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马拉松评测:无锡马人气最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海银 陶杨 广州
2017-03-26 14:46

北方的寒冷还未完全褪去,南方已迎来暖阳。

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许多马拉松爱好者已经完成了自己2017年的第一场马拉松挑战。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国内就有42场马拉松赛事(含越野赛),不仅有厦门国际马拉松、无锡马拉松、重庆马拉松等国内金牌比赛,还有像香港渣打马拉松、东京马拉松这样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那么,在国内众多的马拉松爱好者亲身体验后,一季度哪些比赛是跑者们满意度最高的,值得一跑再跑的赛事?

21世经济报道对广大马拉松爱好者进行了一季度跑马体验的调查,以问卷的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的问卷调查及采访,跟着跑者们的足迹,倾听他们分享跑马体验,呈现出这份 “一季度马拉松体验评价”报告。

根据赛事的讨论热度,21世纪经济报道选取了无锡马拉松、厦门国际马拉松、重庆马拉松、成都马拉松、香港渣打马拉松、深圳大鹏国际马拉松、郑开马拉松、海口马拉松、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作为样本,向广大马拉松爱好者发放问卷,在六天内,最终回收500余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456份。

从问卷数据统计结果,一季度马拉松赛事人气榜前三名分别为:无锡马拉松、厦门国际马拉松、重庆马拉松。其中,无锡马拉松获得105票,达26%跑友支持;厦门国际马拉松获21%支持;重庆马拉松获14%支持;第四名成都马拉松获12%支持;香港渣打马拉松、深圳大鹏马拉松、郑开马拉松、海口马拉松、海南三亚马拉松得票率分别为:8%、7%、7%、3%、2%。

表一.jpg

“无锡马”人气最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本次票选的“人气王”——无锡马拉松,是许多跑友不得不跑的国内赛事之一,除了赛事服务广受好评,经过蠡湖穿越江南大学的无锡马拉松赛道也有着“国内最美马拉松赛道”的美誉。

三月正是无锡樱花盛开的时节,起跑时的“樱花雨”也为无锡马拉松圈了不少粉。“花瓣雨真的很浪漫,是一个大大的惊喜。鸣枪起跑那一刻,砰的一声,樱花瓣冲天而起,飘飘洒洒,如梦如幻一般。”跑友梁刚在他的朋友圈这么分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挖掘数据发现,近八成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跑友表示,从观众的加油氛围和赛道沿途风景两大体验指标满意度来看,无锡马拉松的体验满意度较高,会考虑下年继续参加。

另外,无锡特色的园林建筑、古镇和美食也是跑友们钟情无锡马的原因。

“海南马”遭冷落

在本次人气调查中,旅游城市海南举办的两场马拉松:海口马拉松和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得票率却不理想。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多位参加过这两场马拉松的跑友后得知,这与这两座城市举办马拉松的经验不足和马拉松宣传工作不到位关系很大。

参加了海口马拉松的李晓亮告诉记者,海口这个城市没有马拉松的气氛,对赛事的宣传力度很小,也没多少观众来加油。

“而且路线设计得也不好,前半程风景不错,靠近海边,但后半程折返多,都是新楼盘,跑着有些无聊。”他说。

另一位参加了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的跑友告诉记者,海南马拉松人气不高,很大原因是赛事运营方的宣传力度不足。

“经过‘天涯海角’的赛道很美,如果加大宣传力度,应该会有更多跑友参加的”他说。

表2.jpg

表三.jpg

马拉松,传统旅游的转变

从问卷的回收数据统计结果看出,赛事所在地的自然风光及气候、赛事本身的知名度和专业程度、参赛的便捷程度是马拉松爱好者最看重的三大要素。

另外,景点、美食、赛道路线、住宿条件、安全、购物六大需求中,景点和美食票数分别为285票、254票,成为跑友们最需要注重的两大需求。这就对赛事举办城市本身的城市特点宣传具有借鉴意义。

参加了3月19日成都双遗马拉松的一位女性跑友告诉记者,在成都跑完马拉松,她和几位跑友还计划到九寨沟玩几天。另一位参加了1月2日厦门国际马拉松的吴颖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跑完厦门,我还在厦门休了几天假期,尝遍了各种厦门小吃。”

可以看出,马拉松作为传统旅游度假方式的转变,在现代都市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成为一种认识城市活力、城市文化的方式。旅游城市举办的马拉松比赛愈来愈显现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图4.jpg

跑友画像:初级跑者占多数,学生群体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参加本次问卷调查跑者情况梳理后发现,一季度活跃跑者半数为年参赛频次在3场以内的初级跑者。数据显示,年参赛频次在3场以内的跑者数占49%的比重,年参赛频次在3-5场的跑者比重为32%,频次在5-10场的跑者为14%,大于10场的跑者群体占3%,大于15场的跑者群体为2%。

从行业分布来看,马拉松爱好者中金融行业从业者居多,占总数的31%。记者注意到,学生群体中马拉松爱好者开始显现,马拉松运动在学生群体中的热度传导值得期待。

另外,从收入来看,55%的跑者月平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从马拉松赛事资金投入来看,年资金投入在5千元以上的跑者占35%。

表5.jpg

(作者:陈海银 陶杨 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