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注C端是互联网医疗老兵丁香园不断释放的信号。4月17日,丁香园在宣布推出在线问诊产品丁香医生6.0版本后,交出了首...
加注C端是互联网医疗老兵丁香园不断释放的信号。
4月17日,丁香园在宣布推出在线问诊产品丁香医生6.0版本后,交出了首份成绩单:这款原先基于微信平台的在线问诊产品,上线仅半年,在尚未大规模推广的前提下邀请了一万多名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入驻,每天付费咨询的问题数接近一万。
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表示:“丁香园的定位是提供整体化的医疗解决方案,我们不会只做咨询、内容、互联网医院,而是把这三个结合在一起。业内很少企业能将这三者拼在一起。”
从最初医患问答的轻问诊,到近两年穿上互联网医院、人工智能等外衣“卷土重来”,在线问诊从未淡出群众视野。包括新老互联网医疗公司、BAT、新浪等企业,不断加速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在线问诊闭环。
但在线问诊这一业态自诞生之初就被打上免费、烧钱的烙印,各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监管空白。经过前期热逐和后期跑马圈地,“寒冬”中的资本、创业者不得不渐渐触及诊疗核心,解决变现难题。
加码C端
在此前的10多年发展中,丁香园偏重服务医院、药企和医疗、科研机构等B端领域。李天天毫不讳言:“丁香园曾经是一个少数派,因为她关注的仅仅是医疗行业,关注的人群也主要是医生。”
分水岭出现在2014年,丁香园内部组建了丁香医生团队,主要是建立了丁香医生、丁香妈妈等一批微信公众账号,输出科普健康内容。去年7月,丁香园推出医疗付费问答产品来问医生,已经16岁的丁香园正式迈入在线问诊领域。
丁香园副总裁、丁香医生负责人初洋告诉记者:“一开始做来问医生的服务号,是在尝试这种在线问诊服务是否有患者愿意买单。演变到现在,C端成为一个重大发展战略,因为我们发现患者买单意愿很强,我们平台上有5个医生咨询费的月收入是上万的。”
今年3月底,丁香医生发布6.0版本,将所有功能模块接入。至此,集科普信息、在线问诊、药品查询、就医推荐等功能于一体的丁香医生APP迭代完成。
李天天不止一次提到丁香园布局C端的思路——“ICE模式”,即Information(信息)、Communication(交流)、Engagement(互动)。
信息方面,丁香园形成了14个微信公众号矩阵,2016年共计生产2622万字,日均阅读量超过154万人次;交流指的是人机对话和医患交流;互动则是指丁香诊所和慢病关爱中心,其中慢病关爱中心与腾讯、礼来达成合作,丁香诊所则对标一、二级医疗机构,针对常见病诊疗和慢病管理。
不过,丁香医生至今还不能开出在线电子处方。
在丁香医生APP中,主要工具栏包括找医生、找药品、看科普、工具箱四项服务。其中,找医生主要是医生为用户解答医疗问题,选择一般性提问服务,医生在24小时内回复用户;加急提问则在1小时内回复,但收费翻倍。
17日晚上十点,记者以皮肤问题和五张配图查询找医生栏目中的皮肤性病科,该栏目向记者推荐了17位医生,咨询价格最低十元,最高三十元。记者选择一般性提问服务后,医生在五分钟左右给出回复;选择加急服务后,医生则在一分钟左右给出回复。两名医生给出的用药建议略有不同。在支付界面,丁香医生则注明“医生的回答只作为健康咨询类建议,不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
“现在我们还没有资质。其实丁香医生要做的是基础医疗的入口,然后再去做流量分发,分发给医生、医院、第三方检验平台等。”初洋进一步说道,“丁香诊所基本是按照线下诊所的方式在运营,前段时间我们的互联网医院也成立了。接下来希望打通内部的业务,在杭州完成线上、线下闭环。”
蓝海还是深渊?
在线问诊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最早是以轻问诊形式出现。第三方研究机构易观智库联合春雨医生共同发布的《中国移动问诊白皮书(2017)》提到,5年多时间过去,在线问诊并未被取代,各大公立医院推出的互联网医院、药企推出的诸如药师服务等,都是通过移动问诊的方式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高特佳医疗投资集团高级研究员李挺告诉记者,在线问诊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使用人群集中化,且中等收入、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外来女性用得较多;专科集中化,妇科、儿科、皮肤科、中医、心脑血管急诊用得较多;形成社区,病友、医生社群交流的APP发展较好。
然而其盈利能力一直备受关注。
李天天和初洋的态度是,在线问诊不应该有免费服务。记者注意到,丁香医生提供的免费服务包括分享医疗问题免费看答案和“7元无门槛券”两项。
“我们后期会跟医生分成。丁香园的媒体业务现在是盈利的,另外面向企业的员工健康解决方案、面对医生的付费答疑服务也在探索中。”初洋坦言,“丁香医生还是需要烧钱,但研发加销售加内容团队只有70多人,运营成本不算高。”
李挺则直言:“愿意在在线问诊方向花费的人不多,在线问诊难以解决买药问题,特别是医保卡直接支付。现在用户相对稳定下来,新业务拓展方向不明,而且社区卫生院、私人医生在某些城市已经不错了,线上的医生如果没能证明医术突出,很难和线下机构PK。”
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规范,在线问诊的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一度饱受质疑。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此前对记者表示:“在线诊疗规范化是现在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比较关键的问题。网上医疗行为应该重视风险,加上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仍处在初级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专业的线上诊疗操作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把控服务质量。”
其中,医生或许是在线问诊最大的变量。医生的质量、科室覆盖率、医生在线时间直接决定了在线问诊的市场规模和患者影响力。李天天透露:“原来医生看到诊疗平台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患者,就不回答所有人的问题,只告诉患者星期几出门诊,这些患者关掉网页就去找医生了。医生甚至告诉患者,‘我给你免费加号’。”
“投资者现在更加理性了,在线问诊多少让人失望,未来发展方向和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有重合部分,因此比较难。现在还能拿到融资的一般是已有一定规模可线下布局的,与药、械有协同效应未来走并购路线的企业。”李挺总结道。
(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