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前交通、基础设施、房屋与城市发展部副部长伊伦谷·尼亚凯亚(Irungu Nyakera): 更快更便捷的交通对肯尼亚及东非地区至关重要
(肯尼亚前交通、基础设施、房屋与城市发展部副部长伊伦谷·尼亚凯亚)
非洲大部分地区停留在贫困状态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基础建设。
在过去十年,肯尼亚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其中,由中国路桥修建的蒙巴萨到内罗毕铁路(下称蒙内铁路)将于今年5月31日贯通。蒙内铁路全长480公里,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也是包括肯尼亚在内的东非六国打造“东非铁路网”的开端工程。
伊伦谷·尼亚凯亚(Irungu Nyakera)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了肯尼亚的交通发展和蒙内铁路建设情况。
伊伦谷生于1982年,2007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2015年被肯尼亚总统任命为交通、基础设施、房屋与城市发展部副部长,2017年4月被任命为分权与规划部副部长,分管国家发展规划、经济数据统计与预测。
致力于国家间的交通连接
《21世纪》:我曾经读过总统肯雅塔(Uhuru Kenyatta)的一篇文章,他讲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我们肯尼亚人,乃至非洲人的梦想,就是用铁路联系各个国家”,能否对此作一个更详尽的阐述?
伊伦谷:这确实是我们国家和总统的梦想,或者也可以说是非洲联盟国家的共同梦想,这就是建设东非铁路网。肯尼亚自从1963年独立以来,一直希望建设一条横穿肯尼亚延伸至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苏丹的铁路。东非铁路整体规划从蒙巴萨出发经内罗毕到乌干达,之后从乌干达分为两路,一路向北到南苏丹首都朱巴,另一路向南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到卢旺达,经布隆迪最终到达坦桑尼亚,铁路网规划全长2700公里。
我们正在建设的东非南部走廊的铁路,从蒙巴萨到内罗毕的路段2017年5月31日即将贯通,全长480公里,这是修建“东非铁路网”的开端工程。目前正在修建的内马铁路,起点位于内罗毕,终点是肯尼亚与乌干达边境城市马拉巴,全长近500公里。2016年乌干达与肯尼亚签署了标轨铁路的双边协议,这将实现整条铁路的无缝对接。而北线铁路将把东非和北非相连。
《21世纪》:“拉姆走廊”也在其中吗?
伊伦谷:是的。“拉姆走廊”(The LAPSSET Corridor)是东部非洲最大和最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个巨大项目包括港口、区际公路、区际标准轨距铁、国际机场和原油管道等七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走向和正在建设的蒙内铁路是一样的,起点是拥有23个泊位的拉姆(Lamu)深水港,区际标准轨距铁路线从拉姆到伊西奥洛(Isiolo),再分别从伊西奥洛通往朱巴和斯亚贝巴以及内罗毕;目前拥有23个泊位的拉姆港正在开始建设中。
所以总统说“用铁路联系各个国家”,不仅是要让东非的六个国家(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卢旺达、南苏丹)以铁路相连,未来非洲国家还要接通中非、西非和北非,就是要把这些国家都用铁路连接起来。
更快更便捷交通的重要性
《21世纪》:为什么把各国用铁路连接起来会成为一个国家的梦想?
伊伦谷:首先从贸易看,当下非洲各国间的贸易额只有6%,这是交通不发达所导致的。举个例子来说,在去年肯尼亚到埃塞俄比亚的公路通车前,肯尼亚与埃塞俄比亚这两个邻国之间是没有公路交通连接的,所以国家间的交通是一个发展重点;另外从发展和运输成本看,整个东非地区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热潮目的地,根据非洲发展银行最新报告数据,2016年中国企业在全部非洲绿地项目投资超过300亿美元。铁路建成后将为当地降低超过60%的运输成本,并刺激生产,降低商品及服务成本。这条线路将主要承担出口运输,及面粉、糖、机械产品、钢铁和煤渣(水泥的原材料)的进口运输,加大货运集装箱的承载量及运输速度,极大缓解肯尼亚国内陆路运输压力。
到2018年,我们希望拥有互相联通的高速公路、海港和铁路,更快更便捷的交通对肯尼亚及东非地区的未来至关重要。
《21世纪》:东非共同体基础设施设的发展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个国家的人们?特别是哪些内陆国家?
伊伦谷:基础设施落后是东非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成员国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顺应甚至阻碍一体化的进程。就基础设施领域,在共同体的六个国家中,其中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与南苏丹四国均为内陆国家,已有的公路和铁路不能形成有效的交通网络,六国间虽有公路连接,但连接点少、道路等级低、损毁严重,无法满足大规模商业物流需要。共同体内主要依靠肯尼亚蒙巴萨和达累斯萨拉姆两港口进出货物。
对非洲内陆国家而言,交通运输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30%-40%左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10%的比例;另外,货物运输的边界通关手续一般需要6 天,港口货物的清关过程也长达3天,严重阻碍非洲国家间的优势整合、经贸往来和市场效益。
交通很重要,我们正给予关注的标轨铁路,将把肯尼亚、乌干达、南苏丹和卢旺达相连,这四个国家是共同决定一起参与东非北部走廊铁路建设。目前肯尼亚人的交通成本占到所有消费支出的40%,如果能降低交通成本,物价也会随之降低。所以我们达成共识,目的就是致力于国家间的交通连接。
蒙内铁路建成将带动GDP提高1.5个百分点
《21世纪》:在见到你之前,我沿着正在修建的蒙巴萨到内罗毕的铁路走了全程,如果仅仅从工程的角度讲,我看到了两条伟大的铁路,一条是一百多年前修建的裂谷铁路,一条是正在兴建的蒙内铁路。这两条铁路标志着非洲的两个不同时代,我想请你评价一下这两条铁路。
伊伦谷:老铁路是1901年建好的,它把货物从肯尼亚蒙巴萨港一直运到乌干达,确实为肯尼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随着港口容量的不断上升,这条米轨铁路已经不能够满足货运需要了。蒙巴萨港的容量是2800万吨,但米轨铁路的运量只有450万吨。由中国路桥承建的蒙内标轨铁路的运量为2200万吨,所以蒙内铁路能够比米轨铁路运载更多的货物。另外,米轨铁路的速度只有45-50公里/小时,而蒙内铁路货运的速度能达到80公里/小时,客运速度为120公里/小时,而且车厢内的设施也有很大的改善。这项工程将发挥极强的革新作用,减少货运时间,提高内罗毕交通效率,并将大大缓解公路运输压力,同时减少60%的交通运输成本。这项巨大的工程将至少提高肯尼亚GDP1.5个百分点。
蒙内铁路通车后,这两条铁路将一起为国家服务,裂谷铁路全长2765公里,往北到基苏木港,然后到乌干达,我们希望之后能对其做些改善;而新建的蒙内标轨铁路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运载量将货物从港口运到各国。
《21世纪》:当我调研这条铁路时,有人告诉我原定工期60个月,现在有可能工期只用了30个月提前通车,提前通车的原因是什么?
伊伦谷:根据合同,这条铁路应于2017年12月完工,但现在提前到了2017年5月。提前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总统答应了人们这条铁路2017年就能完工,所以提前到5月的话,总统就(确保)实现了他的承诺;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工程质量并没有做任何的妥协,我们在监理方加大了人力投入,中国路桥不仅加大了人力投入,还更多投入了物力,比如增加了很多设备。我们还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合作,得以尽可能早地获得建设资金以提前完工。以上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施工进程得以加快的原因。
总之,在质量方面,因为有了专业的监理工程师,我们也没有过多地担心。另外,在乌干达举行的一个首脑会议上,四国总统均决定中国路桥为标轨铁路运营项目的承包商,时间为5-10年,这就意味着,铁路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人们也期盼早些通车。我们对蒙内铁路的建设进展很满意。
肯尼亚《2030愿景》
《21世纪》:肯尼亚《2030愿景》描述肯尼亚的基础设施很“贫乏”,在《2030愿景》制定之前,肯尼亚的基础设施是怎样的状况?
伊伦谷:肯尼亚《2030年愿景》是国家的发展计划,从2009年到2030年,《2030愿景》的目标是帮助肯尼亚转变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的中等收入国家”。愿景重点改革和发展八个关键领域,解决糟糕的基础设是目标之一。之前肯尼亚的基础设施确实很贫乏,当时只有4000公里的公路,铁路运营状况不佳,机场只有三四个,整个国家的交通都很落后,非洲大部分地区停留在贫困状态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基础建设。但在过去十年,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2013年肯雅塔担任总统以来,肯尼亚大力发展公路交通建设。据肯尼亚交通部数据,自2013年3月至今,肯尼亚新建公路1822.4公里,翻修重建888.04公里,累计公路建设里程超过2710公里。
《21世纪》:交通部在《2030愿景》下有没有交通方面的子规划?
伊伦谷:有的。这个规划叫《交通一体化规划》,目标是实现国家交通的互联互通,涉及海运、公路、飞机、铁路、内陆水运;还要大力推广城市间的公共交通,以缓解交通拥堵。《交通一体化规划》与《2030愿景》相匹配,规划是在2009年制订的,直到2030年。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在执行这个规划的内容。
《21世纪》:过去十年,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肯尼亚中央政府的投资和吸引外商的投资大概各占比多少?
伊伦谷: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来自中央政府。但现在,我们的国债已经比过去十年都多了,这些从别国借的钱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世界银行报告说,尽管目前肯尼亚公共债务仍可持续,但债务继续增加的空间已急速缩减。2015/16财年,肯公共债务达GDP的50%,目前债务总额已达3.2万亿肯先令(约合315.3亿美元),财政赤字超过7%,主要由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使得政府支出超过其财政收入水平。
但世行同时指出,通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研究,肯尼亚目前陷入债务困境的风险仍很低,且其基础设施项目带来的红利开始显现,将帮助缓解其债务负担。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zhaoyn@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