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筹备、五万元成本、361人参赛 揭秘民办“袖珍马”推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俊丹 上海报道
2016-12-17 07:00

2016年临近尾声,而北方秋末,十三朝古都洛阳牡丹马拉松悄然启幕,将马拉松的标签写进城市名片。相比洛阳名动天下,...

2016年临近尾声,而北方秋末,十三朝古都洛阳牡丹马拉松悄然启幕,将马拉松的标签写进城市名片。

相比洛阳名动天下,以及同为古都,北马、杭马、郑开马拉松的历史悠久,西安城墙马赛道独具特色,新兴的南京马拉松引发高度关注,洛马似显“落寞”。

没有官方背景、民间主办、仅300人的小规模、5万元左右投入的低成本、1个月的筹备期,却勾勒出一场拥有全赛程、医疗、补给、安保、赛前赛后服务五脏俱全的比赛。不由让人好奇洛阳牡丹马拉松背后的故事。

五脏俱全的“袖珍”赛事

牡丹是洛阳城名片,洛阳牡丹马拉松以此命名,起跑却在花季150天后的10月16日,这距离洛阳上次举办马拉松比赛恰好28年。

于国社,1988年10月16日洛阳国际万人马拉松比赛冠军,现在的身份是第一届洛阳牡丹马拉松代言人。

“今年与一起跑步的跑友们计划去跑全马,说起洛阳许多年没有举办过马拉松赛事,有人提议不如组织一场比赛,大家觉得想法非常好。”12月15日,张军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项目就这么启动了。张军利是洛阳牡丹马拉松承办单位河南新角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新角度传媒”)总经理,主办单位515跑步是新角度传媒成立的以跑步为主的微信公众平台。

筹备启动已是9月,北方适合户外跑步的时间不多,因此从筹备到开赛仅预留了1个月。用一个月让第一届洛阳牡丹马拉松基本具备了一场主流马拉松赛事的应有元素和服务。

对于规模设定,张军利解释道:“最初比赛规模设定800人,因为当地超过千人的团体活动审批流程复杂,而1000人以下的团体活动无需审批报备即可,但如加入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仍会突破要求,于是将规模降至300人,最终参赛者共361位。”

据其介绍,参与者并非全部居住在洛阳本地,有约十分之一的参赛者从其他城市及海外回到洛阳,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家乡在洛阳。

第一届洛阳牡丹马拉松并未招商引资征集赞助商,承办公司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源,赞助商以物品和服务提供赞助,赞助机构除华润怡宝、迪卡侬、图途户外之外,都是本地品牌和商家。医疗方面由洛阳两家医院出动急救车和医护人员,安保由聘请安保公司和区内公安分局协助。

据洛阳跑步团一位跑友评价,虽然规模小,但组织真的很用心,补给、志愿者超好。

事实上,首届洛马有个“硬伤”,即没有道路交通管制和道路秩序维护。新角度传媒针对首届马拉松总结出的几个问题中,交通管制问题也被排在首位。

交通管制缺失对赛道规划带来极大限制。首届马拉松没能将赛道设在市中心,而是选择相对偏远车流量少的地区,采用10公里环线方式比赛。以避开机动车道,同时短距离环线也降低了医疗、补给点设置数量,利用最少资源达到最优效果。

不过,这样的赛道设置难以将洛阳古都文化融入其中,城市文化感受度大打折扣。

“如果交通管制问题无法与政府沟通解决,民间想做好类似比赛难度将非常大。安保、医疗、保险、补给等都可以通过民间力量解决,交通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与政府部门的前期沟通,第一届在时间上来不及。下一届会积极协调。”张军利表示。

民办难题:交通管制问题下的赛道硬伤

新角度传媒希望将第二届马拉松比赛的时间放在明年4月牡丹花期。目前,下一届的筹备已经启动。张军利介绍,下一届比赛预计规模为2000人,仍然为民办形式,现在已经将项目递交政府部门报批。

除交通问题,张军利总结第一届比赛的经验认为,还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其一是需要增加补给点设置,其二是将枪声计时升级为芯片计时,采用计时地毯。赛道设置也将有所改善,初步计划设置为洛河南北岸环线。增加市民关注度的基础上,不会对交通形成很大压力。

“下届洛阳马拉松将系统的招商引资。”张军利称。他希望第二届马拉松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之后有所盈利。盈利是公司运转的保障,如果未来在赛事方面实现盈利,也会更多回馈跑友。

据新角度传媒计算,除各种形式的赞助部分,洛马纯支出约五六万元,如果计算总投入约十几万元。

目前,新角度传媒主营业务为广告设计、代理制作等,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张军利基于对体育赛事的热爱,并且看好这一领域前景,计划未来将公司向体育产业运营商方向转型。

张军利表示,会把洛阳牡丹马拉松坚持办下去。据其统计,洛马举办后当地各类跑步活动频次增加许多,一个月内涌现8场不同形式的企业跑活动。

他认为,支撑赛事承办的不仅是商机,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服务。包括赛前组织线上线下跑、急救知识培训,赛中补给和特色奖品,赛后可长期使用的记载紧急联系信息的应急手环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后续了解到,洛马以民间组织呈现前,主办方曾与官方沟通,但未能达成合作。

有接近洛阳相关政府部门的人士透露,2016年曾有多家体育产业公司找到市政府希望合作马拉松赛事均未果。

曾有洛阳市民在网络向官方提议举办马拉松赛事,体育局回应表示,正在积极筹备,也多次到其他地市考察调研,希望耐心等待。

(编辑:卜坚)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