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权重股迁移报告:并购驱动产业升级 细分冠军平台筑巢引凤

21世纪经济报道 谭楚丹
2017-06-02 07:00

21世纪资本研究员 谭楚丹

5月31日,沪深300样本迎来2017年的第一次调整,其中,中小板的调整引人注目,在调入的10只个股中,既有新上市的,亦有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焕发生命力的。

这些上市公司正是当下中小板优秀中小企业的代表。

权重股变迁史如实反映着中小板13年以来的自我转型,一方面作为培育行业龙头的摇篮;另一方面通过并购重组实现结构调整,提升竞争力。

权重股变迁

5月31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公告称,将对沪深300做2017年以来的第一次定期调整,更换30只股票样本,6月12日生效。

中小板此轮调出股票仅3只,但调入共10只。其中3只为最近半年新上市的股票,比如视源股份(002841.SZ)、张家港行(002839.SZ)、裕同科技(002831.SZ)。

另有5只则是近两年来发生重大资产重组备受投资者青睐,比如顺丰控股(002352.SZ)、世纪游轮(002558.SZ)、世纪华通(002602.SZ);此外必康股份(002411.SZ)、美年健康(002044.SZ)则是在2015年下半年完成借壳上市。

通过沪深300样本调整,中小板“新代言人”首度亮相,他们引领行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沪深300样本的调整只是提供我们此次观察中小板权重股变化的窗口,中小板成立至今 ,经过十三年成长,愈来愈多知名企业从中小板走出。

中小板设立的第一年,板块龙头苏宁云商(002024.SZ),彼时公司市值为54.96亿元(根据wind以2005年5月27日节点统计),远超后来者,成为中小板的一颗明珠。

第五年,除苏宁云商外,金风科技(002202.SZ)、露天煤业(002128.SZ)、宁波银行(002142.SZ)四家公司脱颖而出,分别以475.16亿、283.25亿、252亿(根据wind以2009年5月27日节点统计)成为龙头股。

如今,中小板大市值公司可圈可点,海康威视(002415.SZ)、顺丰控股(002352.SZ)、洋河股份(002304.SZ)、比亚迪(002594.SZ)、分众传媒(002027.SZ)、国信证券(002736.SZ)、上海莱士(002252.SZ)成为第13周年的权重股,组成中小板“市值千亿俱乐部”。

深交所相关人士5月25日表示,“虽然板块叫中小板,但大市值公司有很多,这里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

据了解,除了前述权重股成为各行业“标杆”外,中小板857家公司中,109家主导产品/服务位居国际市场前三名,占比12.72%;381家公司位居国内前三名,占比44.46%,中小板成为细分冠军主平台。

权重股多元化背后,亦反映出中小板经历13年的成长后逐渐形成的特点——行业分布更广泛。

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文体传播、物流服务等行业的公司相继上市,中小板已经扩张到16个行业,比如国信证券等5家证券公司和宁波银行等3家中小商业银行,中小板为支持地方金融业发展产生了影响;国内快递行业龙头企业顺丰控股、申通快递(002468.SZ)、韵达股份(002120.SZ)通过重组上市登陆中小板,苏宁云商2017年完成对天天快递70%股权的收购,形成具有特色的快递物流板块,体现了新业态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

深交所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大多从事传统类,但中小板细分行业较多,如珠宝类行业、装修装饰行业、民用爆破行业、快递业等。

他补充表示,部分主营业务相对传统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入新兴领域,比如陆续有公司往教育类延伸。

重组推进结构性改革

从前述沪深300指数样本出现的中小板成份股调整特点,我们注意到,“并购重组”是中小板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尤其是重大资产重组。

21世纪资本研究员以2017年5月26日总市值为指标排名,以“300亿市值以上”作为大市值公司的标准,统计出共有44家中小板企业,其中在2016年以来进行并购重组的就有12家,占比近三成。

而重大资产重组的就有10家,占比83.33%;8家为“借壳上市”,占比八成,比如顺丰控股2017年1月完成借壳鼎泰新材、巨人网络2016年4月完成借壳世纪游轮。

这意味着,这里存在不少“大市值”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实现业绩增厚、规模扩大。

根据深交所统计,2016年中小板共有134家(次)公司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占深沪两市的28%。从披露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4月30日中小板公司共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523单,合计金额1.12万亿元;其中“已完成”的333单,合计金额6408亿元。

从整体来看,中小板并购重组持续活跃。2011年至2016年,完成重组的公司分别为8家、14家、19家、55家、111家、83家,合计金额分别为95亿元、149亿元、168亿元、671亿元、2172亿元、2002亿元。

在这些并购重组事件中,“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是主要关键词。据深交所相关人士介绍,超六成的重组方案为“产业整合”。

“据我观察,中小板是并购重组案例多以产业角度为出发点,上市公司和标的业务的关联度和协同性很高。上市公司希望通过产业并购逐渐成为行业龙头。”5月26日,深圳一家主导并购的PE人士表示。

以江特电机为例,公司收购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的生产商米格电机,弥补公司在伺服控制体系中的不足,完善公司整体产业链,并协助公司业务向集成化、智能化、通用化、信息化发展。

同时,新兴产业亦是并购重组活动中另一主题,中小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信息技术、文化娱乐等新兴领域。据统计,2014年以来,中小板近1/3的重组标的涉及新兴产业领域。

比如恒康医疗(002219.SZ)收购崇州二医院,进入医疗消费市场;海陆重工(002255.SZ)收购固废、废水处理的环境治理服务商格锐环境,延伸环保产业链;跨境通(002640.SZ)收购跨境出口零售电商环球易购,打造线上线下资源联动、内销跨境协同的服装立体零售生态圈。

从并购效果来看,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后的业绩出现明显增厚。2016年中小板共有78家上市公司完成重组,他们2016年平均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率分别为57%和223%。剔除6家重组上市公司的影响,完成重组公司2016年营业总收入与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和166%,业绩增速仍显著高于板块整体水平,反映出以产业整合、产业升级、产业调整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对中小板公司业绩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

高新企业纷至沓来

此次沪深300样本变动中,新调入的10只中小板股票里,其中3只是最近半年以来新上市的股票,这反映出中小板吸引的新上市企业,多为行业“佼佼者”。

第13年,共有71家新股登陆中小板;截至2017年5月26日,市值超百亿规模的共有10家上市公司,其中有4家超200亿规模,包含了上述3家纳入沪深300样本的股票,此外江阴银行(002807.SZ)总市值规模为223.92亿元。

在行业构成上,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共有14家企业上市,占比近两成。此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均为第13年中小板热门上市板块,各有5家企业上市。

与成立之初的中小板相比,第13年的中小板仍继续往行业纵深方向覆盖,迎来了多个细分行业的“第一股”。如“中国赛车第一股”——力盛赛车(002858.SZ)3月24日挂牌。同月10日登陆的“菜油第一股”——道道全(002852.SZ)抓住菜籽油细分市场没有知名品牌的市场空缺。

“中国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盐津铺子(002847.SZ)2月8日上市,董事长张学武表示,我国传统休闲食品市场的发展正经历着“生产企业众多、集中度低,目前尚未出现全品类、全国性的龙头企业”的阶段,他希望盐津铺子未来十年将坚持自主制造,自主研发,依托线下、线上全渠道销售,努力实现百亿目标,成为“中国食品界的华为”。

同时,新上市的企业亦不乏具有科技含量,如2016年9月14日登陆的创新股份(002812.SZ),属于国内为数不多生产烟膜与生产防伪印刷烟膜的的企业,也是国内少数同时能生产辊式无菌包、预制型无菌包和屋顶包的企业之一。

2017年1月登陆的视源股份,则是全球领先的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供应商;5月3日登陆的绿康生化(002868.SZ),公司专注于微生物制药,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月登陆的天圣制药(002872.SZ),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医药物流、种植、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型医药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拥有346个药品生产批文、183个医保品种、94个国家基药、22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编辑:杨颖桦)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