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金融”发展报告:谁在为实体经济输入动力
2016 年:银行对实体经济输血动力偏弱
飞笛资讯研究员 符威、赵晓星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根基,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这将是2017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其实,在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系列措施下,实体经济出现稳中趋进的态势,部分行业出现回暖,企业经营效益有所提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银行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动机,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其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银行提高自身经营效益,发挥企业的公民责任,也是必要的任务。本报告通过上述三个方面来观察银行,对银行在构建社会期待的“美好金融”进行分析。
企业贷款放缓 对制造业支持不足
2016年经济运行出现稳中有进,经济增速可望保持6.7%,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然而,经济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困难,过剩产能仍需进一步清退,企业高杠杆率仍需降低,制造业等领域承受着经济下行的压力,期待着结构转型和产品升级。在实体经济相对困难时期,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银行新增企业人民币贷款为5.27万亿元,同比则下降了11.87%,工业及服务业信贷余额增长均出现了下降,尤其是工业,信贷余额持续下降,2016年三季度末同比仅增长了2.4%。虽然银行由于经营压力和风控需求等因素,放缓了资金提供节奏,但是,企业资金需求和融资结构优化并没有降低,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其实对银行在支持实体企业资金需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支持创新。在银行支持企业方面,报告主要分析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等方面。
近年来,制造业受到经济放缓带来的冲击,投资活跃度有所下降,同时,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的重要任务,中国也在经历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过程。在制造业复杂的转型升级背景下,银行业对于制造业的资金投放出现了调整结构的变化,逐步加大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等产业的资金投放。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制造业也一直是银行资金投放的重点领域,16家2016年前A股上市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在2016年6月末达到9.24万亿元,多数银行的贷款占比在10%以上。从数据上观察,银行在制造业的资金投放脚步出现了放缓,上述16家上市银行贷款余额在2016年上半年仅增长0.24%,仅少数银行的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有所上升,民生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由2015年末的12.56%上升至2016年6月末的12.97%,其实民生银行也是2016年上半年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最快的银行,从上半年贷款余额占比变动显示出制造业贷款增幅普遍低于各银行的总贷款的增速。
从2016年上半年制造业贷款的增速观察,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以及兴业银行增速相对居前;在贷款占比方面,则是华夏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兴业银行居前,占比都超过16%。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均超过1.3万亿元。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和环境问题不断被重视,金融支持绿色发展也越来越明显,相关部门提出一系列绿色金融相关的文件,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绿色产业,环境改善的支持,也体现出银行的社会责任和创建美好家园的愿景。
银行的资金投向也在倾斜于绿色产业,增速比较明显,而且普遍占银行贷款余额比重增加,根据《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8.08万亿元。其中,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0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42%,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兴业银行与福建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合作,建设银行成立绿色信贷委员会,加强预警,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从数据上观察,在2015年,建设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等不少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幅在30%以上,兴业银行绿色项目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超过30%,占总贷款余额也超过20%。
2016年G20杭州峰会中正式提出“绿色金融”概念,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今天,未来银行会继续降低“两高”企业的信贷业务,加强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扶持。
当然,银行支持行业发展,不仅仅限于上述两个方面,根据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在不断调整行业信贷结构,在2016年上半年,银行对于水利、电力、交通等公共设施领域贷款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PPP项目的发展。在新兴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增长就更为明显,这也是银行信贷转移的方向,如上述上市银行2016年上半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速就超过10%。
小微贷款高增长,个贷或转向消费需求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意义。“银行小微贷款变化”是对银行“支持经济转型”的有效补充。小微企业的发展,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增添了活力。
银行小微贷款近几年来,特别是在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总体信贷增速也呈上升趋势。同时,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特点,银行利用“互联网+”推出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效率。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末主要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明显加快。
以2015年末主要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数据观察,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浦发银行贷款余额均超过1万亿元,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的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上,银行的小微信贷占比普遍高于15%,浦发银行、宁波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贷款余额占比超过30%。
就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来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经历改革开放之后,所占我国经济份额持续增加,但仅有20%左右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得到了满足,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在需求层面拥有强有力的支撑,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市场空间仍等待挖掘。
近年来,投资对于GDP的拉动效用出现下滑,而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经济的新增长点向消费靠拢,并且其中伴随着产品升级和消费观念改变带来的消费升级;而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养老需求等,更是关乎着民生民情,“银行个人贷款变化”将是银行“支持经济转型”的重要注释。
由于2016年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好行情,刺激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需求,因此在2016年个人房贷增长明显。2016年银行新增贷款将创出新高,个人贷款的新增是主要动力,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末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达到33.4%。
从数据上看,绝大部分银行的个人贷款增速是高于各银行总贷款增速,南京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及北京银行2016年上半年增长幅度都超过15%。招商银行则是唯一一家个人贷款余额占比超过40%的银行,这也显示出招商银行一直作为银行业零售业务标杆。
不过,随着房地产调控升级以及研究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房贷或出现增长放缓,但是,银行对个人贷款投放仍然会是主要方向,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不少银行将目标放在增加消费信贷上。
利用新技术 动力在提升
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银行构建“美好金融”的主要方向,但是银行对自身经营效益的提升,也是构建“美好金融”的内生动力。
首先,在银行风险防控方面,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不少产业受到影响,不良明显提升。不过,处置金融风险在2017年将成为经济工作的方向之一,银行也已经加大了风险的处置,这使得银行不良上升的步伐有所放缓。通过数据,可以得到,2016年9月末除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外,其余银行均呈上升趋势。从数据上观察,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以及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
其次,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是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基础。从数据来看,多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旧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其中,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降幅最大,逼近监管红线。根据银监会2012年12月7日发布的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到2018年底,系统性重要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需要分别达到9.5%和11.5%,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分别达到8.5%和10.5%。
而在2017年一季度,央行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考核口径,对于银行业整体而言,平均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压力不大,但对经营激进的中小银行有较强约束。为了应对未来的资本压力,目前不少银行已经发布了增加资本的措施。从数据上看,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在2016年6月末的资本充足率在14%以上。
再次,由于利率市场化等因素,银行的经营压力不断上升;核销不良贷款,也使得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监管要求的加强,增加了银行合规及战略性支出;监管层加大了部分业务收费的管控,也使得银行在手续费收入上有着影响。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银行2016年前三季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除了宁波银行同比出现上升0.14个百分点外,多数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15年前三季度部分银行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6%,2016年前三季度则全部在15%以下,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2016年前三季度加权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4%。
在经营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降成本成为提高盈利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低企业成本也是国家力推措施之一,出台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措施,这有利于银行降低成本,同时,部分银行也在主动进行调整,推动服务电子化,利用金融科技技术提高服务效率等。
从2016年前三季度数据看,平安银行成本收入比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同比降低了4.44个百分点,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民生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运用不断进行尝试并且随之进入实际工作中,重点以移动互联为主,优化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微信银行,培养客户使用电子渠道的习惯;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汇聚特色场景服务;打造电子化、自动化、无人化终端,工作更加优化,部分业务已实现了人工智能等因素。这使得部分银行人员一定程度的减少,对于优化银行工作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当然,部分银行为了拓展业务,人员仍然在增加。
从人均净利润方面来说,体现出银行人员投入产出,在2016年前三季度,部分银行人均净利润增长明显,尤其是2016年才上市的上海银行,人均净利润大幅增加,招商银行同比也有较大增幅。上海银行、北京银行2016年前三季度人均净利润超过100万元/人,国有银行人均净利润则相对较低。
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福祉做出贡献也是银行构建“美好金融”的一个方向,当然,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方式很多,在此主要通过银行的公益捐助来体现。从数据可以看出,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华夏银行等2014年和2015年公益捐款占净利润比重均值超过0.1%。
(编辑:张星)
(作者:符威 赵晓星 编辑:张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