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中的房产经纪人生存法则·成交篇当买卖双方见面时,让他们将所有的需求和顾虑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谈判顺利进...
变局中的房产经纪人
生存法则·成交篇
当买卖双方见面时,让他们将所有的需求和顾虑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谈判顺利进行。而中介人员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坦诚沟通,不能为了促进签单,而去隐藏一些信息,这样容易导致后期的纠纷。但在裴丽丽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后期服务。
房天下销售员裴丽丽工作于丰体时代大厦店(北京第六分行)。33岁的裴丽丽在中介行业属于年龄较大一类。
2015年,裴丽丽在家人的反对声中,毅然从吉林省一个县城银行辞职来到北京。并因机缘巧合认识她现在所在门店经理武英杰。“当时只知道武英杰是做房地产销售的,每个月收入能有四五万元。他的团队里70%的员工能签单。”
“但我发现这个行业挺有前景,在我不需要投入本钱的情况下,能够挣到相当多的利润。此外,我也挺喜欢销售行业,它有很强的伸缩度。只要你想拼,就能从业绩上看到你的实力。其他行业可能是另一番景象。”裴丽丽思考后决定加入武英杰的团队,并承诺绝不做那剩下的30%。
从2015年8月入行以来,裴丽丽每月都有签单。多的月份甚至达到10单,并多次获得区域销售冠军。而在政策频出、市场冷淡的今年4月,裴丽丽还成功签约两单,她所在的店铺当月共计成交三单。
经过近三年在中介行业的历练,裴丽丽对目前自己的收入状况非常满意。“在北京买一套房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我离这个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
专业度是关键
裴丽丽几乎是在对行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房地产销售生涯。最开始她几乎对三居和两居、面积、朝向、户型图等概念一片空白。“一些老员工不愿意传授经验,我就想偷偷地学,记录他们怎么打电话、怎么交流。私下就死记硬背,不停锻炼。慢慢地我发现,一个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是获取客户信任的重要因素。计算税费就是专业素养的体现,而这恰好是在银行工作了十几年的我所擅长的。”
来到房天下第20天,裴丽丽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订单。当时从接触客户到签单只花了一天时间,这让她非常有成就感。接着第二单、第三单纷至沓来。每完成一单交易她就会总结和归纳,长此以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她看来客户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无论通过什么渠道来的客户,第一次见面要准确掌握客户的信息和需求。第二次见面要基本能匹配上。“匹配错一次客户可能会被谅解,但第二次就很难获得信任。”
裴丽丽认为需要通过客户的买房意图,购房预算及面积、位置、朝向、户型等具体需求,初步匹配出三套房源,将候选房子的优缺点写出,并计算出各自税费。当客户选出较为满意的房子,再以此为标准,寻找更好的房源。
“了解到客户需求后,我并不会集中于房子相关问题,还会聊他们的工作类型、家庭情况、资金来源等。从多方位了解客户,而不仅是买卖房的关系。”裴丽丽认为掌握全方位的信息能够应对很多意外情况。比如,当购房预算和需要有差距时,首先需要衡量顾客是否能够提升预算。如果不行,就需要有技巧地劝客户放低要求。在她看来,客户买房就是买一个“脸面”和“舒服度”。在劝说时需要充分尊重客户的感受,并传达一种思想,就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达到需求的80%就可以入手了。
据裴丽丽介绍,有一次,双方经过协商后,仍有2万的争议空间,但都不愿让步。于是她转而讨论装修问题,引导双方在家具和电器上有所妥协,最后得以签约。其他时候,她还会考虑到“舒适度”,例如业主允许客户提前入住,能够帮买家省出一些租房费用等。
维护关系
在沟通方面,裴丽丽认为并没有什么技巧。当买卖双方见面时,让他们将所有的需求和顾虑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谈判顺利进行。而中介人员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坦诚沟通,不能为了促进签单,而去隐藏一些信息,这样容易导致后期的纠纷。
但在裴丽丽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后期服务。“我认为签单只是服务的第一步,交税、过户、办理贷款、物业交割等环节,哪怕再忙再累我也自己去跑后续流程。我认为这是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环节。有的客户装修时,我会给他们送台电视,也许他们看电视的时候还会想起我。”裴丽丽说,“交易完成后,我一般不会骚扰他们,但他们有问题咨询时,我就要尽全力帮忙解决。”
“去年1月,第一次有老客户介绍客户。这更加坚定了我维护老客户的利益。今年2月市场火热时,当月我签了10单,其中有一半都是通过老客户介绍。今年北京楼市限购政策出台后,市场上几乎没有客户,我也通过老客户介绍完成了两单交易。”裴丽丽将自己取得的业绩很大部分归功于对老顾客关系的维护。
她曾在内部一次分享会上说,周围人只看到她成交订单,但很少能看到背后做的工作。据她介绍,每年春节她都很晚回家,今年在除夕前两天还签了两单才踏上归途。业务繁忙的时候,深夜才能回家。去年冬天,她等一位房主直到晚上11点。对方看到她在楼下等时特别惊讶,最后也顺利完成了交易。
现在裴丽丽还会带一些徒弟。除了业务上的经验传授以外,她强调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待人接物和吃苦。她认为这是自己的优势,也是一些员工所欠缺的。
(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