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破壳”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晓玲 ,蔡馥瑜 广州、汕头报道
2017-06-16 07:00

6月14日,备受关注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理工”),公布了首份招生简章。

根据招生简章,广以理工2017年计划在国内招录240人(包含广东150人),首期开设的三个专业分别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广以理工由汕头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是我国第一所引进以色列高等教育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广以理工由著名经济学家李剑阁出任校长一职,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出任常务副校长。李嘉诚和李剑阁均寄望能以广以理工为基地,在南方打造新“硅谷”。

首份招生简章面世

根据以理工招生简章,该校今年计划在国内招录240人(包含广东150人),另外,还将向海外录取60名学生。录取批次方面,广东省内,广以理工的录取批次为提前批一批本科。即学生要达到一本的录取分数线,才可以报考。

至于录取办法,将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即按照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优先录取分数排在前面的考生,再录取分数排在后面的考生。同分情况下,优先看学生理综的成绩,理综成绩相同,优先看数学成绩。

同时,因为广以理工的各专业课程均采用全英教学,因此学生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20分(满分 150分)或96分(满分120分)及以上。

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将被授予双学位:以色列理工学院学士学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学士学位。如果仅达到基本要求,则只授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毕业证书。

广以理工今年首期开设了三个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筹办之初,副校长阿龙·切哈诺沃率领团队做了详尽的调研,为广以理工规划了重点聚焦的三个领域:第一是环境,第二是能源,第三是人类健康。“这三大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广以理工的教学科研也将聚焦在这三个领域。”阿龙·切哈诺沃说。具体而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将侧重于环境工程方向;生物技术专业,将会侧重于食品安全、食品工程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跟环境问题相关。

除此之外,广以理工未来还会开设另外7个专业,分别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它们将是未来20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和专业。”曾锐介绍道。

汕头大学校长顾佩华认为,工程、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据我所知,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主要以文科为主,有少数理科专业,但是以工科专业为主的学校就只有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至于师资和课程,曾锐介绍,广以理工有60%以上教师由以色列理工学院选派,其余40%则是按照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标准向全球招聘,要求招聘对象具有境外著名一流大学的博士学位。

课程设置方面,与国内大多数高校不同的一点是,广以理工的每个学生都要修读创业学分的课程,这以色列理工学院本部一致。此外,学生学费为每年9.5万元人民币,与国内其他中外合作大学水平相当。

打造南方新“硅谷”

副校长阿龙·切哈诺沃在5月的招生宣传会上表示:“广以理工的教学模式和质量,将完全按照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标准来建设。”

也由此,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知识三角”办学模式,成为广以理工的一大特色。

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世界顶尖的理工科大学,在工程教育方面享有盛誉。“知识三角”是在以色列理工学院中行之有效的一套模式,即把教育、研究和创新这三者的协同效应发挥到极致,整个学校的学术体系、教师的配备、学生的学习和培养,都围绕着教育、研究和创新的“知识三角”去协同发展。以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这样的模式我们也会引入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使得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成为具有以色列理工学院百年名校基因、借鉴和复制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中国本土大学。”曾锐说。

李嘉诚、李剑阁都曾明确表示,希望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为基地,在中国南方打造一个新“硅谷”。

美国“硅谷”的形成,是得益于其附近坐落着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顶尖大学,并逐渐聚集大量高新技术公司,最终将科学、技术、生产融为一体。

目前,位于广以理工附近的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在快速推进建设。接下来,如何通过这个产学研转化平台,把广以理工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像“硅谷”那样实现科学、技术、生产的有机结合,将是广以理工、汕头乃至广东的重要课题。

(编辑:李二民。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liem@21jingji.com;huxiaoling21@163.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