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于正经历了大起大落,如今,他迎来了一次改变。“有时候你往后退,是因为弹弓(可以)弹的更远。我觉得这是...
39岁的于正经历了大起大落,如今,他迎来了一次改变。“有时候你往后退,是因为弹弓(可以)弹的更远。我觉得这是个好事。”
一年多以前,和琼瑶的官司让他改变了很多。“两年过去了,回想当年,那个时候太多人捧我,这个过程中灵感会枯竭。回过头再看自己那两年的几部作品,太多雷同了。”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过,这两天灵感来了”。
刚结束新剧《凤囚凰》,于正就开始下一部戏的筹备。这两天,于正对新戏的造型、美术都有了想法,《延禧攻略》的前期准备也就开始了。“所有衣服都要有历史出处,做成正剧气质。我想把它拍成《纸牌屋》加《红楼梦》的感觉。”
这是于正在沉默了一年之后,“重新出山”的作品。不久前,欢娱影视发布了八个新片单,包括已杀青的《朝歌》、《凤囚凰》等。《凤囚凰》在发布了片花后,依旧褒贬不一,但多数人都在感慨,于正好像变了。
于正的作品一直都带有争议,但他似乎并不在意。在他看来,自己要做的就是差异化。而基于现阶段的自己和产业变化,这个阶段里,改变自己原有的色彩美学、做出“正剧气质”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过去一年)我安静了,有时间去思考。”于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他看来,这个阶段对于自己和欢娱影视都是全新的。新,在于其作品气质和公司业务的拓展;不变的是作品依旧讲述历史中的故事,“我对传播中国文化,有种执念。”
改变:从偶像剧到正剧
对自己的作品,于正一直追求差异化。“我尝过差异化的好处,在做《美人心计》之前,古装剧都是灰色、黑灰、灰白的。我做出了一个色彩的世界。”
在色彩上,五颜六色一度成了“于正作品”的标签之一。外界的评价让他曾对自己产生质疑,“原来,《宫》到《云中歌》我没有进步,这个色彩用得太多了。”
从编剧转型制片人,于正第一个改变的就是色彩。与此前作品不同,《朝歌》的色调相对沉稳,并请来两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博士从剧本阶段参与把控;《凤囚凰》的画面则有些“烟云水气”。
“《朝歌》浓郁;《凤囚凰》素雅。”欢娱影视CEO杨乐这样对记者评价。在于正看来,色彩上是从电视剧过度到电影感。
从第一部作品面世至今,于正的作品一直伴有多种评价,他告诉记者,评价自己都会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关《凤囚凰》的一种评价让他很不舒服,画面里出现大量“圆洞门”、木色质地的背景。“很多人说是日式的,我好生气的!这是中国南北朝的特色,是属于中国的,这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都有表现,人家学了我们的,我们还说是人家的,多可笑。”他告诉记者,《凤囚凰》所有造型、美术都取自山水画、敦煌壁画。
采访中,于正多次强调自己对输出传统文化有执念。“我对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非常在意,我想告诉人家中国有多伟大。”
实际上,历史剧确是于正作品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如果说前期的作品更多偏向偶像剧,现在的他追求更多的是细节严谨的正剧。
“以前我看大事件,细节我是不看的,因为我觉得我只要看大事件,我自己去编细节,这样才会更好看。那时候会忽略很多,出现历史错误;以前我从不看图片,我觉得他们的美学太土了。现在反过来,我很注重细节,这才是我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另外我喜欢看古画,如果我还原古画形态,把它美化成现代人喜欢的东西就会不一样。
在他眼里,目前的宫廷戏,还没有超过TVB的《金枝欲孽》,“人家是苍凉的,写的是人性的纠葛。女人之间可以斗,但不是为了争宠,而是权威、家族利益。”
另一个差异化体现在制片成本的分配上。与目前市面上其他电视剧演员占据了主要成本不同,于正的大手笔制作《朝歌》投入近3亿,演员只占了1800万,其他费用都花在场景和后期。据悉,《朝歌》去了新疆8个地方,历时半年左右,后期做了8个月。
挖掘多维度人才
杨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欢娱的收入主要来自影视投资和艺人经纪。据了解,欢娱和签约艺人是签全经纪约模式,主要以经纪代理费为主要收入。
在艺人经纪上,于正显然有自己的一套,尤其是捧红自己戏里的女演员。无论是《宫》、《美人心计》里的“晴川”杨幂,《陆贞传奇》里的赵丽颖,还是《新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陈乔恩,这些都与于正有直接关系。
“故事怎么好看,就在你和艺人的接触中,从她们身上拿人设,对她度身量做。《宫》之所以成功,因为我是按照杨幂的样子写的晴川(《宫》中人物)。”于正坦言,早期的自己有固定的人设感,对艺人的选择更多的是有像剧中的人物。
“我是high这个点的。”说到艺人,于正表示这曾经在他的精力分配中占据了80%。曾有业内资深人士告诉他,于正家的剧本是最好看的,但戏没有剧本好看,总结下来是因为演员有问题,总是用很新的新人。
如今他要打破这种固定的选角思路,精力的分配也从80%变成40%。他开始用不同方法搭配演员,从捧自家艺人;到捧合适的、很像的人;到看中演技。“新人不用,如果用新人,就用很多老戏骨来带。”
杨乐表示,目前欢娱的艺人里还是新人居多,会根据他们的特质扬长避短。于正介绍,自家的艺人,自己手上至少有三个戏是适合他们的,等他们红了就去外面拍戏,公司提取代理费用。
而旗下当家艺人的离开,让外界对欢娱的艺人合作模式和留人能力产生疑问。不过,在于正看来,不必刻意留住一个人。“当一个演员很红了、到期了,他要走你要核算两个,第一是续约的条件合不合适(抽成比例是否降低);第二是继续用他的可能性,如果你再用他,成本变高了,那为什么不培养新人。”
在这种模式下,欢娱将目光从艺人投向编剧、导演的培养上。杨乐告诉记者,欢娱的整体业务中,包括艺人培养与经纪、年轻编剧工作室、影视宣传公司、衍生品开发与对接、独立发行等。“未来欢娱的后台制作,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过去的欢娱代表了‘创新和创意’,新欢娱再提‘重塑’,建立集艺人、剧本、制作、发行、宣传、衍生品于一体的生态。”
据悉,欢娱签约导演猫的树与签约编剧玉朵朵,已经在《我与你的光年距离》中合作。这样的培养方式,是于正想要的。
随着电视剧产业大热,资本关注也越来越多,一集电视剧的制作成本更是水涨船高。 但于正似乎并没有资金方面的压力,这不仅是因为片酬花费少。“我只有《朝歌》是风险投资,也是在有保底的情况下。我是保守派,开机前卖出,从来没亏过钱。”
“我们希望投资人能达成共识,不要为了拿到融资,让作品和艺人成为牺牲品,我们要做质量把控。其次,在战略上要匹配,我们要做产业链,先把产业链上的环节和人培养起来,再到市场上去推广。”杨乐表示。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