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未来15年,发展中国家基建市场空间极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元毅 北京报道
2016-11-02 18:59

“走进董事会——中国上市公司价值发现之旅”是中国上市公司「卓越董事会」评选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希望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近距离的调研,让专家评委、机构投资者们能更加深入了解和探索各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运作模式和...

1.jpg

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中国上市公司「卓越董事会」评选”之“走进董事会”调研环节,调研团队走访了中国建筑业龙头企业中国铁建(601186)。

中国铁建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公司业务涵盖工程承包、勘察设计咨询、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物流与物资贸易等,具有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维护、运营和投融资等完善的行业产业链。

中国铁建1.jpg

△图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

董事会秘书余兴喜介绍,中国铁建连续入选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杂志“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2015年排名第3位;除此之外,还连续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2015年排名第79 位;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连续入选“中国企业500 强”,2015年排名第13位。

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铁建收入为6005亿元,同增1.22%,归母净利润为126.45亿元,同增7.76%。过去五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4.4%。

中国铁建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净利91亿元(+12.4%),Q3单季净利33亿元/+18.6%。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10.25%,同比下降0.71个pct,这是因实施“营改增”后毛利率的计算口径变化造成的(上年毛利率中包含了3%的营业税及按营业税计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税附加),剔除这一因素,本年毛利率同比有较大提高。

公司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2.04%,特别是轨交和市政订单爆发式增长,增幅分别达到83.68%和334.16%。

余兴喜提到:“已中标和签约的PPP项目的落地、工程开工的提速,将对公司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余兴喜说,为了提高公司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今年下半年,中国铁建发行了80亿元的可续期公司债,创造了发行规模最大、利率最低等多项纪录。

余兴喜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中国现实的和日益增长的未来需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未来至少15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会保持较高的增长或高位运行。从全球来看,基础设施的需求更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极大。中国铁建一直追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

中国铁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的尼日利亚。截至2015年12月底,公司在海外近100个国家有项目或者分支机构,海外在手项目534个,合同额676亿美元。

非洲国家较为贫穷,大量的业务布置,会不会有收款风险?余兴喜说,有些海外项目确实因为资金的落实问题不能快速开工,但基本上不存在收款风险。因为海外合同基本上会按照国际惯例签订,工程开工前,中方会收到15%左右的预付款,工程开工后按照进度分期支付进度款,如果业主不能按期支付,对方违约在先,我方即可停工,这对业主方而言,是有害无益的。

提到中国铁建,自然让人联想到中国中铁,他们既是兄弟企业,又是竞争对手。近年来,在央企合并大潮的背景下,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合并的传闻不绝于耳。

关于合并传闻,中国铁建在2015年发过澄清公告。曾经有投资者提过,南车和北车合并之前,也发过类似的澄清公告,铁建和中铁会不会走相同的道路?

余兴喜说,我们两家的情况与南车北车有所不同——南车北车曾经是一家,我们两家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过”;我们两家规模已经很大,这些年来两家一直都是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商的前三名,而南车北车合并后的规模仍然远小于我们两家中的任何一家;南车北车海外业务比重较大,我们两家海外业务比重较小;我们两家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海外基本上没有竞争,这也与南车北车有较大不同。

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仍有不同看法,其中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就曾表示,“国内铁建企业除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外,还有如中水电和中交集团等诸多建筑企业,想完成统一十分困难,因此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合并意义不大。”

另有基建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因起始渊源不同,如果真的合并,融合难度会远远大于南北车合并。

中国铁建7.jpg

△中国铁建董事会及工作人员和“走进董事会”调研团队合影

(本次“走进董事会——中国上市公司价值发现之旅”由东风风行CM7、海航集团等全程助力支持。)

(作者:元毅 编辑:李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