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数:京沪深穗位列前四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斌 广州报道
2017-03-29 18:24

3月29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的“2017国际金融峰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以“产融新生态与城市崛起”为主题,探讨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征程中,实体经济和金融如何更有效的结合,金融何如助推实体经济改革、创新、转型,为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峰会上,由21世纪经济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出品的《2016年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选取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部分省会城市等共25个城市,从宏观、金融机构实力、融资能力、金融绩效、软环境、监管机构和交易所6大二级指标入手,根据50多项三级指标,测算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数。

从测算结果看,前十名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天津、成都、西安、重庆、杭州。

“这个报告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起到三部分作用:一是可以反映这个城市金融系统,服务业社会经济的能力;二是显示紧迫性,通过排位和排名使各个地方看到哪些地方还有差距,今后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工作;三是报告还提出一些建议,值得各级政府思考,然后做出明确的决策。”《报告》的学术指导顾问、国家统计局原司长黄朗辉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一线城市“马太效应”凸显

测算结果显示,2016年城市金融指数京沪深位居前三名,这显示出三地在全国的金融中心地位。温州、沈阳、大连名次相对靠后,周边辐射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报告》显示,金融竞争力指数得分靠前的是一线城市。比如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注册所在地,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和调控机构的所在地,金融竞争力全国第一。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二。深圳虽然不是直辖市,但是作为计划单列市,且有深圳主板交易所,所以尽管深圳经济总量不如广州,但是金融竞争力比广州要高。

广州金融竞争力超过直辖市天津和重庆,这表明广州本身仍是华南重要的金融中心。

从区域来看,京津冀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是北京,辐射全国,天津为区域金融中心。华东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是上海,也有辐射全国的意义,南京、杭州为区域金融次中心。华南地区深圳为最大的金融中心,也向全国辐射,广州紧随其后。

分项指标来看,上海2016年城市金融竞争力宏观指数位居第一,北京第二,深圳第三,天津、广州、青岛分别位居第四到第六名。苏州和重庆位居其后;金融机构实力指数北京独大。融资能力指数北京第一,上海第二;金融绩效指数京沪深分居前三名;软环境指数深圳第一,广州、福州位居第二、第三。机构和交易所指数三甲为北京、上海、郑州。

WechatIMG24.jpeg

金融中心还需再定位

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不仅决于经济总量,比如西安,GDP总量还不到1万亿,与武汉、成都、杭州、郑州等地存在差距,但其金融业增加值占GDP和第三产业比例,以及金融业增加值总量等,跑在了很多城市的前面。

《报告》称,从全国情况看,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与国家给予的战略定位有关。一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的金融竞争力比较高。从各个分项指数看,各个城市未来要在金融竞争力上提升,首先还是要有更高的国家定位,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从城市金融竞争力来看,北京是大部分央企、世界五百强企业注册地,金融监管机构和决策部门集中于此,是全国性的金融中心。在全球经济实现多中心的过程中,中国具备软实力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特别是世界金融治理秩序和规则发生变革的时候,北京与上海谁来担当全球新金融中心的角色,需要好好进行研究。

《报告》还指出,目前全国城市金融竞争力分层明显,京沪深与其他城市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京沪深本身内部差距明显。这表明,京沪深作为金融中心需要定位,全国各个城市在各个区域的金融中心的定位,也需要明确。

比如,北京作为首都所承担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功能,有关金融的哪些功能应该转移出去,哪些该保留,需要仔细研究。央行在上海设立总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而北京是否应该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或者部分功能转移到上海,值得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受高房价以及雾霾等天气的影响,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软环境指数有所下降。近几年京沪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势头减缓,甚至出现下降,这些地区未来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减弱。很多省会城市,在人口实现快速增长时,需要遏制房价过快上升,使得实体经济获得更低成本的发展机会,金融业才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作者:黄斌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