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论解盘:因时制宜重点选股 因事制宜分开解读

投资快报 陈少川
2017-06-14 00:30

周一上证指数下跌18.52点,跌幅0.59%,收盘3139点,很好我喜欢。

市场多数分析认为上证指数拉高来到接近季线3169点,确认60日均线有明显压力。这个解读无可厚非但并非唯一,也不是确定就一定如此,不必过度在意季线的影响,因为它只是众多因素影响之一,采用上证指数进行这样的解读只能算是解读股指其中一个影响而已,真实的影响应该在沪深300指数里,更重要在上证180及50指数,多数人会忽略这一点以为必须以解读上证指数为准。

有人谈到上证指数的涨跌认为从4月11日最高收盘3288点,然后跌到5月11日最低3016点,认定“下跌就是下跌”,没有避开下跌就是错。这个简单概念并不符合事实,例如在4月14日上证指数在一日之间跌破10~20~40日均线造成它的扭转与改变,同一个时间比较沪深300指数,它并没有跌破20日均线,当时我的分析针对沪深300指数的解读谈到:“要以沪深300指数为解读核心,实际上它还属于涨势”。

其后沪深300指数也受上证指数影响,在4月18日跌破40日均线,在4月24日才跌破60日均线,直到5月3日才跌破120日均线。即使当时跌破半年线在我的“均量线量潮体系解读中它还是属于涨势量潮”,并非跌破120日均线后就改变成为“跌势量潮”。有关于什么是“涨势量潮”的分析模式,确实有很多人看不懂分析的本质依据,通常市场多数人只会盯住指数的涨跌解读,没有看到指数变动的内涵,所以一看到指数下跌就会认定跌势。

涨势中回调下跌的跌势,与跌势中顺势下跌的跌势,在本质上有很大差异。前者不管如何下跌最终目的是为了再上涨,所以本栏谈到“任何下跌是为了再上涨”论述概念就是如此。但后者会因为“下跌而跌得更快更猛,而且会不断创新低后再补跌,跌得没完没了”。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点,没有分门别类解读以为都是“跌势”,当然是大相径庭、大异其趣啦!

本栏在解读沪深300指数过程中特别强调上证180及50指数,特别点出上证50指数的优势,相同时间比较在4月19日上证50跌破120日均线确实明显发现有弱化倾向,尤其是第二度在5月2日再次跌破半年线后,更显示它的弱化。但5月12日拉高上涨一口气将上证50指数拉高回到中长周期均线支撑之上后,它重新回到主涨轨道,5月23日拉高收盘2411点后奠定上涨基础,才有5月25日再接再厉强势登高。

对上证50指数来说“上涨就是上涨”,毋庸置疑,涨势如此明显到这个时候读者才会明白为何当时本栏针对量潮解读的特征与概念,明白指出重心在沪深300指数,而且以上证50指数为基础的涨势。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光涨指数不涨股价,赚指数赔差价没意义”,也有人会说“如此偏颇的涨势完全扭曲涨势,上证50指数绑架大盘”,更有甚者认为“有多少散户会去买上证50指数的股票呢?”“同个时间其他小型股大跌超过40%,是典型的股灾,涨大盘股有什么用?”

用感觉解读与不同视角看问题,并非直面看盘面状况。针对盘面演变分类,才会有更贴切的解读。最重要是:“暂时放下上证指数涨跌不看,没有影响对其它指数的分析”,两种分析概念完全不同,不应该扯在一起。不存在“跌就是跌的问题”,必须跳脱“各自为政、各取所需”的涨跌势要求,这样才可以很好的解读个别板块与个别股的问题,才是最真实有效的操作,并非经常挂在嘴边上证指数如何下跌?实盘务实的操作才是最后的关键。

周一上证指数虽然下跌,但因为从4月13日下跌缩量以来进入第40天周期,周二是跌破40日均线后的第40天,意谓“周一之后量压自然减轻,助跌影响减弱降低”,同时到周二“价格下跌破坏力道也会逐日降低”,虽然还有一些压制动作,但已经不会像前期下杀的严重。在每一个反击的演绎过程,当横向满足20天周期后才造成6月7日上涨,而且直接拉高到4月28日月K线收盘3154点平台压力,稍作震荡修复是必然的演变,所以周一收黑并不影响周二或周三午盘后拉高反击的自然供需循环规律,即多空平衡已经改变,原来“偏跌走势”将转为“偏涨”,预计周二会开始上涨,本周五收盘只会更好不会差。

作者简介:

作者本名陈少川,笔名麦克,匿名笑笑人生,祖籍广东省潮安县,1960年生于马来西亚,80年赴台求学,87年接触期货,89年转战台湾股票市场,热爱证券投资行业,将它当成自己终身事业追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孜孜不倦,认真踏实经营,专研各种市场分析理论至今超过27年,创立麦氏量潮分析理论。

本文来源财富动力网,未经财富动力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合作请联系:周先生(020-66218370)】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