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大玩家史玉柱的资本游戏经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6-11-13 11:29

做软件、起高楼、倾心保健品、玩网游,再投资银行且风生水起,他总是跑在别人的前头。两次创业跌宕起伏,红火时引无数大学生顶礼膜拜,失意时满世界口诛笔伐,他一句——只要他在,只要他起得来,欠了的钱一定会还上,更引无数讥嘲。可最终他做到了,舆论反转称他是“巨人”。51岁时退休,走遍世界,也偶尔评点一下他投资的民生银行,令其股价应...

做软件、起高楼、倾心保健品、玩网游,再投资银行且风生水起,他总是跑在别人的前头。两次创业跌宕起伏,红火时引无数大学生顶礼膜拜,失意时满世界口诛笔伐,他一句——只要他在,只要他起得来,欠了的钱一定会还上,更引无数讥嘲。可最终他做到了,舆论反转称他是“巨人”。51岁时退休,走遍世界,也偶尔评点一下他投资的民生银行,令其股价应声而动。

如今,他控制的网游公司褪下“中概股”的外衣,借壳登陆A股,外界揣测,他有更大的图谋。可这个时候他却在法国波尔多的葡萄园里摘葡萄,他就是微博自号大闲人的史玉柱。

逻辑思维“酿造”巨人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怀远县城一个普通的家庭。

小时候的史玉柱,调皮捣蛋,痴迷小人书和十万个为什么,4年级时他还因此当过留级生;5年级时他按书上配方制作出土炸药,吓坏了左邻右舍。

那时候,他喜欢三国人物、陈景润等古今名人,也慢慢有了一颗大人物的心。于是,高考时以怀远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上大学时,他选择的是计算数学方向,还学会了编程。1984年,22岁的史玉柱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他的处室负责统计上万个农户,每户640多个指标。对靠计算器计算各类指标的原始方法,史玉柱向领导建议买电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完全依赖进口的电脑每台几万元,可电脑里没有什么专业软件,能用好电脑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买进电脑后,史玉柱完全迷上了它。因为有编程基础,他就根据工作指标体系自编了一套软件,只需要两三个人就能做好30人的活儿。后来,这套软件被国家要求在各省市推广使用。

1988年,史玉柱从深圳大学研究生毕业,并回到统计局。深圳的进修经历,让史玉柱发现未来必然是市场经济的天下,遵从这个逻辑,史玉柱回去就辞职了,在家闭门编软件。

其实,史玉柱当时已经看到商业机会。那时候,打字需要电脑打字机,一台电脑打字机有2万多元,史玉柱想,如果直接用电脑打字不就很方便、省钱了吗?

经过半年时间,史玉柱编了名为“M-6401”后来叫汉卡的文字处理软件。他把这套软件拿给原单位试验,一下子取代了电脑打字机。有了原单位的超乎预想的“产品验证”经历,史玉柱没多想就带着他的代码和4000多块钱奔赴深圳。

初到深圳,为了省钱,史玉柱偷住深圳大学宿舍,假装学生用机房电脑完善程序等等。直到他认为完美,他才拿出那4000元承包了一个电脑部销售汉卡。

1989年8月2日,史玉柱把汉卡广告做到了《计算机世界》版面上。那个广告用“历史性的突破”形容汉卡,以吸引商家的注意。在广告刊登后的第13天,史玉柱一连收到3个订单近2万元。这笔钱无比重要,因为史玉柱答应以上媒体在15天内给清17550元的欠缴广告费。如果不能给清,史玉柱就会破产。

8月15日后的16天,史玉柱拿到4万多元的订单;9月拿到16万元订单;10月突破100万元。他把每月的净利投入广告,然后在下月获得更多收入,“广告-销售”的模式空前成功,到1990年初史玉柱已经挣到了3000万元。

在汉卡风靡一时之际,竞争对手的WPS出现且操作性能超过汉卡。对此,史玉柱充满危机感,他和一个助手连续5个月时间闭门开发名为M-6402汉卡的产品,该产品又有一个有品牌性质的名字,巨人汉卡——巨人二字取自蓝色巨人(IBM)。1991年8月,史玉柱又推出了M-6403型汉卡,同时首创性地搞起了现场订货会,再度创出业绩高峰,年销售额近亿元。

崩塌与二次创业

1992年,巨人集团在珠海成立。当时,珠海市政府给巨人开出极为优厚的条件,还把市中心黄金地段的一块10000平米的土地批给了巨人。

史玉柱决定把这块地作为巨人大厦的基地,最初巨人大厦计划建13~14层,后计划建19层。但这不能满足史玉柱的野心,他不断修改,直至72层——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每一次加码,史玉柱都会让外界一惊。因为这座大厦最初的投资预算约2亿元,最后预算放大到12亿元。而巨人集团1993年销售额只有3.6亿元。史玉柱的如意算盘是:用他手里的1亿元现金建起地基,只要建到地上部分就可以做贷款。

当时全社会性的地产狂热,致使任何楼盘都不愁卖。同时,为支持巨人建中国第一高楼,珠海市又以100多元/平方米的价格批给巨人3万多平米土地,当时的地价在2000元/平方米以上。一切都预示着,只要史玉柱愿意做投入,建巨人大厦就会只赚不赔。不过,史玉柱计划建地基的资金完全“超标”,达到了2.5亿元。

在巨人大厦筹建时,史玉柱也在忙着推动巨人几何级数增长。1992年时,巨人集团有8个分公司,到1993年有分公司38个,接着变为228个,产品类别涵盖汉卡、笔记本电脑、手写电脑、多媒体教育软件和保健品等。公司规模和产品系列的扩张似乎都有其合理逻辑,比如因为汉卡产品暴露出硬件匹配问题,巨人发现了笔记本和手写电脑的蓝海市场;多媒体教育市场的契机刚刚露出苗头,巨人多媒体软件存在潜在的可观需求;保健品851口服液红透全国,保健品热方兴未艾。

可现实却是,汉卡产品被围剿,难以贡献利润。巨人耗费两年时间研发的多媒体软件,因为依托的硬件问题,导致操作复杂,无法获得消费者认同。巨人笔记本电脑和手写电脑在1993年一年内创造了3500万元净利,但技术门槛低,随即有众多厂商跟进,蓝海变红海。巨人的产品经历着一夜红遍全国,又一夜悄然无声的局面。

等到1994年巨人大厦破土,巨人集团的各项事业实际上在从山巅落下。史玉柱非常期待的保健品——脑黄金业务,在创造了9个月内回款突破1.8亿元的成绩后,于1995年10月开始恶化。1996年初,巨人集团发放工资出现问题;巨人大厦建至地面三层因缺少资金而停工。紧接着,购买巨人大厦楼花的投资者找上门要求退款,合作伙伴将巨人诉至法院,供应商堵大门,一些员工趁乱截留货款或卷款而逃……

史玉柱曾经说巨人到1997年实现百亿产值,这立即成了坊间的大笑话。史玉柱也曾说过“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的话。巨人集团遭遇大溃败,他没去跳海而是去了珠峰,穿越禁区登到山顶,又险些迷路走不下来。史玉柱说,他觉得自己白捡了一条命回来。

尽管有上亿的债务压身,史玉柱还是对身边没有拿到工资的人说:“等我有了钱,一定补偿你们。”

1998年上半年,史玉柱带着脑白金回归市场了。这一次,他把前期论证、市场调研一步步做扎实,然后借来50万元,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搞“广告-销售”模式,而且必须货款两清。也就是说,他避免自己重走快起快落的老路,重新走一个长久发展的路。之后,史玉柱在无锡、南京、常熟、常州等其他城市陆续开启脑白金销售大幕。一年多后,脑白金不仅进入了主要城市,也进入了很多乡镇,整体月销售额最高过亿元。

1999年3月,史玉柱悄悄注册了黄山康奇和怀远宏强,然后由这两个公司投资成立上海健特(英文GIANGT的译音,意为巨人)。2000年,史玉柱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表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2001年1月,史玉柱通过在珠海设立的一家公司收购巨人大厦楼花,还清了近2亿元的债务。有评论称,“史玉柱是真正的巨人”。

他的资本圈

从财富到信誉渐渐恢复的史玉柱开始涉猎其他事业。

2002年,他的老朋友段永基旗下的四通集团,有6000万股华夏银行股份被法院冻结准备拍卖。史玉柱出手代段永基还清欠款,同时接下了四通的华夏银行股份。这是他第一次投资银行。

2003年9月,史玉柱好友冯仑旗下的北京万通筹备上市,为凸显主业准备把在民生银行的持股转手。于是史玉柱领衔的上海健特以1.43亿元接下1.43亿股,成为民生银行非流通股的第八大股东,持股比例占非流通股的3.75%。

史玉柱对这两家银行“区别对待”。对华夏银行,史玉柱觉得这是一家国企,机制僵化缺乏危机感,他作为股东想着的是逢高出逃。到2013年初,上海健特的华夏银行净赚十几亿元。

对民生银行,史玉柱认为这个银行充满狼性。比如,哪些业务赚钱,民生银行就会集中精力在哪一块进攻。

史玉柱曾经观察,金融街上民生银行的灯火总是亮到最晚。史玉柱曾在微博上说,长期持有民生,能赚到大钱。目前,上海健特持有民生银行股权比例为3.15%,位列十大股东之一。

不过,有媒体跟踪发现,今年6月,晶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累计买入民生银行H股股份5.56亿股,占其总股本比重约为1.52%,该公司或与史玉柱有关联。若如此,史玉柱间接持有民生银行股份占比将达到4.67%。

市场曾疯传史玉柱有意控股民生银行,但这未必成真。可他在舆论上却能轻易影响民生银行股价,因为这涉嫌违规,他曾被监管部门约谈。可他还是按捺不住,今年7月,他提醒民生银行要跟紧混业经营的形势。8月,他谴责民生银行降薪是昏招。9月,他调研民生银行,对之前的谴责表示道歉。

从目前来说,史玉柱还在做一个安静的财务投资者。

在这以外,他还发展了网游公司巨人网络。2013年时,他辞去了于2004年创立并于2007年在美国上市的巨人网络CEO职务,开始环游世界。今年1月,他又回归巨人网络,并带领巨人网络回归A股。

目前,世纪游轮(巨人网络借壳标的)正筹划以305.04亿元收购一家手游公司。由此来看,在资本市场赚到钱的史玉柱,要把自家的股票推向新高。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记者:李壮)

(编辑:曾静娇)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