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宗伟代表:建议内陆自贸区建设对标香港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果 成都报道
2017-03-13 16:26

南财LOGO.jpg

第三批自贸区或于两会后择日挂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对于首批内陆自贸区如何建设,目前最被业界关注。其中关键是在于,内陆自贸区没有可供复制的经验。

多次针对自贸区提出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认为,内陆自贸区的建设方式,可以在了解和考察国内外自贸区的基础上,以香港自由贸易作为对标目标,有选择性借用其开放自由的制度、体系、模式、方式、政策。

内陆自贸区面临三方面困境

汤宗伟在其“关于加快推进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建议”中称,目前内陆自贸区建设,面临“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先天影响”、“体制创新与权力受限的后天制约”以及“方向与目标模糊的推进困扰”。

其中,汤宗伟认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先天影响”,是指内陆地区存在开放相对较晚、交通物流不畅、外贸依存度整体偏低、利用外资规模较小、专业人才和发展经验缺乏等问题。

“这既与区位、交通等自然客观制约有关,也与内陆地区多采取政府主导下有限的‘政策性开放’(非体制性开放)的路子有关”,汤宗伟表示。

而“体制创新与权力受限的后天制约”是指自贸区建设涉及的海关商检、口岸监管、外汇金融、政策准入、行政审批等若干事宜,其权限均在中央各部委,地方很难有自行的“先行先试”空间。

进一步讲,汤宗伟认为由于国家层面缺乏强有力的统筹体系,往往出现“政出多门”的现象,相关指导性文件和政策出台不同步、不配套、难集成,导致内陆型自贸区较多创新性的举措缺乏法律依据而难以开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在西部地区,一些创新改革的进程有放缓迹象。如对内陆地区发展具有较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飞机融资租赁、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创新型举措未能实现复制推广,金融、社会事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和行业对外资准入仍有较大限制和要求,无法满足内陆地区对便捷的跨境投融资、高水平高标准的医疗和教育服务以及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而“方向与目标模糊的推进困扰”则是自贸试验区是以政府职能转变、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开放、法制建设等为方向,“但在已开展试验的自贸区中难以有更多的感受,存在方向与目标还不太明了的问题。以致对资金的跨国流动管制仍然较为严格,开放度低,实质性的突破不太多,在突破现行的条规政策上缺乏足够的力度和做法,影响自贸区试验的整体进程和效果。”汤宗伟称。

以香港自由贸易作为对标目标

在内陆自贸区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背景下,以重庆为代表的内陆自贸区该如何建设?汤宗伟称,在了解和考察国内外自贸区的基础上,建议以香港自由贸易作为对标目标,有选择性借用其开放自由的制度、体系、模式、方式、政策。

而针对“政出多门、分兵把口、各自为阵”的现象,汤宗伟建议建立具有统揽各方同步推进创新的协作机构,做到一个口子设计、各个口子协调办理。

同时,汤宗伟还建议支持以重庆为代表的内陆自贸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先行先试。

第一是推动对内(长江经济带沿线口岸)对外(渝新欧沿线国家)大通关一体化,促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第二是推动探索综合性开放口岸试点。支持在内陆地区开展集铁路、水路、公路于一体的复合型物流枢纽打造,探索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监管模式。

第三是给予地方政府对自贸区特定业务税收裁量权。自贸试验区的一些业务领域(如离岸业务、境外股权投资等)可以实施与全球自贸区离岸业务相同的优惠税收,降低企业所得税,免征所有间接税,缩小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离岸业务中心在税收方面的差距,吸引跨国公司或离岸公司来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开展离岸业务。

(作者:李果 编辑:吴红缨)

李果

政经版记者

常驻成都,关注区域政经新闻,跟踪消费领域变化。邮箱:liguo@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