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德克萨斯最蓝的眼睛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琦
2016-11-26 07:00

陈琦赶去油麻地电影中心看早场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前,为排片量心寒了一把,想当年《断背山》、《少年Pi》...

陈琦

赶去油麻地电影中心看早场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前,为排片量心寒了一把,想当年《断背山》、《少年Pi》如此红火,这一次香港怎么就放弃了李安?(当然,李安这回好像也放弃了香港。)坐在扑扑满的影厅里,大家戴好自备的3D眼镜,虽然不是120帧4K,但散场时默默擦眼泪的人真是不少。朋友圈里,也不止一个表示,“看哭了,好感动!”为什么会这么感动,我想,可能是因为“德克萨斯最蓝的眼睛”。

《德克萨斯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s In Texas)是羊毛衫乐队主唱Nina Persson单飞时的一首作品,也是电影《男孩不哭》里的插曲。没错,就是片中那位想把B班的英勇故事卖给好莱坞的经纪人提到的电影:“嘿,有一个大人物对你们的故事有兴趣。猜猜是谁?希拉里·斯万克!她演过《男孩不哭》,拿过奥斯卡奖。她想演你,比利。”希拉里·斯万克尽管没有露面,但却像是潜伏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的一个幽灵,就连拉拉队员费森也挑了张和她相像的脸。不过,最主要的联系在于男主角比利,他让我们看到了“德克萨斯最蓝的眼睛”,比《男孩不哭》里的布兰顿更蓝、更忧郁,更让人想哭。

成就这双眼睛的,首先是新人演员乔·阿尔文。这个唇红齿白的大男孩阳光又羞涩,在美国影评人眼里,颇有一点小李子年少时的神采。他所演的比利是个“纯真又带点冲动的处男”,为了帮姐姐报仇而被迫参军驻扎伊拉克,他在部队里接受了成人礼,从最初被战友怀疑的“德州街头古惑仔”变成了轰动全国的战争英雄。比利才十九岁,战友“蘑菇”的死让他一夜长大,随之而来的爆红猝不及防,他还没反应过来就开始了回国的胜利巡礼。超过自身年纪的阅历以及被公众和媒体促逼出来的见解,让比利陷入一堆的矛盾纠结,眼神也变得超载。比利的眼神始终忧郁和迷离,“因为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而授勋,这实在是太诡异了。”

一边是伊拉克剑拔弩张的战场,一边是达拉斯体育场的中场秀,那时和此刻、战场与秀场像钟摆(有点过于规整)一般来回穿梭。时空的交错对比利的眼神而言,是立体的叠加,而不是平面的切换。他的眼神在两个瞬间、两组特写、两次发愣中达到容量的高潮,一次是奏国歌敬礼时,另一次是真命天女以电臀背影为主的表演后。浓墨重彩的两笔之后,比利的眼神开始卸货,变得轻松,他的情感和情绪在烟花湮灭后泄洪。表面上,他面临留还是走的抉择,要在一见钟情的姑娘和兄弟情深的战友间做出选择,实际上,破处并不是片中比利最大的迫切和悬疑,因为,他和拉拉队员的四目相接里还是少了一点热切。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像苍蝇一样在比利脑中嗡嗡,当他最后微笑着回到那辆夸张的悍马,我们或许可以相信,他没有也不会被那些创伤淹没。

当然,让“德克萨斯最蓝的眼睛”得以实现的,除了阿尔文的表演,除了比利这个角色,不得不提120帧4K的新技术。在上映前,李安就给这部作品预设了一个要证明的命题:3D这样的技术更应该用来拍剧情片。在美学上,李安对人脸有一种沉迷,他说,“3D最大的好处是在看到人的脸,也就是所谓亲切感,你可以看到人的气色,感受到人的感觉。”因为看的不是120帧4K版,所以没法谈太多,我没法看清大大小小的墓碑上所有的名字,也没有“五万多大叔大妈同时围着你跳广场舞”的类似感受。不过,即使是低配的版本,依旧提供了超载的感官体验、超载的信息,也正是这样,才呈现出“德克萨斯最蓝的眼睛”,萦绕心头。

对于李安这次的新技术,有人说是杀鸡用了牛刀,也有人觉得是让电影回到了源头,回到了当初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火车进站》时的视觉冲击。不管怎样,李安还是完成了自己的论证,3D技术和剧情片确实有新的化学反应。不论是否会有后续,李安的这次实验用预告片的主题曲说,“可以成为英雄,哪怕一天的英雄”。(编辑 李二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