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瑾解读保交所四大定位,强调保险场内公开交易市场重要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致鸿 北京报道
2017-06-21 13:39

6月21日,上海保交所董事长曾于瑾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的保险市场需要一个集中、标准化的场内公开交易市场,以形成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

“保险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市场。从产品看,既有保障属性,又有金融属性,问题是这两个属性相加,就会衍生出众多保险产品。从营销方式看,既有个险,又有团险等渠道,这加剧了保险产品和保险生产的非标准化程度。从投资看,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已经多元化,但是资产负债两端非常复杂,如何平衡资产和负债的关系是对监管者还有保险业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资产和负债之间不能平衡好,必然会产生错配,甚至巨大、大量的错配。实际上,复杂的市场需要多层次市场体系与之相适应相匹配,既要有综合市场,也要有专业市场,既要有场外现在通行的分散交易的市场,也要有场内集中、公开的保险市场。”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与国外的方式相似,采取的定价或交易的方式是私下协商,需要面对面谈成。这种交易方式一定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隐蔽交易分散,成本高,效率低,这已经严重制约了保险的透明化或者监管的透明化。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长期以来说,潜在的保险市场非常巨大,保险的供给又非常短缺的问题。”

曾于瑾把上述问题称之为“富饶的贫困”。“中国13亿、14亿人口潜在的保险市场有多少?它是必需品,可是我们国家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达不到相应标准。现在保险市场看似做得很大,总量全球排名第二,但用深度、密度一比,差一大截,问题在于保险对于潜在资源的开发成本太高,太复杂。”

因此,曾于瑾认为,建立一个集中、公开、标准化的保险市场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第一、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价格机制。保险没有价格基准,保险是风险交易行业,没有价格基准,如果有一个集中市场来定价,股权定价一个私募交易股权可以拿公开市场交易定价做基准,通过折扣来定价,保险做不到,非常分散。公开市场就有利于形成价格基准,引导风险价格,形成一个可持续的风险交易市场。”

“第二、有利于形成标准化的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因为公开交易、集中交易有交易规则,有产品的交易规则,通过这种交易规则可以大大提升市场交易的标准化和便利性,也会激发广大投保人的投保意愿,如果你一整天接到的都是营销员的电话,说半天你也听不懂,不要说你听不懂,我也听不懂,监管者也听不懂,除非做保险精算专业的人。这种情况下,怎么普及保险呢?”

“第三、有利于规范交易秩序,降低交易风险。集中化的场内公开交易可以通过规则约束,信息披露,数据检测和价格方式规范市场,降低市场风险,同时能够降低保险非标准化程度,降低保险行业复杂程度。”

曾于瑾表示,场内公开交易市场是保险市场的重要补充,将促进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的形成,对于推动普惠保险,实行差别化的监管,实行分类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他进一步说道,上海保交所是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重要的探索。“今年刚好挂牌一年。通过保交所这样的场所,使得保险风险在更大的集中交易,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更多的城市进行分散和转移,进而扩大整个社会的保险覆盖面。”

保交所如何定位?

曾于瑾表示,“第一保交所做平台不做承保,不是保险公司,不承担风险。第二保交所做标准化的产品交易,不做非标准化的交易,非标产品本身就很复杂,不是所有的保险产品都可以到保交所,你说我愿意到你这里挂牌,需要有标准。第三做公开市场不做封闭市场,保交所是保险业的公开市场,交易规则是公开透明的,要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在保交所挂牌交易的产品,必须以保护投保人为优先原则,才可以建立让老百姓可以信赖的市场。四是做科技型的交易所,不做传统的交易所。”

“目前,保交所正在推动标准化的场内公开交易市场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公开交易、集中交易,提升保险市场公信力,让老百姓有可信场所,获得保险产品。另外一方面,通过产品的标准化,简易化和便利化,以及通过科技金融手段的运用提高保险市场的效率。”

“过去的一年是保交所的基础建设年,主要是打基础、做规划、建平台。目前,有些产品已经初步上线试点,在年底前还会有一些新的产品或系统上线,开始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保交所不会轻易动用统一监管规则要求交易,保交所更多愿意用市场化的方式,通过跟市场的结合形成交易。”

最后,曾于瑾强调,“我们深知建立标准化的公开市场在全球都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推动保险产品,保险交易的标准化进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还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但是同时也看到保险业的转型升级,保险业的提质增效是一个必然趋势,只要信任这种趋势,一定会取得成功。”

(编辑:李伊琳)

X

分享成功