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发布了2016年全球自然巨灾情况,损失创近四年新高。
慕再官网消息显示,数起具有毁灭性的地震和强烈的风暴使2016年成为过去四年来自然巨灾损失最惨重的一年。损失共计1750亿美元,比去年高出三分之二,非常接近2012年的1800亿美元。未保险损失(即所谓保障或保险缺口)所占份额依然很大,约占70%。保险损失所占份额近30%,约为500亿美元。
“继三年相对较低的损失之后,2016年的自然巨灾损失回归中位,达到预期水平。一年的损失数据无疑存在偶然性,不能视为一种趋势,”慕再董事会成员Torsten Jeworrek表示,“如此高比例的未保险损失——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仍然让人担忧。提高保险密度很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为更多人减轻巨灾造成的经济后果。凭借对风险的认知,保险业实际上能够承担高得多比例的此类不可预知风险。”
根据慕再官网信息,扣除通胀因素,总体损失和保险损失分别为175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均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值。
除去那些很小的事件,有750宗相关损失事件(如地震、风暴、洪灾、干旱、热浪)记入了慕再NatCatSERVICE数据库,远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值,即590宗。
这些自然巨灾导致约8700人不幸丧生,所幸的是,这一数据比2015年下降很多,且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值。因此,过去这一年是30年来死亡人数最少的年份之一,仅居于2014年的8050人之后。
相比过去十年的平均值21%,洪灾事件(包括河水泛滥和山洪)数量之多实属罕见,在总体损失中占34%。
据慕再官网信息,2016年全球损失约有56%发生在亚洲,其中保险损失占25%。四月,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熊本市附近发生两次地震,总体损失310亿美元,保险损失接近其中20%;六月和七月,中国发生具有毁灭性的洪灾,总体损失200亿美元,保险损失仅占约2%。
幕再负责亚太地区的董事会成员Ludger Arnoldussen表示:“日本熊本地震再一次印证了供应链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复杂性。该地区的部分大型公司一连数日无法生产,有些甚至连续数周停产。这其中包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一家主要的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制造商。供应链知识和对其所面临风险的认识能够帮助这些 受影响公司,使定制保险保障更方便。”
相较于亚洲,保险对巨灾损失的赔付占比在北美和欧洲要更高。
2016 年北美遭遇的损失事件比1980年以来的任何其他年份都更多,记录的事件达160起。该地区2016年发生的最严重事件是飓风马修。在这起飓风事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加勒比岛国海地,该国当时还处于2010年地震灾后恢复期。飓风马修导致海地约550人丧生,也给美国东海岸地区造成了严重损失。总体损失共计 102 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占三分之一以上。
北美还受到其他极端气象灾害影响,包括五月发生在加拿大麦克默里堡镇的野火,以及夏季发生在美国南部各州的重大洪灾。在加拿大,降雪量少于平常的暖冬以及随后的春季热浪和干旱是导致该起毁灭性野火事件的主要原因,这场野火袭击了油砂产地亚伯达,造成总体损失达40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占三分之二以上。八月,美国路易斯安那等州在持续降雨后发生洪灾,造成损失共计100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约占四分之一。
五月末和六月初,欧洲遭遇了一系列风暴。暴雨引发了多起山洪事件,巴黎及周边地区塞纳河畔洪水泛滥成灾。总体损失共计60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约占一半。
慕再地理风险研究部主管Peter Höppe表示:“回顾2016年发生的天气相关巨灾,我们可以看到未受到遏制的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当然,单一事件本身并不能直接归因于气候变化。但现在有很多迹象表明,气候变化导致某些事件——如持续天气系统或风暴引发暴雨和冰雹——发生在某些地区的可能性更大。”
(作者:袁庭岚 编辑: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