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光黄金及奢侈品行业分析师,美国格理学者,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自从国际经济环境持续疲软,中国的奢侈品市场...

郭剑光
黄金及奢侈品行业分析师,美国格理学者,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
自从国际经济环境持续疲软,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便一蹶不振,这方面的高级礼品市场基本上已经夭折。高级腕表市场无疑是重灾区。国际著名奢侈品集团如历峰,LVMH, Swatch集团等股价大幅下滑。各独立品牌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生意更是一落千丈。如依波路公司的主要股东求售其手上大部分股份。
那么,中国高档钟表市场会可能复苏吗?又会在什么时候呢?
我认为,中国市场已经在复苏当中,因为,首先内地消费者的购买力并没有大幅地减少,一般人对持续的经济结构调整,已经从迷茫中摸索出了门道,并开始了新的生活。例如在线贸易市场、金融服务等的超越式的发展,证明生产资源因素等都在往这方向涌,而快速成熟的同时又回过头来驱动线下的商业发展。这样艰苦的过程我们已经走了一段时间,由此而带动的产业转型是全面的、革新的。大多数人应该已经意识到了,不会再有过多的质疑与担忧。有金融业的配合,下半页的转型将会是更快更猛。
当大众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产生变化,奢侈品的生意便会重现生机。不过,历史是不会重演的,当然机会也只会为有备者而来。
首先,品牌们应该反思为何在中国这个充满希望的市场中会遭遇滑铁卢?为何在高歌猛进的市场扩张战略中失败?作为在奢侈品管理上有着二十多年经验的人,我可以指出的是: 品牌们应该去长远的眼光与毅力去栽培这个市场而不是去抢劫这个市场。自2012年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关税有序降低,对国际游客实施退税的操作也在执行,中国市场无论对内对外,都已经朝向一个国际市场的本质去演变,而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本土市场。虽然步履蹒跚,但方向没有改变。如果还持着在中国市场可以为所欲为的心理,推出价高但值低的产品,甚至在材料、手工、创意、设计上都不及国际市场上的水准的货式,以为这不会影响品牌在全球市场中的成功,并以粗糙的手段进行市场营销,这样的品牌在新的一轮机会中也是会再次失败的。
其次,要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并共享经济成果。这个概念其实是非常合理的,也与品牌在中国的长期成功密不可分。无论是线上线下、经销商、批发零售等参与商家,都在战略执行方面对奢侈品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今天建立起的合作,若随时被推翻或被边缘化,那品牌的动荡中抗震力与爆发力也必然是不存在的,长远的商机也必然受损。
品牌大幅展开的一二线城市开设自营店策略,和线上必须自营的策略,在中国内地无疑是动了本土合作伙伴的奶酪,这样当向更深更广的市场发展的时候,也会失去很多有力的支持。
三年之内,我们必然看到新的局面,不过所有的参与者也必然大不一样。因为品牌面对的将会是一个更健康、更理性、更国际化的中国市场。这个市场是为洗心革面者而来的。(编辑 董明洁 许望)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