业集群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等等,所以主要依托于五大平台,包括我们讲的一个是智能制造,还有云制造平台,还有我们的智能供应链平台,还有智能研发平台,还有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加上智慧管理平台这五大平台构建。
刚才主持人也在讲,企业现在目前面临的困境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制造业刚才也讲了,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现在面临着利润率大幅度的下滑,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程度很高,成本上升很大,所以我们外部有大量的资金,但是我们看到我们的制造业现在大量的在失去,我们钱根本流不到制造业里面去,我们说制造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但是在很多地方上制造业没有办法去输这个血,第一个观点国家应该大力扶持,既然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为什么我们不能加大力度扶持我们的制造业?扶持制造业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果我们把钱直接给企业的时候,企业现在肯定用来打价格战,我们输血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是在创新上,对于那些有创新性的产品和创新性技术,对产业有拉动作用的这些企业,国家应该给予政策、税收、贷款方面的扶持。
王华:通过政府的扶持,某一个产业的某一个公司在哪一个领域做的不错?
闫同柱:我把这个话先说完了再回答你这个问题,一个是把支持这个事情国家应该在这个地方进行支持。两化融合方面我认为一些很优秀的企业,实际上我穿的这套西装就是个性化订制生产出来的。我们以前从整个经济发展,我们以前的经济是短缺经济,短缺经济主要的特点是同质化、大批量、价格战,这一套打法我们很多制造企业已经非常擅长,但是现在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什么状态呢?现在目前面临的过剩经济,过剩经济这时候他的需求是个性化需求,个性化需求最佳的应对方法是个性化制造,所以我们去红领参观的时候,他完全用个性化进行生产,个性化的订制,所以他一条流水线的产品每一个产品都是不一样的,同样打钮扣的地方,每一件衣服都不一样,实际上他把这两个东西做了一个结合,所以叫做数字化制造。
我们现在要往智能化制造,对于中国来讲智能在一些行业领先型的企业,这个到工业4.0,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讲能做到数字化制造已经相当不容易,所以现在大量的企业更多的往这一块转化。
我也在讲中国现在制造业目前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但是实际上要看跟谁比了,如果跟印度相比,我觉得比印度好很多,因为我们毕竟还尝到了产业转移的甜头,现在印度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开始转移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地方高端的,包括一部分中端的制造都不转了,转的是低端的,他们更难受,该尝到甜头的时候没有尝到,我们现在尝到甜头了,我们开始转型了。刚才上午赵部长讲的,我们现在是前后夹击,虽然如此,但毕竟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殷实的基础,我们有这样的殷实基础对于我们下一步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很强的基础。
王华:闫先生也是给到了我们非常积极的信号,确实不管把它叫做两化融合,还是中国制造,确实背后产业升级和大的国家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我本人更多聚焦于汽车产业的研究,如果对标美国,看他前两年做新能源汽车的板块,最近两年,在奥巴马即将卸任之前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就是智能汽车,如果套用中国的两化融合,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件事。如果在产业的交集部分来产生新的产业,他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的研究,需要国家的在基础性研究的支持,所以这个是政府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依然还有领先的企业已经走在了这个前面,比如说我们今天坐在台上的嘉宾之一,就是我们老板电器的副总裁何亚东先生,通过我们的民族企业解决了中国人厨房里的这些事,做到了从低端做到了高端,甚至让老外给中国做代工,我认为这样的例子是非常令人振奋的里,请何总给我们做一些分享。
何亚东:首先感谢我们刚才两化融合,因为我们在这个方面刚刚也被通过。我们今天主持人最棒,不按常理出牌,大家注意力都很集中,把主持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应该把掌声送给我们主持人。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谈到一个话题,关于智能制造各方面,今天上午有一位发言人提到关于意愿跟能力,到底是有意愿没能力,还是有能力没有意愿呢?上午听到的是说有意愿而能力不够,但是我也有不同的意见。看你这个意愿有多强,意愿要很强,咱们有很多是很先进的,不得不搞,不搞就不行了,结果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还是主要看意愿。
实际上我们谈的智能制造不论是制造的过程,还是制造出来跟客户相关的产品都含在内的,所以最终还是人服务的,我的归结还是要分析不论在全球领域还是在中国这个市场当中,你要分析人口结构,中产阶级变化,最终发现完了以后,你不干你就活不下去,你会产生很多种手段。不论与自己做还是与国外合作都会有不同的手段。刚才主持人谈到,我们有比较创新的手法,干脆让老外给我们贴牌,以前我们给他们贴牌,现在我们找法国、土耳其、日本给我们做,贴老板牌。别人可能会讲是不是成本更高?我们算下来比我们自己做下来便宜,他给你做,你就会坐主桌,很多事情你可以快速消化、溶解他们新的技术,我们也有按照我们的设计来做,相当于他们给我们创意,现在很多产品是在国外生产贴老板的牌子,前提你有很强的意愿。
上次在上海的一次会上我也提到,老板按照现在叫做供给侧改革,我们应该是十年前都做完了供给侧改革的,也就是说我们当时分析人口结构,分析到某一个阶段就会出现现在中产阶级变化,所以我们产品品牌必须要做好,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坚定走高端品牌这条路线,我们企业40年,走这一条路真正走下来大概将近15年,结果现在我们成功了。在厨房电器这个领域,在中国市场起码没有外资品牌的天下。
今天我们有一位是德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他们并没有做好,因为我们在。外资品牌所有品牌加在一起在中国市场厨房电器不到10%的份额,平均单价只有中国高端品牌的80%,消费者并不接受你这个价格,我们比他们卖的贵,但是老百姓认。也就是说你的价值比他提供的要好这就是你为当初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意愿促使我们要做这方面的调整。当然除了适应客户需求,另外做一个有情怀的企业家那也是有必要的,所以在这两轮驱使下,做一个有情怀的企业家促进我们做了现在的成果,具体来讲从哪几方面,我不知道是不是主持人接下来是有。
王华:我们看到的什么呢?我们看到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品牌自信,至少在中国家电行业还是要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相比,中国家电的品牌自信和被市场的认可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正如您所说的中国的高几个品牌,中国一线品牌的价格和国际品牌相比是超过他们的,国际品牌只有中国品牌的80%左右,这就是一个品牌自信,这个自信不是自己拉高了价格,没有人去买,而是说实现了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一种共存的情况。我们在中午聊天的时候也讲到了你们的产品也变的越来越智能化,也是我们讲的中国制造和两化融合案例,在这个背后实际上也是说当我们的产品在变的智能化的过程当中,他对消费者的洞察,他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融合以及相应的组织公司内部的组织能力的提升,这几个领域您有一些什么样的心得和与大家进行分享的。
何亚东:刚才主持人说的是一个价值的提升,我们刚刚也在德国开过发布会,2015年在全球做到了油烟机出货量第一名,刚好我们台上有两个第一,一个是京东方,一个是我们厨房电器获得了全球第一。刚才主持人谈到我们在产品本身获得的,上午也谈到工业4.0,总得出来跟消费者建立链接的,所以我们本身在产品上也的的确确,在产品端在智能上体现的也很淋漓尽致。首先我认为还是要制造上做根本的改进,否则这方面也实现不了。刚才感谢我们两化融合,因为在今年上半年我们也是整个家电行业当中唯一的两家获得智能示范单位和智能制造新技术应用企业,总共是两家家电企业,我们是其中一家。在智能制造改造方面我们大概将近持续投资10个亿资金,这一块就不多讲了。
谈到我们产品本身,我们现在所有的厨房电器产品,坚守在厨房这个空间,在厨房这个空间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机互联和与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互联,现在已经做到了。我们内部叫做智能化产品,我们基本上上升到一个子品牌的高度,所有的产品都带着新的技术或者说植入了芯片。比如说我们上午谈到的你这个产品要服务了,要找说明书,现在不需要,我们现在有一个屏,像ipad大这样的屏,这样的屏直接就可以跟我们公司联系上了,你不需要找之前的说明书,也不用再打电话。另外现在80后、90后,包括以后的00后,中国烹饪很复杂,总是少许,不好做,怎么做呢?现在很多年轻人烹饪的菜肴越来越简单,所以我们就开发了一个智能菜谱写在我们的产品里面,你可以按照这个菜谱傻瓜式的,什么时候放盐就什么时候放,
王华:已经给到了我们很多美好的,我想坐在边上的姚总在想,跟何总开完会以后合作一把,我得把我的屏弄到老板电器上,应该说有这个想法是属于正常的,我们刚才两个成功的案例已经给到了我们诸多企业家的一些方向。回过头来讲,政府又放更长远的眼光给到了战略指导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这里还是想请北京市经信委经济社会信息化处副处长薛继斌先生给我们做一下分享,就中国的我们叫做大的2025这样的战略以及您对我们讲的中国制造和互联网的融合等等您的一些想法。
薛继斌:感谢主持方和在座的企业家以及老师、学者们,今天有幸跟大家共同分享盛会非常高兴。我首先讲几点意见,第一、感觉很荣幸,在我们这个国家生活、生存,其实我们现在说的60后、70后,我们是承上启下。很多人只是以点盖面,我们从制度、体系也好只是看到不好的方面,但是我作为一个政府的工作人员来说,我们从国家层面来说也是在和国际接轨,他们下一代的人,现在有一个叫做世界森林,空气是没有国界的,高科技也是没有国界的,美国有什么东西,我们中国马上就有了。所以给大家一个自信,我们中国智能制造国家已经出台了2025,我们北京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要,里面有35个战略。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中国制造上午的老师和下午的老师都强调了,互联网可以服务于一切,也可以定义一切,但是我认为互联网不能决定一切。今天讲的时候工业化和信息化孪生姐妹,谁也离不开谁。我们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制造业可能走了一些弯路,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发展,经济在全球刚刚有一定的基础了,所以未来应该会越来越好。在此我也代表我们经信委表态,下面的持续企业间和我们各位院校专家老师做好服务,四个方面。第一、机构保障、市场推进。我们推进平台服务,原来我们为单个企业服务,你做的好了给你一定的经费补偿,现在我们购买云服务,我们把基础工作做好了,企业在上面免费适用。市场方面企业自愿来用,用的好的可以继续用,否则就可以不用,这是一个想表的态。
第二、资金扶持、助强补弱。政府还是拿出一大部分的经费给大家作为补贴,助强补弱企业做的好的,有高精尖这方面领域的,我们还是给一定的补助以及相关的政策,我们网站上都有公布。补弱不是说你这个企业的弱小,有高新的创业,我们在中小企业这方面,我说的弱是这方面企业,我们政府也会有相应的资金和政策给予倾斜补助。
第三、标杆示范推进企业发展。刚才主持人问我们两化融合有哪一些成功案例?其实我们工信部这几年2013年推进两化融合示范标,本身借助西方、东方的结合,这里面是一套科学方法论,企业适应发展不是一个董事长和总理经能决定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协同发展才能取得长远发展,所以我们经信委在这一块,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有标杆,通过连续三年的发展,北京有23家通过这块获得政府的企业,而且我看了一下有央企,有国企,有民企,这里面都有做的很好的,如果有兴趣可以看我们的官方网站。
最后协同制造,全面发展。现在我们打造一个生态产业链平台,我们一个企业发展好了,刚才我们专家说的,我们一个屏幕发展好了或者我们厨房发展好了,作为我们政府来说希望是我们方方面面的发展好了。目前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航空领域和国家交通领域现在走在了全球前面,未来汽车领域,包括互联网+方方面面的领域,我觉得通过协同制造,通过大家的协同并进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我就讲这么多,希望政府和各位企业家,跟我们各位院校的老师们协同握手,把我们国家的未来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前列做一点贡献,谢谢大家。
王华:非常感谢,我不得不说时间到了。实际上因为今天我刚才说阵容非常的豪华,有政府的代表,有咨询机构的代表,有我们企业实体代表,有我们智囊团的代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小结一下,本个环节我们主要探讨的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中国制造的战略,中国制造战略之一来自于刚才各位嘉宾的第一个在技术板块的提升,技术的背后又可以看到从原先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变成技术密集型的技术,工人和机器之间发生了变化,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变成技术的进一步升级,进入了制造化阶段。
除了这个板块之外,如果有更成熟的一些商业模式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因为技术毕竟是打造坚实产品的核心,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我们第二个战略的路径延展到了服务领域,怎么样通过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刚才反复来讲,不管是中国的消费者还是国际的消费者,我们要洞察他们最终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第三、刚才我们的两个例子,不管是京东方还是老板电器,我们看都是走向了全球化,中国的企业一方面在关注中国的市场,另外一方面在关注国际市场。我们今天实际上在座的各位嘉宾,本来还要为我们来共同分享,中国和发达国家联合起来怎么样去进入第三方的市场,这也是习主席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比如说中国和欧洲,中国的制造实力,欧洲的品牌能够进入类似于非洲、拉丁美洲等等这样的发展战略,所以在国际化的板块也是值得我们来关注的。
第四个发展战略,我们相信公司的品牌战略就会变的非常重要,我们老板电器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例证,我们通过好的产品打造出了品牌自信。这是品牌战略路径之一,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他的路径,通过海外并购,把成熟的品牌相应的整合过来,当然也看到有不少的失败例子,背后提出另外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有没有到那个步骤?有非常好的想法和背后人才储备有没有到那一步?这个也是开放式的问题还尚未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不同的公司采取不同的战略。
最后一点,我们看到中国各级政府也通过政策、资金等扶持,给到了大的发展方向,如果作为一个企业家要积极的顺应这样的方向引导,并且我们讲这也是一个风口,要顺着这样的一个风口积极主动的去拥抱下一轮的产业升级。当然最后的一句话,我们今天依然在做制造业,制造业人的文化和精髓的根基依然还是踏踏实实的,想要用一种一蹴而就的逻辑去快速置入所谓的制造业的过程当中,很多你可以看到会成为一种绊脚石,甚至埋下的是新一轮的失败的种子,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有发展速度,但是另外一方面,特别提醒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房地产跟你没关系,如果你能够安心的去把自己的制造业做好,实际上他可以给你带来的是稳定的现金流和叫做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一种做过山车式的发展,再次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所有的重量级的各位在座的圆桌嘉宾,谢谢大家。本次圆桌到此结束。
大会主持人:非常感谢,谢谢各位圆桌嘉宾,我们合影留念。非常精彩的圆桌,给我们留下重要的合影。非常感谢,再次谢谢王院长,也谢谢各位为我们带来精彩圆桌对话的嘉宾,谢谢大家。
刚才我在底下听着各位圆桌对话嘉宾的分享,我特别有感触,包括两个企业家的分享让我感触很深,老板电器所在的厨卫行业、厨房行业,其实大家回想20年前我们的厨房是什么东西?煤气罐,很简单的灶具,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铸铁,经过不长时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转型升级,我想跟我们优秀企业的引领和坚守是分不开的。
我们对京东方这样的企业还有更多的期待,期待中国在半导体行业里面发挥更大的里,让中国的电子产品成为中国的又一张名片。第一场论坛非常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精彩的观点,下面我们要进入到第二场论坛的环节里面,第二场论坛我们要关注产业和资本的对接,现在资本对于各个行业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我在底下想了一下,最近几我主持财经论坛的脉络和轨迹,早年是房地产论坛比较多,现在很少了,现在转化到互联网金融。现在越来越多的健康医疗、农业、包括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智能制造领域的论坛是越来越多,也说明这是社会关注度,包括资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表现,我们也觉得这是中国社会整体上注意力转型升级的一种体现。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