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迪拜商品贸易自由区(DMCC)在上海与中国签约两项合作备忘录。内容一为DMCC与中国云南省政府、云南农垦集团...
10月28日,迪拜商品贸易自由区(DMCC)在上海与中国签约两项合作备忘录。内容一为DMCC与中国云南省政府、云南农垦集团合作开拓咖啡市场,二是与上海黄金交易所签约合作。
据DMCC方面出示的数据显示,至2016年,已有来自全世界170个国家、12000家企业、47000名员工入驻,中国企业方面有中石油、中建、海信、海康威视等入驻园区。
“DMCC专注于黄金、钻石和茶叶的实体贸易往来,是世界三大钻石贸易中心之一,也是全球黄金枢纽,全球超过25%的实物黄金流经迪拜。”DMCC首席执行官高塔姆·撒西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DMCC是迪拜“向东看”战略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结合的重要枢纽。
此前DMCC已和中国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今年4月,中国香港白银集团有限公司和DMCC签订谅解备忘录;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政府与DMCC签订双边贸易合作。
据悉,根据此次签订的咖啡和黄金交易,对云南咖啡提升“国际定价话语权”,推动国产咖啡开拓国际市场产生作用。而上海黄金交易所和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签署上海金基准价授权使用协议,后者将使用该基准价开发上海黄金期货合约,并成为首个利用“上海金”开发衍生产品的国际交易所。
同时,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和中国农业银行签约,农业银行将成为该上海黄金期货合约的做市商。
根据协议规定,上海金交所授权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在其开发的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的黄金期货合约中,使用上海金基准价作为该合约的现金结算价。
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市场总监鲁丽罗还表示,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是上海金交所首家合作的海外交易所,另外还在和其他国家的交易所进行探讨互挂产品,实现互联互通。
针对此次签约对中国及DMCC双方的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DMCC首席执行官高塔姆·撒西塔。
《21世纪》:什么契机促成了本次合作?与之前宁夏的合作有什么异同?
高塔姆·撒西塔:DMCC一直在寻找更多的大宗商品的贸易机会,寻找全新的市场,希望把全球的供应链变得效率更高,特别是成本效益。比如DMCC的茶叶贸易中心,成立于2007年,此前迪拜没有类似的中心。目前茶叶产业贸易交易涉及20多个国家,每年交易量达4000万公斤,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贸易中心,占比60%的市场份额。
我们一直在寻找类似新的市场和机会。包括与宁夏中卫人民政府、中国白银集团所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及与云南农垦、香港大嘉国际集团签订关于咖啡豆的贸易。云南省的咖啡产量占到整个中国的咖啡产量的90%,根据协议, 每年将从云南农垦集团向迪拜出口高达13万吨的咖啡豆,并通过发展咖啡贸易中心,提供国际化的商贸平台、仓储平台。
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签约是基于之前的合作,我本人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之一。通过此次签约,首次将“中国黄金”拿到海外挂牌交易。DMCC将成为首个利用“上海金”开发衍生产品的国际交易所。
《21世纪》:预计本次签约的贸易额将达到多少?
高塔姆·撒西塔:具体贸易额度可能要到两三年之后再来看。谅解备忘录的性质是为将来撬动更多的合作来打基础。通过备忘录搭建框架,双方再去谈其中涉及的贸易内容和具体的产品、公司等等。
《21世纪》:DMCC针对入驻的中国企业有什么特殊优惠政策吗?
高塔姆·撒西塔:目前在DMCC园区里根据不同行业形成了产业集群,随着更多的中国企业加入,中国系企业也将自成集群。我们希望先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初步联系,通过DMCC的平台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加入。至于将来针对中国企业会不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还有一个过程。
《21世纪》:如何看待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出海?
高塔姆·撒西塔:未来全球贸易将向数字化发展,3.5亿商家会开始通过数字商务的方式出口产品和服务,将在未来十年内为全球经济规模增加29万亿美元。而中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各种主权财富基金的外汇储备估计达四万亿美元,拥有大量现金。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放缓,但海外投资在过去十年增长了八倍。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重启古代与西方的商业贸易路线。迪拜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并与此政策相呼应,这也契合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关注。全球贸易中有80%-90%是中小企业,我们希望在吸引大宗商品的同时,欢迎中国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和入驻,为他们拓展更多的国际业务提供便利。
《21世纪》:阿联酋有很多发展自贸区经验,DMCC有何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发展自贸区借鉴?
高塔姆·撒西塔:一是近几年DMCC重点投资了技术方面的改造和优化,包括注册流程,你可以在中国用笔记本电脑进行公司的注册;二是在管理的声誉上,在对企业监管和治理上比较合规和明智;三是成功的滚雪球机制,其中一个成功了,就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产生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 (编辑:张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