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大酒店集团纷纷加码中档酒店市场。包括希尔顿与铂涛合作的欢朋酒店,万豪喜达屋与东呈合作的万枫酒店,...
近年来,各大酒店集团纷纷加码中档酒店市场。包括希尔顿与铂涛合作的欢朋酒店,万豪喜达屋与东呈合作的万枫酒店,洲际在中国推出的智选假日酒店等。
4月28日,华住酒店集团旗下中档酒店品牌“漫心”将在上海开业首家门店。业内一直有观点对中档酒店的盈利预期持保留态度,担心蓝海变红海。但漫心品牌CEO曹娟表示,中档酒店盈利不是问题。酒店最终是否盈利依靠的是产品设计、商业模型、运营能力、成本控制和品牌效应等。具体到漫心,她认为华住庞大的会员体系可以为漫心带来足够客源,也为盈利提供了保障。
盈利困局?
一种观点认为,中端酒店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赚钱。中端酒店的装修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将原有物业改建或新建的成本不低。而一线城市的酒店市场竞争激烈,酒店集团发力二三四线城市,但有些城市消费力较低,难以销售与成本相对应的价格。
曹娟介绍,像漫心这样的中档酒店,选址主要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以及长三角、环渤海湾、珠三角和中西部等发达城市的主流位置、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和商业街等,需要周围有完善的餐饮和商业配套。
她说,根据前期调研和模型计算结果,漫心在盈利方面有足够的商业模型支撑。漫心招商手册显示,对于加盟商来说,从投资到营业,漫心酒店单间造价在12万至13万,包括工区,水电等基础设施,年回报率不低于20%。曹娟表示,在一线和二线城市选择的优质物业虽然租金相对比较贵,但是未来能够销售的价格也会相应提高,一线城市为例,酒店门市价在390元至700元之间,RevPAR(平均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为300至600元,二线城市门市价为290元至500元,RevPAR为250元至450元。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教授肖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所有档次酒店都有盈利和不盈利的,关键是看有没有在合适的地方建合适的酒店,投资能不能控制住,产品是不是适合面对的市场。例如亚朵酒店扩张得很厉害,但打法是确保每个酒店都赚钱。
曹娟坦言,成本控制是一个难题,为了控制成本需要与供应商反复谈判。例如漫心洗护用品使用了日本的Pola品牌,其洗发水在市场上的售价是170多元一瓶,但这个成本加盟商无法承受,最后漫心通过和Pola日本总部反复谈判,才把价格控制在适合运营的范围里。
曹娟表示,对于加盟商来说,漫心运营成本是固定的,大约比全季高出10%,只要把运营成本加上物业成本就能算出能不能盈利。他们也会帮加盟商算账,如果不挣钱则不建议其加盟,比如拿的房租已经超过了周围地价或者超过同等物业的价格。
“做中端酒店肯定存在风险,租期、物业条件和成本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收回投资年限,有的可能非常快,有的可能就略长一些。”曹娟表示,有些加盟商可能物业成本较高,但是签约超过15年的话还是会让他们做,因为中档酒店比经济型酒店回收投资要稍微慢一点,但未来的现金流会很高。
应对国际酒店竞争
漫心原为华住旗下的度假酒店品牌,此番重新包装升级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未来将拥有度假酒店、民宿以及如今的城市酒店三种不同的业态。曹娟表示,度假酒店市场进入门槛更高,投入成本更大,相较之下,城市酒店更具战略意义及投资意义,同时面对的市场需求也会更大。
中国中端酒店的潜力也受到国内其他酒店集团甚至国际酒店集团的青睐。肖曲表示,国际酒店进入中国的中端市场将会带来良性竞争,他们对品牌很执着,相对来说对硬件和服务的要求会高一些,而且品牌价值较高,例如希尔顿与铂涛合作的欢朋酒店,一年能与业主签几十个项目。
“不过在中端市场,国际品牌是后来者,不像当年在豪华酒店市场,绝大多数本土品牌是后来者。”肖曲表示,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造价和房价决定了国际酒店集团进去比较困难,而国内品牌在这方面则有优势。
肖曲认为,要想占领市场份额,关键是把蛋糕做大,虽然有二三十个品牌,但总共的酒店数其实不多,目前中端市场离成熟还早,各家酒店只要找准定位,业主理性投资,在合适的位置建合适的产品,就能在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曹娟认为,中端酒店需要有符合客人内心想要的东西,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逐步形成,由于互联网的原因,成熟跨越式的提升,他们正在度过“爱美、怕死、缺爱”的初级阶段,向“情怀、品质、合适”的稳定成熟态转型。“对于客人,我们在品质和品位上发展,对加盟商而言就是成本、设计、科技、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的综合考量。”
华美顾问集团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表示,酒店选址时所在地供求关系也很重要,因为如果所在地区高端酒店房价往下走,就没有中端酒店的生存空间。不过曹娟表示,漫心选址不会故意避开高端酒店,高档品牌有他们相对固定的人群,中档品牌也有自己的客群,而华住的一些积分机制和会员福利可以保证会员的忠诚度。
“和国外相比,国外大部分都是品牌集团化运作的酒店,中国的单体酒店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寻找集团机构来管理和经营。”曹娟表示,目前中档酒店还是没有到纺锤型市场结构,中档市场的空间非常充裕。
迈点研究院(MTA)联合Talking Data发布的《2016年中国中档酒店市场大数据分析》显示,与持续增长的消费群体相对应,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档酒店规模已经超过高端酒店,其酒店数接近2万家,占酒店市场总量约7%,且增长势头仍然强劲。
(编辑:李清宇,邮箱:liqy@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