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合作拟研发转化先进技术 促东北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和佳 贝尔谢巴报道
2017-06-17 07:00

在李政看来,东北经济发展存在多重制约因素,但根本问题在于创新创业活力不强、水平不高,亟需转换动能。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创新发展。

“东北正在尝试发展创新型经济,其关键是创业精神,创新型经济要依靠企业家来推动。”4月底在以色列贝尔谢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作为一名经济学者和创新创业专家,他常以特有视角思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未来。

2013年,他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犹太人斯维·万宁教授共同发起创办了全球创新创业会议,此后又和前来参会的以色列专家一起筹建了中以创新创业中心。2016年3月,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以色列教育部长本内特的见证下,《吉林大学与本·古里安大学关于共建中以创新创业中心的协议》正式签署。

“我们目前重点在做这几件事:帮助国内企业在以色列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帮助政府和企业建立中外合作的产业园区、高科技园区;推动双方的人员往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搭建平台推动中以两国学术交流与创新合作,助力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李政对21世纪经济报道称。

企业热盼引进先进技术

李政这次来以色列带着一个重要任务:为吉林企业考察以色列的顶尖科技项目,同行的还有吉林通鑫玄武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团。已有多家机构和企业表达了寻求项目合作的愿望,这些企业包括吉林亚泰集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省晰晰农业科技、吉林金源北方科技等。“相信近期会有一些具体项目落地,在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方面可能会有实质性的合作。”李政说。

此行李政重点考察了本·古里安大学的ABC机器人中心。该中心是本·古里安大学最知名的尖端研发部门之一,致力于机器人与农业、生物和认知等科学相融合的跨学科研究,打造能够更好地与人类合作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ABC机器人中心负责人Yael Edan带吉林大学代表参观了各类实验室,介绍并展示了多项研发成果,有能够自动探测果实并无损害采摘的机器人、能够检查小肠病变的可吞咽的波浪形机器人等。

“本·古里安大学和中国的合作方希望能确定3到5个领域进行共同研发,需要技术已经有一定成熟度,能够在三到五年内推向市场。中方负责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推广,本·古里安大学提供专家和实验室支持,在这个基础上,中方合作企业或基金再重点选择2到3个项目资助。”李政教授介绍说,回国之后,他将把调研成果与国内企业分享,具体合作模式需双方进一步洽谈。

此外,吉大代表团还考察访问了位于雷霍沃特的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和耶达技术转移公司。魏茨曼科学研究院(WIS)是世界领先的多学科研究机构,2016年产品销售额达350亿美元,已有三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耶达公司首席财务官Meir Fast和Yossi Dashiti表示,希望通过中以创新创业中心联合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进行基础研发和成果转化合作。双方初步就一些重点领域达成合作意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中国企业倾向于购买成熟的技术和成型的产品,而以色列高校方面往往更注重科研而对打造产品兴致索然,促成中企与以色列高校的合作并非易事。李政和他的团队已经历了不少“挫折”,但仍然充满信心。

“尽管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但一些人已经意识到,最前沿的技术需要从高校实验室和初创企业中发掘。”本·古里安大学顾问、负责对接中国产业方的NextWave Robotics CEO Yosi Lahad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其实针对处于早期研究成果的开发,并非一次性投入,而是将一个项目划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能够进行风险控制。

东北转型升级需求大

在东北企业盼望引进以色列科技项目的背后,是东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

在李政看来,东北经济发展存在多重制约因素,但根本问题在于创新创业活力不强、水平不高,亟需转换动能。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创新发展。同时,他认为,以色列正是从农业经济转型为高科技主导、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1948年建国之初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如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强国,科技对GDP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

李政分析,东北与以色列的合作具备良好的基础:一方面,东北地区与以色列优势资源高度互补,东北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缺乏人才和技术;以色列缺少市场,但拥有智力资源,优势结合能使双方受益。另一方面,东北与以色列地区主导产业十分相关或相近,以色列的先进技术在东北地区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应用价值。

李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东北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农业、制造业和医疗健康等产业,都存在发展瓶颈。“农业转型升级需要现代化,制造业需要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医疗健康需要引进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和医疗器械,这些恰恰都是以色列的强项。”他说。

李政认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契合点是联合研发。现成的技术、产品有限且价格不菲,不可能都通过并购的方式转移。比较可行的是面向中国的市场需求,利用吉林大学和其他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以色列相关机构和企业联合进行技术的开发应用、转移转化。以色列与吉林大学的联合研发已有成功案例。针对吉林省油页岩特殊的地质埋藏特点,吉林大学与以色列亚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TS法原位开采页岩油技术和装备,并在2015年实现了成功开采。

另一种模式为联合组建产业投资基金,选择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李政透露,目前以色列合作方已有初步的设计,希望找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做。英飞尼迪集团中国公司代表与李政正在协商拟定一份吉林大学、本·古里安大学、英飞尼迪集团及珠海华发集团的合作协议。

“对中以双方来说,都不能苛求顺利地实现目标,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务实地努力。具体来说,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企业和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合作也不能只限于本省,比如吉林和常州等地区可以打通资源、组成更大的团队。”他说。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