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芝公司日前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据该公司2月14日发布的业绩预期显示,2016财年前三财季(4月至12月)财报中预计将就美国核电业务计提71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1亿元)的损失。集团净利润预计将出现4999亿日元的亏损。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估计已经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股本降至负1912亿日元。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15日报道,作为年度财...
日本东芝公司日前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据该公司2月14日发布的业绩预期显示,2016财年前三财季(4月至12月)财报中预计将就美国核电业务计提71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1亿元)的损失。集团净利润预计将出现4999亿日元的亏损。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估计已经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股本降至负1912亿日元。
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15日报道,作为年度财报的结果,债务超过资本影响重大,将导致企业信用力下降,影响从金融机构的贷款申请。按照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规定,该企业的股票将从目前的东证1部降格为2部,1年后仍无法消除资不抵债的状况,将面临退市。
东芝将原定2月14日的季度财报提交时间推迟了一个月。原因是西屋电气(WH)对美国核能建设公司的收购被曝存在违规行为,需要继续调查。详细情况正在调查中,内容与资产价值的估算有关。因此,14日发布的内容为“公司方面的预期”。自东芝曝出会计造假丑闻之后,这已是第3次延期发布财报。
为填补亏空,该公司此前宣布将拆闪存业务并成立新公司,并出售新公司的部分股份。不过,该公司的最新表态是将考虑全数出售闪存业务后成立的新公司股份。另外,对于另一主体业务-核电业务,将推进英国与美国的子公司股份出售等,以海外为主缩小规模,公司拟出售旗下英国核电业务公司“NuGeneration”的股份,还考虑下调对美国核电子公司西屋电气(WH)的出资比例。
据共同社报道,东芝将在3月下旬举行临时股东大会,力争批准建新公司。除外国基金外,收购夏普的鸿海精密工业公司也参加了竞标。据悉,东芝目前是仅次于三星电子的全球第二大闪存制造商,由于闪存业务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其转让股权的计划迎来了五家公司抢购,分别是富士康集团、贝恩资本、海力士半导体、美光科技、西部数据公司。
此外,据共同社报道,2月15日该公司召集了有交易关系的银行在东京总部开会,介绍了因美国核电业务计入逾7000亿日元(约合420亿元人民币)损失的经过、以及半导体业务出售等改善财务状况的努力,要求继续到3月底为止的联合贷款。三井住友银行、瑞穗银行、三井住友信托银行这3家主力银行再次强调将提供支援。但出于对东芝经营状况的担忧,也有意见对支援持否定态度。共同社评论称,若交易银行出现动摇,东芝的资金筹措或出现困难。
在消费电子业务持续衰弱的情形下,这家昔日的日本消费电子巨头有意向核电业务转型。2006年东芝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濒临破产的美国西屋电气。这个价格超过市场预期一倍。
不过,转型道路上屡遭挫折,2011年遭受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巨大打击。2015年,东芝爆发大规模财务造假丑闻,具体情况是从2008年到2014年底,东芝虚报了近2248亿日元(约120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2016年又爆出了另两起财务造假丑闻。
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学术院教授宫岛英昭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芝发生财务造假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理问题,不过我认为2006年东芝并购美国核电企业西屋公司时,可能存在的过高溢价情况,为此次造假丑闻埋下了一个巨大伏笔。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对于东芝的核电业务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在财务造假丑闻爆发后,该公司大刀阔斧进行业务重组,一边进行了大幅裁员, 一边出售了多项资产及白色家电业务,调整为以核电业务和闪存业务为主的业务重组。
在开启重组后,该公司的业绩一度好转。不过在去年底,该公司宣布其在美国的核电业务可能出现数千亿日元规模的资产减值损失,具体情况是东芝旗下的核电业务子公司西屋电气(WH)在2015年底收购的美国芝加哥桥梁钢铁公司(CB&I)的核工程业务时产生了资产减值损失。由于美国国内的工程费和人工费等追加成本上涨,产生了超过收购时预期的巨额成本。2天内东芝股价大跌30%,总市值大约蒸发了5600亿日元。
(编辑:赵海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