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我们的底气,来自于面对种种质疑时的坚持丨亲笔信

21世纪经济报道 21Plus
2017-01-15 23:25

路是给车修的,轨道交通是给人修的,发展空中轨道,地下轨道,给地面做减法,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从车轮上的城市转变为轨道上的城市,才能彻底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王传福1.jpg

比亚迪董事长 王传福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

上个月(即2016年12月),我在墨西哥参加全球市长峰会,同行的人跟我说,我们需要提前出发。因为,墨西哥城是全球最堵的城市。没想到刚刚离开“堵城”没几天,就又来到“霾都”,雾霾天真的让人难以忍受。不少人都有体会,现在,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的两大“顽疾”。

针对城市空气污染,6年前,比亚迪推出了“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现在,这一解决方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比亚迪电动车的销量,也超越了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的汽车同行,成为全球第一。

那么针对交通拥堵的难题,我们在2016年推出了一项新的技术产品——“云轨”。我看到有人在网上开玩笑地问:“云轨”,是什么鬼?

这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工具,它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不占道路面积,噪音低,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更重要的是零排放,可以说是为城市的治堵量身定制。

可是“云轨”一经推出,就引发不少质疑:一个民营企业怎么能做得了轨道交通?比亚迪哪来的底气和自信?

当然也有人问我,对这些质疑怎么看,其实我想说,在比亚迪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在面对着各种质疑。可是,面对质疑,我却很有底气。

底气从哪里来呢?

22年前,我辞掉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副主任职务,创建了比亚迪。这个举动在当时的亲戚朋友来看是很疯狂,因为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放弃这个难得的“铁饭碗”。

也正好是下海创业的那年,我们去国外买设备,想做属于中国自主品牌的电池。人家不仅不卖给我们,还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做不好电池。”就连我们出国过海关的时候,工作人员都要求查看回程机票,感觉中国人就像是要赖在国外,不走似的,很伤尊严。

买不到设备,我们偏偏用“小米加步枪”,造出了自己的“中国芯”电池。今天,比亚迪已经是全球领先的锂电池制造商。

所以说,我们的领先和底气,正是来自于面对种种质疑时的坚持。

交通拥堵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深有体会。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城市汽车每年增速在15%以上,但城市道路增长仅有1%,道路的增速远远跟不上汽车增速,路是越修越多,但车更多,最后还是越修越堵,路是给车修的,轨道交通是给人修的,发展空中轨道,地下轨道,给地面做减法,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从车轮上的城市转变为轨道上的城市,才能彻底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地铁是一种大运量轨道交通,造价高,适合于特大型城市。但比亚迪云轨是中小运量轨道交通,造价低,更适合中等规模城市,是治堵良药。

目前我们已经和十几个城市在洽谈建设云轨项目,市场需求十分巨大。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千千万万中国人的需要。国家强,则民族兴,制造业是国家强大的基石。22年来,我们始终专注于制造业。希望用创新技术,用工匠精神,与其他民族企业,一起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王传福

2017年1月

>>>更多亲笔信请见专题《投资家亲笔信丨预见2017》

7875114758859999.jpg

(作者:21Plus 编辑:李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