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泰姬陵

21世纪经济报道 姜华
2016-12-17 07:00

姜华/文先生去印度公干,我决定随行。当讨论要去哪里玩时,我方才发现,自己对这个国家真是知之甚少。佛教、宝莱坞...

姜华/文

先生去印度公干,我决定随行。

当讨论要去哪里玩时,我方才发现,自己对这个国家真是知之甚少。佛教、宝莱坞、新德里、孟买、泰姬陵、恒河,甘地、特丽莎修女……我对印度的了解屈指可数。

了解泰姬陵,是因为有段时间似乎非常流行给世界奇迹排名,泰姬陵会经常出现在这样的名单上。记得年少时的我,曾经很好奇泰姬陵名字的由来。泰姬泰姬,是不是一位美丽的泰国女子嫁到印度,获得帝王的爱慕?而实际上,泰姬只是国王心爱女子的闺名;泰姬陵,也是从“Taj Mahal”音译而来。

“双面”芭奴

参观泰姬陵被安排在离印的前一天。从我们在新德里的宾馆,开车到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需要4个多小时。路上,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了解的那个浪漫故事向先生娓娓道来。

印度莫卧儿王朝年仅十五岁的王子,在一次集市上邂逅美丽的卖糖少女阿姬曼·芭奴。王子对她一见钟情,朝思暮想,终于在五年后娶得美人归。王子后来继承王位,号称沙·贾汗,意为世界之王,芭奴是他最宠爱的王妃。她随他征战疆场,同甘共苦;19年间,她为他诞下14位儿女,最后死于难产。他伤心欲绝,一夜白头。死前她向他祈求三个承诺:不再迎娶;善待她的儿女;为她建造一座最美丽的陵墓。他自此未再娶妻,并征集工匠,于亚穆纳河畔修建泰姬陵。传闻他意于在河对面为自己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与芭奴的白色陵墓以桥相连。后来他被儿子剥去王位,囚禁于阿格拉堡,每天从格窗中遥望心爱女子的陵墓度日,直至终老,死后被安葬在妻子的棺木旁,留给后人一个世界奇迹和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真的吗?”故事讲完了,先生掏出他的电话连线上网。十多分钟后,他笑着抬起头,举着他的电话告诉我:“芭奴不是什么卖糖少女,她出生于一个波斯贵族家庭,她的姑姑是沙·贾汗父亲的王妃。你说的什么黑色陵墓完全没有史料记载,只是一个传说。跟芭奴结婚后,沙·贾汗又娶了两位太太——这是泰姬陵的官方网站上说的。”“那又怎么样?人们传颂这么美好的爱情故事,充分说明了他们对泰姬陵的喜爱和对爱的憧憬。”

难为做学问的先生了。结婚数十年,共同游览了很多地方,我爱搜集奇闻轶事,他爱引经据典,乐此不疲地戳穿我故事中的海市蜃楼。好在他没有试图改变我,我也没有试图转变他。

以爱为名泰姬陵2.jpg

历史深处,无界之爱

当我们终于来到泰姬陵园区的南门口,看到门外排着一长串等待安检入内的队伍。

2008年孟买袭击事件以来,印度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安检措施。因为是搜身检查,我被引领进入一个密闭空间,女警拉上帘子,举着硬邦邦的探测器在我身上游走。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信奉伊斯兰教的帝王为世人留下一座爱之陵,来瞻仰的后人却在进入之前,首先要经历伊斯兰教极端恐怖主义阴影的洗礼。

进入景区前,导游先把我们拉到树影下,做一个大概的介绍:“建造泰姬陵的国王是莫卧儿王朝的沙·贾汗。这座陵墓是为他的第三个王妃慕塔芝·玛哈建造的。”

“不是芭奴吗?”我忍不住插嘴。

“芭奴是她的闺名。沙·贾汗非常宠爱她,为了建造这座陵墓,沙·贾汗从各地征集了2万多名工匠,花费相当于今天的8亿美元,可见莫卧儿王朝非常富有。整座陵墓用了将近22年才竣工。”

“建造陵墓的雕刻工匠来自布哈拉,书法工匠来自叙利亚和波斯,镶嵌工匠来自印度南部,切割工匠来自俾路支斯坦。主体建筑用的白色大理石产自印度的拉贾斯坦邦;镶嵌用的碧玉来自旁遮普邦,翡翠、水晶和绿松石来自中国,青金石来自阿富汗,蓝宝石来自斯里兰卡,黑曜石来自阿拉伯……”

“那个年代,各地的商业交往看来已经非常频繁了。”先生忍不住也插了一句。

“估计是这样,泰姬陵就是证明。”导游笑道。

“泰姬陵的主体建筑无疑是伊斯兰风格的,但整座陵园还是融合了中亚、波斯和印度本土风格。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虽然信奉伊斯兰教,但他们比较开明,对其他文化和宗教持接纳的态度。当时的伊斯兰教分支也比较多,但彼此友好相处。事实上,沙·贾汗是逊尼穆斯林,而慕塔芝·玛哈是什叶派。”

导游的话让我大吃一惊。我知道今天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冲突不断。而在印度的亚穆纳河畔,在这座世人眼中爱的殿堂里,却长眠着来自两派的两个深爱彼此的先人。历史的长河究竟是在哪里拐了弯呢?

“时光面颊上一滴永恒的泪珠”

导游引领着我们从红砂岩筑成的拱门下进入泰姬陵的陵园内。

一座巨大的白色建筑就那样突兀地闯入视线。高耸的穹顶被四个相似的小圆顶簇拥着,坐落在不规则的八角形陵壁上。陵壁正中高高的拱门两边,点缀着对称的小拱门;站在入口内,隔着中间长长的通道与水池,拱门周围镶嵌的文字和图案隐约可见。主陵的四周矗立着四座圆柱形的高塔……背靠蓝天,面临碧水,整座白色的建筑宛如浮在空中,圣洁、神秘、肃穆……

陵墓正殿的中央摆放着芭奴的石棺,上面用宝石镶嵌出繁复的图案。在她棺木的旁边,是沙·贾汗的石棺。两座棺木一大一小安放在陵墓寝殿的圆拱下。在这座几乎完全对称的陵墓中,两座棺木似乎是唯一不对称的存在。琼瑶途径北京公主坟,构造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还珠格格的故事;小棺居中、大棺为辅的摆放,则引发了沙·贾汗建造黑色大理石陵墓的构思……真是联想无边界啊。

以爱为名泰姬陵3.jpg

伴随着导游轻轻的解说,跟随着参观的人群,我们慢慢游览着这座闻名世界的陵园。

1992年,30岁的戴安娜王妃在泰姬陵主体建筑前的石凳上孤单地留下倩影,数月后她与丈夫分居,从此她将更多的爱给了世人。她的纪念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帮助这个社会最软弱无助的人,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我生活的内容,也是命运的安排……” 而坐在石凳上面对照相机的那一刻,她也是渴望爱的吧?2016年初,威廉王子在同一条石凳上摄影留念,旁边陪伴他的是美丽的凯特王妃。威廉离去前,被媒体拍到偷偷拭泪,是对母亲的怀念?是对爱的感恩?

要离开了,我决定在泰姬陵前独自留影。戴安娜坐过的石凳四周围满了参观者,我便选择了侧方的一条石凳,笑迎镜头,以爱为名。

再见了,泰姬陵,“时光面颊上一滴永恒的泪珠”,泰戈尔笔下的“一滴泪”!(编辑 董明洁 许望)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