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扛好全球化大旗 继续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更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波
2017-02-22 07:00

在2月21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去年以来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和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对全球化倒退的担忧,商...

在2月21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去年以来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和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对全球化倒退的担忧,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经济全球化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上。这一表态正确反映了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也为中国寻求相应的应对之道点明了方向。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商品、资本、人员、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开放地自由流动。上世纪晚期开始的这一轮全球化浪潮刚好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呼应,给中国经济注入了繁荣和活力。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在当前全球化遭遇一定的危险和波折时,中国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维护全球化的责任。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上台及其危险的保护主义论调,令人对全球化的前景感到忧虑,甚至有人称全球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然而,我们不能匆忙做出这样的判断。目前,全球产业链条已经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例如跨国企业的面目模糊化,不再从属于某个特定的国家,不同国家的人从其经营过程中分享利润,这样的链条不可能被政治力量轻易斩断。各国经贸合作互利共赢,例如中国和美国的经贸关系,既给中国带来了资金和就业机会,又让美国消费者享受到了价格低廉的商品。即使是特朗普等西方持保护主义立场的政治家上台,也难以毁坏如此紧密的联系纽带。如果我们对全球化的未来不过度悲观,就一定有维护这种共赢关系的力量。

不过,虽然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带来的整体效果肯定是好的,但是对各国国内群体的冲击是不同的。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不仅底层不满,也带动了一些中产阶级的叛逆情绪。政治上的变化归根结蒂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矛盾,说明西方各国的利益分配机制确实需要一定的改革,需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这虽然主要是西方国家需要解决的事情,但西方国家的尝试也能给中国一定的启示,提醒中国完善社会保障等制度,预防老龄化,防止贫富分化,躲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普惠式、包容性的发展,而这当然也一直是中国经济与社会改革的方向。

西方各国必须意识到,靠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是挽不回就业机会的,也救不了底层,长期内还肯定会破坏增长潜力,加剧西方的衰落趋势。当然,风险是存在的,假如世界各国经受不住保护主义的诱惑,重回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纷纷竖起壁垒、以邻为壑的局面,将会是所有人的悲剧。在此情况下,中国需要和西方社会一道,维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良好局面。中国高举维护全球化的大旗,也将有利于中国的其他诉求和主张赢得更多支持。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两个引导”为中国未来的全球战略指明了方向。这不是要中国替代西方,而是适时有所作为,占领未来国际经济政治博弈的制高点,在更好地维护中国利益的同时,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推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议程,已经获得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支持。基于这一优势,中国可以继续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更新,让本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机构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改变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贸机制。中国可以推动G20取代已经过时的G7,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用更多国家参与的公正讨论来取代西方国家的一言堂。同时,在国际政治、国际安全等领域,中国也可以更加奋发有为,全面推动世界的变革。(编辑 欧阳觅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