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搭建“大湾区”骨架: 粤港澳城市群冲刺“世界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 ,王鹏钧 广州报道
2017-05-19 07:00

广东聚力“三个支撑”——迎接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广东作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中要求,广东要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

从过去的发展经验看,粤港澳合作是撬动广东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一个杠杆。在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今天,它仍可以成为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个支点。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在制订,而搭建世界级城市群的骨架,首先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珠江口三项超级工程的加速推进无疑将成为粤港澳形成国际一流“湾区经济”的催化剂。

正在规划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交通基础设置的骨架已初具规模。

5月12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赴广州、珠海、中山等三市调研交通建设工作,先后查看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和虎门二桥的施工现场。

马兴瑞在调研中指出,加快珠三角地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广东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述四项重大工程,均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被视为打通珠江口及粤东粤西要素高速流动的主干通道。人们的期待是,随着一批重大工程的落成,将加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成型。

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成型、珠三角地区与港澳更紧密的联系,也意味着广东将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过程中更有作为——毗邻港澳的广东,其开放正是发端于对港澳的开放,并进一步连接面向全球的开放。

这也是中央领导集体对广东的期许。

4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广东工作作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其中希望广东“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

粤港澳地区正在兴建的要素流动通道,有望勾连出一个对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世界级城市群。

三大“动脉”联通粤港澳

7app.png

长期以来,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线,被伶仃洋所阻隔。目前正在运行的唯一通道,是1997年7月1日通车的虎门大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涌入,这座连接广州南沙和东莞虎门的悬索桥,在运行近20年后运力早已超负荷。

2009年开始,连接珠江口两岸的三项超级工程陆续动工。这三项工程构成了东西走向的三条“横线”:虎门大桥北面,是全长约13公里的虎门二桥,于2013年开建;虎门大桥向南,则是两条更长的横线,分别是全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和全长约50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分别于2016年和2009年动工。

其中,港珠澳大桥工程最后的沉管隧道接头,已于5月3日吊装成功。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早前介绍,港珠澳大桥预计今年底将全线通车。

而距离虎门大桥不远的虎门二桥,桥梁主塔已于4月中旬封顶,按工程进度最快将于2019年上半年通车。“三横”中动工最晚的深中通道,也开始进入实质性施工的“正题”。即将来临的6月上旬,57个钢圆筒将全部加工完成。后续4个月,这些钢圆筒将扎入珠江河底,成为深中通道主体西人工岛的“骨架”。

按照施工各方早前的预估,前述三项交通工程的建成,能大幅度缓解虎门大桥的交通压力,缩短两岸交通通勤的距离。虎门二桥建成通车后,从东莞到广州番禺已高度拥堵的交通物流将增添一条动脉;港珠澳大桥运行后,人们从香港到珠海将从约4小时的陆路或1个多小时的海路,缩短为20到30分钟的车程;深中通道则使深圳到中山的行车距离从约2小时大幅缩短至20分钟。

一旦这三项超级工程投入使用,环绕珠江口的主要城市,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城市之间的通勤距离均在1小时以内。

这也意味着,正在编制规划的“粤港澳大湾区”,其主要城市都将进入同一个“一小时经济圈”。

“一小时经济圈”或称“一小时都市圈”,是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载体。根据世界级城市群的经验,主城区或核心城市具有明显聚集效应的辐射范围,大致在交通一小时可通达的范围。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的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其重要特征便是以超大城市1小时通勤时间为核心的都市连绵带和超级城市群。珠三角地区现有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城市团组,均是规模较小的“一小时经济圈”。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表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将密切珠江口两岸的联系,进一步推动港澳和珠三角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要素流动。

根据2016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拥有三个世界级的集装箱港口:深圳港(全球排名第三)、香港港(全球排名第五)、广州港(全球排名第七)。而香港、广州、深圳三个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也超过1.7亿人次。

打造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

畅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无疑将是激活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重要抓手。

据广东省发改委信息,广东的2017年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数从2016年的294个猛增到2017年的501个,增长70%,总投资额2017年也比2016年增加1000多亿元,同比增长近33%。

除了打通珠江口三条“动脉”,利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还有日前分别在珠三角地区东西两部的两个“点”: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和计划改建的惠州机场。

广东省发改委日前下发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广东将全力打造“5+4”机场格局,其中珠三角的5个机场被提升到了“世界级”。其中,选址于佛山高明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被定位于服务珠三角中西部及周边地区,与广州白云机场共同形成国际航空枢纽,而选址于惠州平潭的“惠州机场”则主要服务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东部地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和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均在国家层面被提出来。这也就是说,规划蓝图中的机场群,将成为珠三角地区连接世界航线的“端点”。

孙不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东对珠三角机场群的规划,显示出“全省一盘棋”的格局,使得珠三角的机场资源更加平衡。佛山和惠州有望疏导广州、深圳的空港流量,密切珠三角地区与粤西、粤东的联系,从而推动更多的要素向珠三角聚集。

核心城市辐射格局改写

过去,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阻隔,珠三角9市与港澳的经济联系程度深浅不一。例如,深圳是与香港最紧密合作的前沿城市;而珠江对岸的佛山、中山、珠海,受香港的辐射带动功效则相对较小。与之类似,珠海定位为对接澳门的主场,以珠海为核心的“珠中江”经济圈与“广佛肇”和“深莞惠”有各自的发展特色。

而在今后三五年,随着两岸间“三横”工程的连通,香港和澳门、珠江西岸城市的“物理距离”大幅缩小,核心城市的辐射格局也将被改写。

中山大学教授郑天祥分析,随着交通距离的缩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这几座大都市与珠三角其他城市联系将更加紧密,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形成的物理基础。其中较为利好的是珠江西岸城市,尤其是处于珠江西岸的珠海。

从地理布局上看,广东自贸区的南沙片区、横琴片区以及邻近的中山、佛山、珠海、肇庆等位于珠江干流西岸,而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广州开发区、东莞、深圳、惠州则分布在珠江干流东岸。目前,经济上东岸较强,而可开发土地则是西岸较多。

“目前珠江东岸的城市土地开发率达到50%以上,城市发展空间有限。”郑天祥说,“而西岸城市土地开发程度还相对较低,单单是一个肇庆市,国土面积就相当于数个香港。”

广东省长马兴瑞5月12日调研的4个地点,均在珠江西岸;而更早之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带领的粤港澳大湾区考察团走访过的6座珠三角城市,除广州外也均分布在珠江西岸。

郑天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依托港澳的窗口优势,广州、深圳的经济规模逐步壮大到与香港相当,相当于再造了两个“香港”。而放眼珠江西岸,珠三角地区仍有可能创造第三个“香港”。

值得注意的是,深茂铁路虽然未跨越伶仃洋,但却是深圳经由高速铁路网络连通粤西地区的交通要道。这条铁路意味着,珠江东岸的城市将可以通过高铁路网通达粤西地区,也同时意味着珠海向西辐射能力的增强。

根据早前的全国“十三五”城市群规划,粤西地区的湛江、茂名、阳江与广西的南宁、海南的海口等城市一起,被划为北部湾城市群;粤东地区的汕头、潮州、揭阳,则与厦门一起归属于海峡西岸城市群。因此依托高铁和高速公路,粤港澳大湾区将与这两大城市群密切连接,在更大的区域空间上发挥粤港澳开放型经济的独特优势。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daicc@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