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最新的计划,上汽大通首款定制车D90将于明年上海车展展示,5月份开始接受订单,8、9月份即可接受订单。
按照最新的计划,上汽大通首款定制车D90将于明年上海车展展示,5月份开始接受订单,8、9月份即可接受订单。
“(汽车C2B的)未来很精彩,而且不知道有多精彩。”10月31日,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的一场《互联网时代C2B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上,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感概道。
所谓汽车C2B,也就是汽车厂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定制。不同于之前车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定制”,上汽集团的C2B定制,是从研发起就由消费者一起参与定制,是真正意义上由消费者来主导的开发。
以往,消费者想买最低配的产品,又想要高配的部分配置,是做不到的,即使高端定制的豪华车,也不过在皮质和颜色中选择。不过,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通D90却可以实现。
今年7月15日,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通发布了“我行@MAXUS”平台,正式宣告上汽大通首款SUV进入C2B定制化时代。
在之前上汽大通的“盲订”活动中,消费者仅需花费90元就能在上市后获得9000元购车优惠款,所谓“盲”,也就是说消费者目前并不知道该车的具体价格和配置。不过,在未来的产品开发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参与设计,与上汽的工程师一起参与产品的测试以及定价等整个过程。盲订活动发布短短48小时,D90即收获了超过4000个客户订单。
蓝青松透露,目前针对首款定制车的首批客户试驾将在格尔木举行。按照最新的计划,上汽大通首款定制车D90将于明年在上海车展上展示,8、9月份即可接受正式订单。
“上汽大通的的C2B是被逼出来的。”蓝青松在研讨会上表示,随着产品的同质化,这家6年前成立的新公司,只有寻找新的突破口,寻找蓝海才能实现快速提升。
上汽大通原有业务中,通过创新跨界,横向覆盖宽体轻客、MPV、房车、SUV、皮卡等多种产品,用户个性化定制订单比例高达40%。
上汽大通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个性化、定制化和柔性化的造车优势,在宽体轻客V80、房车上均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形成了430个产品公告,配置组合超过2万种,理论上可以支撑229种车型的配置组合,建立了有效保证效率和质量的小批量定制化的流程和规范,倒逼出了大规模定制的体系能力。
“汽车行业发生的变革使得汽车C2B的实现成为可能。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网购为特征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和社群化,使得C2B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期。”蓝青松认为,这使得上汽大通有机会去探索。
与此同时,进入工业4.0时代,产品所承载的用户体验远远超出性价比所能体现的价值,用户全过程参与成为创造价值的核心,博弈让位于开发透明和共享,车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必须进行重构。
蓝青松希望:“C2B成为继福特T型车流水线生产和丰田生产方式后汽车行业的下一个变革方向。”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也认为,“目前正处于历史机遇期,汽车文明正在重新被改写,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开的,而是将成为出行服务的提供商。”而C2B业务的出现,正好与这样的历史机遇期吻合。
上汽集团信息战略和系统首席架构师(CTO)张新权表示,C2B能解决未来消费者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车,哪些需要省哪些不需要省等问题。未来在汽车共享时代,C2B造车模式更有优势。这对于上汽集团不仅是个性化定制,更是能力的提升。
不过,汽车产业是规模化产业,定制和规模化,本身是一对矛盾,对于上汽集团而言面临的挑战艰巨而严峻。
汽车定制,需要从互联网上收集海量客户数据,需要整车厂平台能力的提升,需要打通厂家的全业务链,以及组织管理框架的重新搭建等,绝非单一维度的突进。此外,C2B对客户需求的满足度,也考验上汽能力,当上汽大通的产量不断上升,而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需求又不断增加,成本和规模的矛盾如何解决?
“C2B是有边界的。”蓝青松坦言,业务、技术和成本的边界,对于上汽集团而言,也是一个逐渐突破的过程。
(编辑:袁一泓)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