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5年12月底招商蛇口工业区完成吸收合并招商地产,即实现招商蛇口(001979.SZ)整体上市后,公司在2016年迎来整合与...
随着2015年12月底招商蛇口工业区完成吸收合并招商地产,即实现招商蛇口(001979.SZ)整体上市后,公司在2016年迎来整合与转型发展的元年。重组后的招商蛇口全面布局社区开发与运营、园区开发与运营、邮轮产业建设与运营三大业务板块,并以“前港—中区—后城”模式打通三大板块业务的联动通道。
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宏观经济背景环境下,“前港—中区—后城”模式除了在北京通州台湖及其它一、二线城市复制外;同时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地制宜地同步推进,“蛇口经验”出海“开花”。
资本加码转型
2015年12月招商蛇口完成整体上市,市值接近1500亿,在深市排在前20名。
回顾2015年选择登陆资本市场初衷,招商蛇口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刘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采访时介绍称,此次重组上市是招商局集团响应国企改革,践行国家自贸区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旗下地产板块深化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步骤。
“招商局集团地产板块在战略和业务层面面临多种诉求。在业务层面,我们需抓紧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同业竞争、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管理效率以及创新激励机制等;战略层面,需积极推动产业、城市的全面升级并积极参与自贸区的发展,”刘伟表示,“同时,从招商局集团自身来说,随着前海蛇口自贸区的设立以及国企改革的加速推进,我们认为天时地利的时机到了。”
考虑到蛇口品牌的历史传承,以及挖掘蛇口自贸区与前海区域的概念,招商局集团最后决定采用“吸收合并整体上市”的方式,蛇口工业区作为合并后的唯一主体存续,作为集团的地产及园区开发业务资本运作平台。
重组完成后,招商蛇口较原来招商地产新增了“园区开发”、“邮轮产业建设”两个板块。尽管传统房地产业收入占比较高,根据2016年年报统计达88.31%;但招商蛇口计划将定位为一家以“产、网、融、城一体化”为运营模式的综合城市运营服务商,三大板块业务能得到均衡发展。
由于交易方案复杂,困难点与创新点交织,这次重组上市创下多个“首例”,比如首例非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上市公司同时进行配套融资;首例公司上市同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资本市场首例A+B股同时转A股案例等。而整个重组过程历时不超过9个月,在刘伟看来,“高效率”完成少不了监管层的支持与协助。
刘伟表示,深交所相关负责人员具有专业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为项目顺利进展加班加点、不辞辛苦。沟通渠道多样,沟通过程顺畅,对于项目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对于公司提出的协助需求,深交所尽职尽责,高效优质地完成了每件事项。
解密“一带一路”布局
经历三十多年在蛇口探索后,招商局提炼出“前港-中区-后城”的空间发展模式,就是以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新区开发,从而实现成片区域的整体发展。刘伟表示:“这一模式实现了港、产、城联动,将政府、企业和各类资源协同起来,其内涵是产业的流动和升级,从而把城市盘活。”
如今,招商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把“前港中区后城”经验在东非国家吉布提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复制。“主要是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目前的状况和当年的蛇口类似,结合蛇口的经验,我们因地制宜,在海外直接复制升级版的蛇口模式4.0,同步开发‘前港’、‘中区’和‘后城’。”刘伟谈道。
据其介绍,这种模式即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系统解决制约东道国产业转移的硬环境短板和软环境短板,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的平台。
其中,硬环境建设包括建设一流的港口设施,打通港口与腹地之间的集疏运通道,开发产业园区、物流园区、自由贸易区等,建设产业发展所需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软环境建设则包括通关、结算、支付、物流、培训等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招商局在全球的港口网络分布已经覆盖18个国家,48个港口。
谈及“一带一路”倡议对当地经济的扶持情况,刘伟以东非国家吉布提为例,吉布提位于几大洲交汇的十字路口,战略地理位置突出,腹地经济优势明显。“我们正在将吉布提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逐步打造为区域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建设一个‘东非的蛇口’,我们助其新建的具有更强吞吐能力的港区将于今年投入运营。”
对于未来将如何继续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刘伟表示,一方面加快推进蛇口的升级,包括前海蛇口自贸区先导区的建设和平台公司的建设;另一方面,将推进海外拓展,主要聚焦于中国香港、新西兰、澳大利亚、“一带一路”沿丝国家和其他英语系国家的一线门户城市。
比如在澳新,招商蛇口将推进海外并购和整合,通过混合型并购,达成区域及规模扩张和产业价值链延伸。同时,将继续拓展新西兰业务,强化“土地开发+房屋建设”双管齐下模式,积极介入当地居民大宗土地招投标和政府公屋建设。(编辑:杨颖桦)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