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Magic探路 荣耀调整战略聚焦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宝亮 北京报道
2016-12-20 07:00

导读:2016年,OPPO、vivo的脱颖而出,无论是华为终端,还是荣耀,都开始承受市场压力。华为手机在二三线市场无法在短时间里建立如OPPO、vivo一般庞大、牢固的营销渠道,荣耀则因为线上市场的瓶颈遭遇挑战,整个互联网手机市场都被线下渠道盖过风头。虽然华为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但2016年Q2开始,OPPO、vivo合计销量超越华为,登上中国手机市场榜首,而华为排在第二。

正式发售两天之后,荣耀Magic以超过1000元的溢价成为京东、天猫上手机店铺的新宠。这款官方售价3699元、主打“人工智能”的智慧手机,目前在淘宝给出的全网参考价为4695元,已成交120笔。而在京东商城,除了官方店铺标价3699外,其余的十多个店铺标价均已超过5000元。但两大电商平台的店主均无现货,最快的一家“可以在7天内发货”,其余店铺的发货日期拖到“一到两个月之内”。

不过,“这并不是一款以销量定义的手机”,荣耀总裁赵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这是华为2012实验室投入4年时间的研发成果,第一代产品还因为不满意被扔掉重做。从研发成本、时间、资金投入衡量,这是华为史上成本最高的一部手机,超过发售价格。”赵明表示这款手机的发布,是为了“检验供应链的成熟度”、“挑战制造业的极限”,该手机的UV喷涂工艺、复合式卡槽、目光感知等均系首次应用于手机行业。

一位华为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华为要走一条自己的路,一个区别于苹果、三星的供应链体系。从Magic上看,新材料、人工智能就是华为现阶段研发的重点,2012实验室就有专门的材料实验室。”

华为的开放

“我来到荣耀之后就听说2012实验室有这么个项目,当时我就去找研发团队交流,这个产品一定要交给荣耀”,赵明介绍,“我来荣耀不到两年,这个项目我跟了一年半。”在赵明看来,荣耀互联网的特性以及年轻化的用户群体更能承担这款“未来手机”的使命。

这并不是荣耀首次承担新科技。在2014年底的荣耀6,就首次在手机上实现了Cat 6、双镜头功能,并首次搭载华为麒麟920芯片。需要指出,当时双镜头技术并不成熟,而荣耀6也被多家评测机构指出“有待完善”。但这款产品积累的经验却在两年后被应用于华为P9、荣耀V8两款旗舰产品,使华为成为最早规模使用双镜头的手机厂商。

其后,荣耀7首次使用“智灵键”,荣耀8的蓝色款,则首次使用了2012实验室研发的基础材料,这款材料使得蓝色版荣耀8在接近2个多月的时间里溢价高达800元。

不过,荣耀Magic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软件领域。Magic并未使用华为已经成熟的EMUI系统,而是基于Andriod重新开发了Magic Live系统,这是Magic尝试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比如,微信聊天框中,手机可以根据聊天内容自动加载地址、天气、时间等信息;手机通话时会从短信中提取信息,对未保存的手机号自动标记名称;购物时,手机通知栏会自动弹出各平台的比价信息;到达机场时,手机会自动弹出登机牌、行李信息。

这些功能基于2012实验室的全局语义分析系统,并且在此之上与科大讯飞、高德、支付宝、携程、航旅纵横等APP深度合作研发。赵明表示:“首先是一个良好的架构,在此之上叠加多个合作伙伴的服务,智慧手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取决于整个行业的自律性和开放性。”他举例介绍,“现在所有的应用都想驻留在前台界面,即使在后台也不停申请前台权限,这导致手机卡顿、耗电。手机行业,需要一个开放、自我约束的网络环境来规范这种行为。”

当然,Magic还有红外摄像头、复合式SIM卡槽等首次使用的器件产品。但显然,这类产品的保密性要高于软件应用,赵明也以“商业机密”为由,并未透露任何器件合作方,他只是介绍:“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没有哪个公司能够无所不能,必须与顶尖的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华为的强项是芯片设计、软件控制、总线技术等,我们已经把这些核心技术开放给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器件产品。”

前述华为内部人士透露:“此类合作,可以给华为带来几个月的产品独享窗口。以前,这些顶尖器件商只会给苹果、三星开放这种待遇。华为自己的路,需要更多的开放合作。”

内外挑战

不过,Magic并未列入荣耀的旗舰产品,这款试水未来的手机也并不是荣耀当前的市场重点。

2016年,OPPO、vivo的脱颖而出,无论是华为终端,还是荣耀,都开始承受市场压力,前者在二三线市场无法在短时间里建立如OPPO、vivo一般庞大、牢固的营销渠道,后者则因为线上市场的瓶颈遭遇挑战,整个互联网手机市场都被线下渠道盖过风头。虽然华为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但2016年Q2开始,OPPO、vivo合计销量超越华为,登上中国手机市场榜首,而华为排在第二。

从2016年初开始,华为终端、荣耀都在投资线下渠道,其中荣耀计划发展1000家线下实体店。当然,包括小米、酷派、中兴、金立、联想也均开始布局线下,其中部分公司效仿了OPPO、vivo与渠道商的股权合作模式。后二者的线下渠道建立在十多年的深度合作、利益捆绑的基础上,部分渠道商持有OPPO、vivo的股份,也有大量渠道商为二者的离职员工创办,这也是两家手机公司厚积薄发的核心竞争力。

但这种深度利益共享的机制并不适合华为。线下渠道的重资产投资,并不符合华为持之以恒的“管道战略”。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预测:“2017年,线下渠道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且不会只局限于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也会全面开展。”这对整个华为而言,2017年形势会更加严峻。

不过,这只是外部挑战。在2015年高速发展、迅速扩张的华为还需要收缩战线。

在回答国际市场业务时,赵明介绍:“2017年,荣耀会侧重欧美、日韩、俄罗斯、印度等核心市场,东南亚、拉美市场则会战略性收缩。”2015年时,荣耀全面布局海外市场,拓展了70多个国家,“但我们的组织架构、能力体系,在支撑这么大市场的时候,很难同时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从今年开始只会聚焦少数地区。”

此外,相比于此前,华为更加注重内部资源的区隔。华为终端、荣耀的营销体系在2016年有了更明确、清晰的界限,双方分别建设天猫、京东旗舰店,线下渠道也完全分开。除此之外,除了基础研发共享之外,双方的研发团队也在今年相互独立。Magic发布之后,也意味着2012实验室会成为华为手机产品线上的重要研发体系。

外部竞争的同时,华为双品牌之间也会在内部存在研发、资源、效率的竞争以及优胜劣汰,这是华为双品牌战略与OPPO、vivo双品牌的区别之处。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17年,华为终端、荣耀都已经开始削减营销预算,对华为来说,利润比销量更重要。”

(编辑:黄锴,邮箱:huangk@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