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文: 各行业报酬结构需合理 关乎产业升级转型成败

21世纪经济报道 高江虹
2016-10-21 07:00

“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作为一个追赶型经济体,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挑战...

“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作为一个追赶型经济体,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挑战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2016年中国智造业年会上表示,在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程当中,需要多方面的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更加重要的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

赵昌文指出,行业之间的报酬结构必须保持合理的水平,其关乎产业升级和转型成败的关键所在。

“中国智造”尚任重道远

《21世纪》:我国为何要强调从制造到智造?

赵昌文:中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作为一个追赶型经济体,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挑战呢?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制造、互联网与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重大创新与深度应用为代表,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将带动整个产业形态、制造模式、组织方式等的深刻变革,从而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机会。这就要求我国制造业必须实现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增强对全球产业链、创新链、需求链的整合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21世纪》:真正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还需要多长时间?

赵昌文:“中国智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目标和追求。按照度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中国在2012年前后已经整体上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但是,进入工业化后期并不意味着工业化的任务已经完成,中国估计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2025年前后才能进入后工业化的初期。

再者,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虽然已经足够“大”,但还远不够“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有很大提升,2012年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比重上升到19.8%,超过美国(19.4%)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表现在虽然生产着全球商品中的30%,却只能得到其价值的1/6,制造业的增加值一直低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按照德国工业4.0的标准来划分,中国制造业的主体还在工业2.0的阶段,部分处于3.0阶段,同时正在朝着4.0的方向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部分都已经到了3.0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还差一个阶段。

《21世纪》:你认为实现“中国智造”目标的困难是什么?

赵昌文:困难主要在于中国制造业缺乏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基础。从未来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就是“中国智造”,即要从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的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创新和知识资本等高级要素的发展模式转型。

具体讲,主要有:一是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方向,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部门的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延伸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制造业部门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三是努力促进制造业部门生产要素的战略性转换,提升无形资产和非物质要素投资在制造业投资中的比重,构建制造业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中国智造”需公平环境

《21世纪》:中国设立智造的目标,实现“中国制造”需要我们做什么?

赵昌文:我认为,有几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长期坚持制造业立国、兴国战略,“中国智造”必须以制造业为中心构建产业新体系。

应该说,“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十三五”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制造业部门的转型中,既要抓好智能制造等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任务,也要做好“四基工程”(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任务。也就是说,既要有工业4.0的理念,也要补上2.0和3.0的课。

第二,制造业部门当前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综合创新能力不强。第三点,我认为还需要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部门的“智能化”改造。我国大量的制造业部门是传统工业部门,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这也是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一是加快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方案,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培育新型生产模式,如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方式;三是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四是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第四点,要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快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培养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和工匠精神。世界制造业强国的经验表明,只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才能造就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德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基本保障。第五,既需要产业政策的引导,更需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1世纪》:也就是说推动社会创新意识,推动深层次改革是实现“中国智造”的前提?

赵昌文:10月12日,在深圳举行的“全国双创周”中外创客领袖座谈会上,马云讲到,电子商务只是技术和产业大变革的序幕,未来30年,互联网的变革将会极大地改变产业的格局和社会形态,大型企业要带头降低创业成本、门槛和风险,把“九死一生”变成“九生一死”。

另外,今年1月8日,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发布会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协办、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承办,是一项跨设计、工业、金融、媒体等领域的大奖,并围绕“设计就是国力”与“智造的意义与特色”的主题展开研讨。如何以工业设计推动“中国智造”,将艺术、设计、工业三者结合,是中国设计行业应该和可以努力的重要方向。

《21世纪》:在你看来,中国要实现“中国智造2025”还需要更深层次政策的支持?

赵昌文:前不久,学术界对产业政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是从学理的推断,还是基于现实的经验看,至少迄今为止,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国家不使用产业政策而又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绩效。在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程中,正如“中国制造2025”中所提出的一样,需要多个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当然,与一般的鼓励和支持政策相比较,也许更加重要的是,政府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法治环境,保护好创新企业的合法权益,并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制造业部门与房地产、金融等行业之间报酬结构失衡的问题。这是事关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编辑:李清宇,邮箱:liq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