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中国处于第二方阵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海平 南京报道
2016-12-08 15:16

中国经济信息社12月8日在南京发布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6),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排位智能制造发展的第二方阵。报告以全球22个国家为样本,全部使用公开数据,计算合成模型得到国家课题支持,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在智能制造领域,处于第一方阵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属于“引领型”国家;韩国、英国、...

中国经济信息社12月8日在南京发布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6),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排位智能制造发展的第二方阵。

报告以全球22个国家为样本,全部使用公开数据,计算合成模型得到国家课题支持,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在智能制造领域,处于第一方阵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属于“引领型”国家;韩国、英国、中国、瑞典、瑞士、芬兰、法国、奥地利和加拿大名列第二方阵,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先进型”国家。

报告指出,当前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美、欧等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的政策方向形成共振,这使得智能制造的世界格局处在一种快速发展的动态平衡中,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与突破提供了必要条件。

与世界国家相比,中国的智能制造优势在哪里?

总体上,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环境合发展基础较好。

从全球的数据查阅看,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国的专利达到15745个,占全球总量的20.31%,世界第二;相关专业论文37888篇,占全球22.76%,属第一。

但这些积累的“学术成果”的优势,又同时以“硬币的两面”印证了不足之处,即,应用水平排名不靠前,排在第十位,这也导致劳动生产率表现不佳,也就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实践应用的中间环节力量薄弱。

指数报告课题负责人周国洪博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种断档在国际上被称为“死亡谷”现象,对中国而言,有待打通科技创新的链条,促进产学研各个主体之间的协同。

与之同时,中国制造业的能源利用率得分也较低,这显示出中国制造业的“三高”特点仍很明显。此外,尽管中国的数控机床全球保有量占到全球的40.78%,但是,进口量是出口量的2.69倍,意味着高端设备核心部件的数控系统主要依赖进口,中国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偏高。

再与第一方阵国家相比,中国的智能制造在要素支撑领域偏弱,排第13位。

不过,周国洪博士认为,综合看,全球的智能制造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先期投入较大,但智能化应用尚未大规模普及,全球都要静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壮大发展支撑、夯实发展基础、扩展应用实践。

(编辑:陈洁)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