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金融市场的反应让不少专家都大跌眼镜,事前被广泛认为会是“黑天鹅”事件的这个结果,当日...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金融市场的反应让不少专家都大跌眼镜,事前被广泛认为会是“黑天鹅”事件的这个结果,当日就被美国股市消化,事前大家担心的各种风险因素似乎都瞬间消失,大家都忙着“风格转换”,迎接新的“周期”,美国三大股指连日创出历史新高。各种看空的股神都失去了光彩。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一片“形势大好”中,资本市场里依然有一些严肃的思考在担忧特朗普政权诞生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
特朗普在选举中强调其会将自己的商业利益与公务完全隔离,然而其在海外的大规模投资早已成为舆论焦点,当选后他涉嫌干预苏格兰风力发电计划,对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产项目寻求阿根廷总统支持等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他干脆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表露出不会放弃的自身商业利益的姿态,并强调“法律”是站在自己这边的,不会发生公私利益的冲突。然而在他国的商业利益是否会引起公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疑念只能让时间来证明了。
特朗普所谓的法律其实是指老布什时代的一项立法,严格禁止公务员队伍的公私混同现象,然而这项法律并没有将总统,副总统和国会议员包含在内。特朗普说法律完全站在自己那边的意思是,既然法律没有禁止那么就没问题。但实际上从老布什到奥巴马,历届美国总统都在白宫配备政治伦理专家,以防阴沟翻船。美国总统的个人财产一般会采取所谓“Blind trust”方式,放到信托计划里,在任期间采取不碰原则。保尔森在担任美国财长期间,其持有的高盛股份放入信托计划还不够,最后现金化才算了结。然而特朗普的资产多数直接跟地产关联,现金化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他一开始也明确拒绝了这一方案。
当然,市场人士担心的不是特朗普是否会公私混同这件事情的本身,而是作为颇有争议的候选人,选举过程的戏剧性以及不少地区的选举结果更多的意味着美国社会的分裂,这可能会在今后引发不少大家不愿意承担的不确定性风险。共和党在国会的优势不等于特朗普和他的团队今后一定一帆风顺。各项政策的施行是否能如期推进都要打个问号。其中一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态度,这不单单是耶伦的任期问题,它可能给美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带来深刻的影响。
市场目前预期12月美联储铁定会加息,然而对今后的展望上却充满了不安要素。过去五年来,美国继续“享受着”其积极推进的全球化带来的成果,“物价”大幅走低的同时各种“服务”的价格上扬让美国得以避免“日本病”的感染。如果特朗普按照选举时期的宣言,收缩自由贸易,大举提高对中国等生产国的关税,日用消费品价格的大幅上扬必然引起低收入阶层的困窘化。而特朗普竞选团队的顾问团的见解展示的货币政策思路明显比美联储更为鹰派,比起长期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好处,他们更强调弊端。
因此,今后美联储利率调节的节奏可能取决于美联储和白宫保持什么样的一种关系,中期而言美联储明年还需要对特朗普政权推动的财政扩张路线做出合理的评估,这可能是里根强迫沃克尔离任后双方关系首次变得如此敏感。因此,首脑个人喜好的随意性可能带来的摩擦也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风险。目前美联储FOMC原本就空缺两位委员,正副主席即便完成任期,也都将在2018年上半年离开,理论上特朗普可以狙击四个位置去反映他对货币政策的看法,这也意味着美联储的基本势力格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编辑 张立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