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分析认为,UGC变现效率慢主要是前几年促进交易业务的动力不高,广告收入又还不错;而这两年开始考虑转型,主要是出境游市场加速发展,用户规模、消费频次提升,UGC坐拥高质量的旅游用户,肯定愿意参与到市场当中。

国内在线旅游社区平台穷游网日前在上海举行线下大型主题活动,“除了穷游产品展示和互动体验沙龙之外,还有很多穷游的合作伙伴和商家参与。”穷游网总裁及联合创始人蔡景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这是穷游对用户黏度的维护,对于合作伙伴来说也是能够接触到穷游用户的机会。”
今年年初拿到众信旅游领投的D轮融资5700万美元后,穷游网方面表示将对大部分产品做战略升级。
以UGC(用户原创内容)起家的穷游网,目前除了线上的核心内容穷游社区、锦囊,出行工具产品行程助手、电商平台等,已将业务线逐渐延伸到了线下。2015年8月,穷游首家海外线下旅游社区Q-Home在清迈设立,2016年8月京都Q-Home开业。
这一系列业务布局即蔡景晖所阐释的穷游的商业转化路径,“从一开始的信息结构化到工具效率化,直到现在如何铺开服务。我们的定位和商业模式一直都没有变。”
近年来出境游发展持续升温,利好在线旅游行业,穷游网、蚂蜂窝等UGC社区型企业及携程、途牛、同程等OTA(在线旅行社)企业快速成长。但同时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UGC型企业被诟病用户内容商业转化速度过慢、变现能力弱也不断挑战着企业的发展路径。
商业转化路径探索
“Q-Home是我们一直想做的海外拓展业务,在海外用户多、需求大的地方铺设线下机构,算是在落地资源上发力。D轮众信融资的时候,也谈到他们对于目的地资源,比如酒店这些方面的支持。”
据蔡景晖介绍,Q-Home主要有三方面功能定位,一是针对中国旅行者的信息中心,可咨询、预定酒店、交通、景点、餐厅、行程安排;二是提供给旅行者一个交流、聚会的地点;三是根据当地文化开设一些课程,“比如在清迈可以学习泰国菜、在京都体验和服。”
“目前清迈的Q-Home已经实现盈利。”蔡景晖说,穷游“从一开始做信息到工具,再到现在的服务,这条转化链没有变化。”虽然业界一直质疑UGC转化链条太长,“是不是直接做转化效率最高的服务这一项比较好,但我们的基因和当时的市场情况都不允许我们直接做服务。”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旅游攻略社区用户规模达3.6亿人,出境人次达1.2亿。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亚洲旅游产业年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所长李仲广表示,1998年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但实际上在“十五”期间就已达到这一目标。2009年预测2015年旅游收入1.9万亿,实际2015年超过4万亿,“实际的发展大大超乎预测的数值。”从目的地消费方式来看,游客到景区的方式由过去75%靠旅游团组织转变为现在75%靠自驾。
出境自助游的兴起带动了旅游攻略的发展,国外以Lonely Planet为代表的旅游指南开创了旅游攻略先河。在互联网时代,在线用户分享旅游经历和信息沟通的需求不断增大,以UGC内容为核心的在线旅游社区也开始崛起。
国内以蚂蜂窝、穷游及携程等旅游网站攻略频道为代表开始发展,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UGC也经历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渠道过渡。
“2011年我们判断自助出境游是不可逆的大势,虽然当时中国人出境80%是跟团。”蔡景晖说,“自助旅行过程的信息价值巨大,如果这个趋势成立,那旅行者的消费需求和服务是非常多样化和个性化的。”
针对当时的情况,穷游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将碎片化的用户分享内容进行结构化。“我们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模型筛选和版主机制等方法,将信息提供给用户。”穷游社区、锦囊是这项业务的代表。
如何让用户更高效地使用信息工具是第二个难题,“将工具效率化,比如依托穷游积累的数据,不断优化APP端,推出行程助手,有to C和to B的版本。”
“目前面临是在服务端的难题。”蔡景晖表示,刚开始穷游做电商平台,开发如签证、机票酒店类服务,“通过将用户的需求导流到合理的供应商上来抽取佣金,是比较轻的模式。”之后用户需求不断领先于服务,穷游开始自营品牌,除了布局Q-Home这种重资产模式,以卖旅游周边产品的JNE已经成为一个独立事业部。
“每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难题都不一样,现在要做服务,接下来就会把重点布局在目的地资源上。”蔡景晖补充说。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朱正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UGC变现效率慢主要是前几年促进交易业务的动力不高,广告收入又还不错;而这两年转型主要是出境游市场加速,用户规模、消费频次提升,UGC坐拥高质量的旅游用户,肯定愿意参与到市场当中。慢只是时势使然。”
行业竞争与发展
“我不认为线上到线下是UGC的发展趋势,目前UGC转型交易平台成功的案例非常少,可以参考的只有蚂蜂窝、穷游、面包旅行等。对于UGC来说,可以专注线上,可以像穷游做地接社,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原有的用户资源,线上还是线下没有优劣之分。”朱正煜说。
据蔡景晖介绍,目前穷游网的营收来源主要是商业产品、周边产品和广告三部分。最大的营收来源于商业产品,“包括导流平台,如自由行、机票酒店、目的地、门票等相关产品;有合作分佣金的电商平台模式和自营如Q-Home等业务。”
被业内视为穷游网最大同类竞争对手的蚂蜂窝,从2010年开始公司化运营,到2015年完成C轮融资,亦是通过旅游UGC内容运营沉淀大量活跃用户。蚂蜂窝的模式也是从广告到电商,进而介入旅游交易环节,从特价产品到自由行服务平台。
“UGC的特点就是有很多高活性、高忠诚度的用户,积累的点评、游记多,蚂蜂窝和穷游都在围绕这一部分来做交易。”朱正煜认为在发展路径上两者同质化较高,都在做自由行产品,同样瞄准出境游用户,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但也有不同,蚂蜂窝目前主要业务在线上预订,穷游拿到众信融资之后涉足线下地接,正是往众信产业链布局的薄弱点,目的地服务上着力。所以穷游在地接社的用户来源就形成穷游自由用户、众信用户和线下流量三个来源。在盈利上,一方面对现有用户的服务落地,扩大盈利产品和服务品类;另一方面线上营销成本越来越高,线下的游客聚集点可以创造更多餐饮、零售等利润点。”
对于UGC来说,出境游市场热烈带来必然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如携程、途牛等OTA企业同样参与竞争,“用户再忠诚,也依然会比较不同平台的产品孰优孰劣,要瞄准自由行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这是目前市场的空白点。”朱正煜认为,另外UGC应瞄准主题化市场,“从兴趣、人群属性等等区分做细分市场,对于本身拥有相当规模的用户和数据积累,这是(这类企业)最擅长的。”
(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