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上海报道
2017-05-16 07:00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资银行的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相关部门...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资银行的参与热情日益高涨。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相关部门透露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与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

与此同时,其他中资银行也纷纷加大对“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力度。

“我们的海外分行设立进度肯定比预期更快。”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前一年,他所在的银行已在中东、非洲、南亚等地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当地金融监管政策,以及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基建项目投资建设与贸易往来的各项金融需求。

“总体而言,机遇很大,挑战也有。”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坦言。一方面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铁路、公路、通信、水电、油气等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多数中国企业将现金管理、贸易融资、银行保函、汇率管理项目交给当地银行或其他外资银行管理,对中资银行而言又是一片新的蓝海市场。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指出,这将驱使中资银行加快“一带一路”的业务布局。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62家一级机构。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数字还会持续快速增长。”多位国内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不过,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支机构数量增加,中资银行更需要完善的是金融服务范畴与业务操作效率。

多位派驻中东国家的中资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中资银行在当地的各项业务操作还在试水阶段。毕竟,中资银行一方面需要构建完善的业务流程与合规操作制度,满足中国与当地国家各自的金融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还要与当地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更多合作,形成业务协同效应,才能为中国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项目贷款、现金管理、贸易融资、汇率管理等金融服务。

中资银行的机遇

多位在中东、中亚国家工作多年的中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直言,当前他们在当地拓展业务最需要的金融服务,主要是项目贷款,现金管理与贸易融资。

“目前中资银行主要业务还是围绕项目贷款展开。”这些中资企业负责人表示。究其原因,是中资银行在当地开业不久,与当地银行业务往来不够多,难以将金融服务范畴扩展到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

通常,当地采购商要向中国进口商品时,会让当地银行出具一张信用证作为付款凭证交给中国贸易企业,后者可以根据这张信用证进行贸易融资,但在实际操作环节,由于中资银行当地分支机构与这些银行业务往来不多,不了解它们的经营实力,要么不敢贸然开展基于信用证的贸易融资业务,要么要求第三方银行提供增信,导致整个贸易融资流程较长且运作成本较高。

“类似操作难题也出现在现金管理领域。”一位常驻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中资基建项目承包商告诉记者,中资银行设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刚与巴基斯坦银行建立业务关系,彼此还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它们还无法帮助当地中资企业向其他当地银行调取企业账户资金,开展现金归集管理业务。

渣打银行中国华东区总经理庄澔坦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银行建立深入的业务关系,需要一段时间。渣打银行在巴基斯坦发展数十年,与20多家当地银行建立相互认可信用证的业务往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业务观察,才能了解合作方是否有完善的风控制度,能否在经济增长周期拐点来临时很好地控制风险。

这些中资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的现金管理只能通过当地银行管理。比如当公司收到美元款项时,直接通过当地银行汇入母公司跨境资金池;收到当地货币款项时,则由当地银行负责统筹管理,用于日常经营支出,预付货款等。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不少国有大型银行正积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甚至专门派驻一个团队,结合当地金融法规设计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的业务流程,同时,与当地银行加强业务联系,实现中资企业上下游贸易、原材料采购环节的信息共享。

在一家国有银行驻迪拜分支机构业务负责人看来,当前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业务遇到的另一个金融难题,是如何规避汇率风险。通常,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给予的基建项目美元付款比例不超过30%,其他资金均由当地货币支付,一旦当地货币出现汇率较大幅度波动,很可能影响项目建设。

“起初我们考虑提供汇率期权工具规避风险,但由于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现在我们转而与当地大型银行建立合作,寻找合适机会帮助中资企业提前换汇规避汇率风险。”上述国有银行驻迪拜分支机构业务负责人表示。

3000亿海外基金业务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决定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约3000亿元的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无形间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笔人民币资金将会以股权投资、过桥贷款、股债结合的结构性金融产品等形式投向“一带一路”基建或大型贸易投资项目,从而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流通使用规模,有助于促进人民币更快地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据记者了解,当前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央行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占比约在3%-5%,随着人民币在当地的流通使用规模增加,不排除他们会将人民币资产占比提高至8%以上。

不过,要让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常商业活动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进一步扩大流通范围,依然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协助。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于资本监管因素,对外汇兑换等存在较为严格的监管。

有业内人士为此建议,3000亿元人民币海外基金在向“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或大型贸易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不妨与当地相关部门协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当地的使用范围。

“毕竟,无论是中资企业,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企业都有旺盛的人民币需求。”一位巴基斯坦当地银行人士透露,比如多数中资企业都是通过人民币贸易融资采购中国设备原材料,再用于巴基斯坦当地的基建项目,所以这些企业希望增加项目的人民币付款比重,用于偿还贸易融资款;此外巴基斯坦不少贸易企业也希望持有一部分人民币用于进口中国商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让人民币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还得多管齐下,一是提高当地企业使用人民币的兴趣,比如中东石油国家主要向中国出口石油,由于石油是美元计价,因此他们更愿接受美元资金;二是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

“这需要循序渐进。”一位国有银行驻迪拜的外汇业务主管透露,目前中资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当地银行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帮助他们掌握人民币业务操作流程,进而开发基于人民币结算的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短期贷款、跨境投资等金融产品;只有当人民币在当地存在广泛的使用需求,他们就会与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沟通,扩大人民币在当地使用范围,引导当地企业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编辑:张星)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