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小众的进口啤酒入驻发力,一边是潜伏许久的国内啤酒酝酿变革,草根与大佬的博弈,在全球第一大啤酒消费地的中国一触即发。“我们的原料全部从德国进口,但是水源地就在中国”。上海德悦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Volker Krass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希望抓住25-35岁的中国年轻消费者群体。说起创业初衷,这位地道的德国人说起...
一边是小众的进口啤酒入驻发力,一边是潜伏许久的国内啤酒酝酿变革,草根与大佬的博弈,在全球第一大啤酒消费地的中国一触即发。
“我们的原料全部从德国进口,但是水源地就在中国”。上海德悦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Volker Krass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希望抓住25-35岁的中国年轻消费者群体。
说起创业初衷,这位地道的德国人说起这样一段经历:在中国福州的一次进口啤酒交流会上,他看到200多种进口啤酒,但是不少牌子他在德国并没有听说过。
“德国进口啤酒,从港口出发经过1周,跨越欧洲和非洲,到达中国总共耗费7周,一路上都在摇晃,而且长途运输温度变化很大,所以会影响质量。” Volker Krass表示,这是不少进口啤酒的短板。
据2015年各国进口啤酒销量和金额占比数据,德国啤酒和荷兰啤酒无疑成为了中国啤酒市场的最大赢家,但是品牌极为分散。
2014年,关注到中国啤酒市场的巨大潜力,Volker Krass放弃了他在德国投资咨询的稳定工作,和一小群啤酒热衷者开启了异国创业之路。
“我们追求的目标非常简单,在中国酿造和在德国同等质量和口感的啤酒。”这位略显严肃的巴兰德啤酒创始人表示。
上述例子,正是中国啤酒市场被海外资本加码竞争的一个样本。
除了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国内品牌,百威英博、喜力和嘉士伯几大海外巨头都在瓜分中国市场,而不少小众进口品牌也开始加入。
据中国国际啤酒网数据,2016年1-8月,中国进口啤酒为45.9124万千升,同比增长26.4%。进口啤酒金额为30.6685亿元,同比增长27.3%。与此相反,国内啤酒则继续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1-8月,中国啤酒行业产量为3275万千升,同比减少2.3%。
而几家国内啤酒大佬们的财报,更直接的反映这一点。
青岛啤酒2016年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230.36亿,同比减少5.26%;主品牌“青岛啤酒”销量329万千升,同比减少9.4%。
而另外两大国内品牌燕京啤酒与兰州黄河2016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平平,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9.4%和6.02%。
据了解,德国1516年颁布的啤酒《纯净法令》规定,酿造啤酒只能使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这四种原料,不得添加其他配料。
“我们请了一位有30年经验的德国酿酒师,跑遍了国内10家酿酒厂,有些水源好,但是没有生产啤酒瓶的机器,我们只好放弃,这样一家家看过去,安徽铜陵的这家酿酒厂,水源、机器设备,一切都没有问题,就决定是它了”,Volker Krass回顾当时的选址经历,颇有些波折。
不过,类似以国内水源+进口原料的小众进口啤酒仍然有待市场检验,根据2016市场分析,国内进口啤酒市场占有率不超过5%,如何在一片红海抢占一席,将是进口啤酒面临的巨大挑战。
除了进口啤酒,2016年初,熊猫精酿等精酿啤酒企业也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除了布局北京的熊猫精酿、京A、悠航、大跃等自营品牌,也有在上海的 Boxing Cat 等进口精酿的啤酒屋。
而啤酒大佬青岛啤酒和百威英博已经展开行动——前者高调宣布进入“大精酿时代”,而后者将引进美国的精酿品牌鹅岛。
由此来看,2017年的中国啤酒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加速和变革。
(编辑:朱益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