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大陆的海外医疗机构大多以中介或互联网模式运营,但由于两者并非医疗机构,患者难以享受到专业、连续的服务。目前跨境医疗机构正逐渐改变简单的中介、互联网角色,深入至连续诊疗核心,并由此衍生出医院集群式国际医疗的模式探索。

跨境医疗机构逐渐改变中介、互联网角色,深入至连续诊疗核心,并由此衍生出医院集群式国际医疗模式的探索。
2016年12月16-18日,新里程医院集团CEO林杨林在“2016阿里山国际肺癌论坛”上表示,新里程将在旗下医院集团中,开展国内医疗机构对接国际医疗机构的业务模式。
此前,中国大陆的海外医疗机构大多以简单中介或互联网模式运营,但由于两者并非医疗机构。
林杨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目前中国有数百家跨境医疗机构,即使规模较大的机构每年服务人数也仅有百位数,很多机构甚至个位数,重要原因是难以去除“中介”角色,而医疗服务具有连贯性,患者在海外就医前后获得连续专业治疗的需求未能满足。
此次论坛由嘉义长庚纪念医院、长庚国际肺癌中心和新里程美家国际医疗共同主办。会议期间,新里程美家与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基隆长庚纪念医院签署了包括医学教育、学术交流、远程会诊、国际转诊等在内的合作协议。
市场容量逐渐攀升
出于诊断与治疗方案等因素,肺癌患者李先生联系了新里程美家。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北京、广州多家顶级医院就医后,听取了台湾地区、美国等地的第二诊疗意见后,更换了治疗方案。”
李先生回忆了在北京某肿瘤医院的治疗过程,“当时已经肺癌肝转移了,但医生凭借经验认为,肝部并未发生癌变,把肺部肿瘤切除了。”
在进行了肺部手术及化疗后,李先生感觉肝部肿胀,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肝、脑部转移,又在广州等地顶尖医院治疗无果后,找到新里程美家前来台湾地区。
会议期间,来自台湾地区和美国的六位专家为李先生会诊,期间细致程度自不用表述,结论为李先生有两个基因位点发生突变,对应使用两种靶向药物加以控制。
类似更改诊断结论及治疗方案的案例数不胜数,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国际患者病理诊断的错误率高达25%。
这也造就了海外就医需求的上升,叠加寻求国内没有的新药和先进治疗技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海外就医,据和睦家医院董事长李碧菁估计,目前每年有数十万中国人到国外看病。台湾嘉义长庚纪念医院院长蔡荧煌指出,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医疗技术及新药是跨境医疗发展主要驱动因素。
权威报告也显示,2019年全球医疗旅游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100亿美元升至300亿美元,从2013年至2019年,全球医疗旅游业将保持17.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据林杨林介绍,2012-2015年,国内赴美重症治疗患者从不足1000人增长至约3000人,预计2016年将突破5000人。2015年中国新增肿瘤患者430万按中产以上标准(占10.7%),新增患者具备消费能力的患者46万人若按3%转化率估算,潜在客户为1.38万人以人均4万元计算,每年共计约有5.5亿元的市场。
不过,据动脉网从融资轮次角度分析数据显示,境内产业和资本层面已表现出了对于跨国高端医疗需求的关注,但跨境医疗产业尚处于爆发初期,资本并未完全涌入。
探索“国际医疗部”模式
李先生在此次来台湾之前,通过新里程美家进行了远程会诊,征询第二诊疗意见,这一过程由新里程旗下医疗机构的医生完成,并非中介工作人员。
而在长庚医院获得诊治后,李先生仍可继续通过新里程美家与国内医院对接,进行后续的康复诊治,其国内的主治医生还可以与台湾长庚医院专家联合远程会诊。
这实际也是新里程美家与新里程医院集团合作的原因所在。新里程美家海外医疗原名美家海外医疗成立于2013年,2016年9月由新里程医院集团控股。
资料显示,新里程医院集团是由中信产业基金控股、以肿瘤学科为特色的开放式医疗集团,以医院为产业入口,涵盖医院管理、医生公司、医疗数据、跨境医疗等业务。可以为患者既提供全球化诊疗方案,又提供本地化治疗便利。
在新里程美家总经理郭亮看来,医疗尤其是肿瘤的诊疗,是直接关乎生命的严肃问题,如果缺乏线下庞大医院的支持,容易中介化、非专业化。以跨境的远程会诊为例,患者在境内医疗机构和主诊医生的协助下,寻求境外医生的第二诊断意见,可以做到对治疗方案的落地实施。
“有实体医院做后盾,跨境医疗平台才能真正专业。”曾经作为一名医生,后来在医疗外企工作多年的郭亮对跨境医疗有着切身感受和理解:通过与国外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国际诊疗中心,为国内外医生提供交流、合作以及病例讨论的平台,才能为国内患者带来真正先进和个性化的国际诊疗方案。
而在蔡荧煌看来,跨境医疗需要多团队合作与服务。如一个肺癌病人来台湾长庚医院之前可以先做远程会诊,然后帮他做一些需要的或者是在大陆还比较受到局限的,或者是进行一些附加的建议。但是做了治疗以后,患者需要回到大陆医院进行康复、治疗,需要有持续性的照料等。
据了解,近两三年来跨境医疗的人数在逐渐增多,但总量实际上并不多。林杨林介绍称,现在很多知名的跨境医疗机构每年客户人数都是以百为单位,而一些小的机构甚至是个位数,按照这样的增数,跨境医疗产业发展缓慢,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近年来随着跨境医疗的兴起,海外就医服务机构有上千家,大致可分为三类:传统跨境医疗服务机构(中介)、国外医院驻中国办事机构或合作转诊医院、互联网跨境医疗服务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很多跨境医疗机构从2015年开始都在进行更深度的尝试,不再局限于简单地为患者联系机票、住宿等业务,还会通过远程医疗建立会诊,翻译资料对接等。
“大家都在探索阶段,我们希望控股新里程美家把跨境医疗做大,通过国内医院与境外医院进行对接的形式来发展。新里程美家与相关合作医院共同打造国际医疗部,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对接,既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也可以促进合作医院的发展。在2017年新里程美家将与10家医院进行共建国际医疗部,在3年内达到50家。”林杨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医疗目的地扩展
随着跨境医疗的发展,医疗目的地已从欧美、日本等国逐渐扩展至台湾地区。
郭亮介绍,台湾地区的医疗水平并不比美国差,而且价格方面极具优势,适合中国中产阶级人群就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如质子治疗的价格甚至低于大陆水平,后者的核定价格是每疗程27.8万元,台湾地区则不到20万元。此外,台湾地区在语言与交流方式上与大陆基本相同,便于医患之间的沟通。
正是看重了上述优势,新里程美佳与台湾长庚医院的合作后,内地患者将受益于台湾长庚医院的技术、学科等多个优势资源。
如林口长庚拥有设备先进等质子中心,该中心有4间配备360°旋转基座的治疗室,治疗前以X光影像导引精准确认肿瘤治疗位置,再以计算机控制设备照射角度,确保治疗中质子刀对准患者的肿瘤所在位置,达到精准打击的效果。
而台湾长庚医院在诊治肿瘤方面,亦是采取多学科会诊模式。如一位肺癌病人在台湾嘉义长庚医院诊治,会由胸腔外科、胸腔内科、血液肿瘤科、呼吸治疗科、放疗科、化疗科等相关肺癌综合诊治专家一起会诊,此模式与欧美无异。
(编辑:陆宇,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huping@21jing.com,luyu@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