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应坚定地推进金融去杠杆任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CPI同比0.9%,低于预期1%,较前值0.8%小幅反弹。中国3月PPI同比7.6%,预期7.5%,前值7.8%...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CPI同比0.9%,低于预期1%,较前值0.8%小幅反弹。中国3月PPI同比7.6%,预期7.5%,前值7.8%。从环比看,3月份CPI下降0.3%,前值下降0.2%;3月PPI环比上涨0.3%,前值上涨0.6%,涨幅连续三个月回落。
这些数据似乎表明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的CPI、PPI持续上行的趋势暂时停歇,但判断趋势扭转为时尚早。从数据看,3月CPI同比上涨主要受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等非食品价格上涨影响。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0%,与前两个月大体相当,保持平稳态势。
在3月份CPI的0.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 在3月份PPI的7.6%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5.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8个百分点。
我们发现,除了翘尾因素之外,CPI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鲜菜、猪肉等食品价格同比跌幅较大,3月份食品价格下降4.4%。其中,鲜菜价格下降27.9%,鲜蛋价格下降11.8%,畜肉类价格下降1.3%等。与此同时,服务价格上涨2.7%,其中,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5.3%、2.9%、2.4%、2.3%、2.0%、1.3%和0.7%。
食品价格受到季节与天气的影响比较大,禽肉类则更多的受养殖周期以及饲料成本等影响,尽管总体上CPI同比涨幅不大,但服务价格的快速上涨,考虑到去年下半年与今年前三个月的房价刚刚大涨,传递效应会有迟滞,因此,与不稳定因素相关的食品价格下降或许并不能代表CPI趋势,在过去几个月房价(租金)与人工费用的刚性上涨可能更能代表CPI的未来。
相比CPI,PPI的拐点可能已经出现,这是因为PPI之所以在过去几个月不断抬升,主要是政策性因素,即去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去产能、去库存的工作,黑色、原油、钢铁等由于供给的减少带动了PPI同比的大幅上行。但是,正因为这种过快的上行带来通胀压力与强烈的通胀预期,与此同时,工业品产量创出新高,而总需求未明显回升,PPI已经丧失了继续上涨的政策动力以及市场基础,本轮PPI的上涨向CPI传导也将非常有限。
因为去库存和去产能,PPI在过去几个月不断抬升,因此制造业承受了一些挑战,包括供给过剩、成本抬升以及需求不足,而从CPI看,通胀依然存在,而这又是制造业承受压力(成本)的原因之一。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在于,中国过去多年释放了过多的流动性,信用扩张过快,从而抬升了地价、人工成本等要素成本,对整个经济运行构成了挑战,这也是中国通胀压力持续存在根源。
一种观点认为,CPI走低减轻了货币紧缩的压力,实际上,在过去若干年,相对于CPI水平,中国过低的基础存款利率实际上为负,而企业的融资成本又因为融资链条过长等因素导致财务费用过高,这种扭曲现象表明货币政策与CPI实际上存在脱钩的情况。这种价格扭曲是因为信贷资源过度倾向国企以及地方融资平台所致。
我们认为,通胀压力的降低不应该对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整产生影响。中国金融问题的根源是货币总量过多,导致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过金融创新过度地制造金融泡沫与地产泡沫。中国应该坚定地推进金融去杠杆任务,逐步收回过多的流动性,目前看,这种去杠杆只会在金融市场产生影响,不会抬升实体经济的成本。而不回收流动性,控制住货币总量,最终会冲击实体经济,产生脱实向虚的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